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m.39.net/pf/bdfyy/
在年12月的某一天,我从选修课的名单上看到了名为“中国古代香文化和艺术鉴赏”的课程而感到好奇,什么是香文化?中国古代香文化有什么奇特之处吗?他和我所学的专业上的化学的气味又有什么不同吗?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选择了这个课程。
在这四周的课程中,马老师和冯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香的由来及其文化,每个时期不同的香的种类,每个人对于不同香气的喜好,古人认为的香之间的关系还有种种香的各类知识,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我所学习的这门课程的奇妙之处,在马老师前期的教导和指挥下,我们认识到了许多从未闻过,或者以前从未认真细细品味过的香气,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距今多年前的中国炎黄时期,当时的人们已经学会芳草入药以疗疾,燃烧芳香树木和熏香以敬神和清洁空气。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药物有种,其中种是芳香植物有关。在春秋战国时,中国对香料植物已经有了广泛的利用。但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用香木香草的种类尚不如后世繁多。多用的有泽兰(地瓜儿苗)、薰草(蕙兰)、椒(椒树)、桂(桂树)、萧(艾蒿)、郁(郁金)、芷(白芷)、茅(香茅)等。那时对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非常丰富,已有熏烧(如薰草、艾蒿),佩带(香囊、香花香草)、煮汤(泽兰),熬膏(兰膏)、入酒等方法。《诗经》、《尚书》、《礼记》、《周礼》、《左传》及《山海经》等典籍都有很多相关记述。
秦汉时,随着国家的统一,疆域的扩大,南方湿热地区出产的香料逐渐进入中土。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活跃,东南亚、南亚及欧洲的许多香料也传入了中国。沉香、苏合香、鸡舌香等在汉代都已成为王公贵族的炉中佳品。
魏晋南北朝时,薰香在上层社会更为普遍。因为道教佛教兴盛,两家都提倡用香,香文化衍生出礼佛敬佛的用途。
随着唐王朝成为一个空前富强的大帝国,其对外贸易及国内贸易都空前繁荣起来。西域的大批香料通过横跨亚洲腹地的丝绸之路源源不断的运抵中国。香料贸易的繁荣,使唐朝还出现了许多专门经营香材香料的商家。社会的富庶和香料总量的增长,为香文化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唐代,大批文人、药师、医师及佛家、道家人士的参与,使人们对香的研究和利用进入了一个精细化、系统化的阶段。对各种香料的产地、性能、炮制、作用、配伍等都有了专门的研究,制作合香的配方更是层出不穷。在这个时期,对香品的用途也有了完备细致的分类:会客用的香,卧室用的香,修炼用的香等等各不相同;佛家有佛家的香,道家有道家的香,不同的修炼法门又有不同的香。
宋代之后,不仅佛家、道家、儒家提倡用香,而且香更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在居室厅堂里有熏香,各式宴会庆典场合也要焚香助兴,而且还有专人负责焚香的事务;不仅有熏烧的香,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香囊香袋可以佩挂,制作点心、茶汤、墨锭等物品时也会调入香料;集市上有专门供香的店铺,人们不仅可以买香,还可以请人上门作香;富贵之家的妇人出行,常有丫鬟持香薰球陪伴左右;文人雅士不仅用香,还亲手制香,并呼朋唤友,鉴赏品评。
到明朝时,线香已有广泛使用,并且形成了成熟的制作技术。《本草纲目》就记载了制作线香的技术(挤压成条):用白芷、甘松、独活、丁香、藿香、角茴香、大黄、黄芩、柏木等为香末,加入榆皮面作糊和剂,可以做香“成条如线”。在宣德年间,宣宗帝曾亲自督办,差遣技艺高超的工匠,利用真腊(今柬埔寨)进贡的几万斤黄铜,另加入国库的大量金银珠宝一并精工冶炼,制造了一批盖世绝伦的铜制香炉,这就是成为后世传奇的“宣德炉”。“宣德炉”所具有的种种奇美特质,即使以如今的冶炼技术也难以复现。
对宋元明清的文人来说,香已成为生活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熏衣用香、沐浴用香、祭祀用香、读书品茗都要用香,香不仅是个人的喜好,而且是社会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如果会客时身上无清雅香味,会被认为是非常不尊重客人的无理之举。
从马老师和冯老师的教导下,我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所骄傲的香文化的强大魅力和深厚魅力,从古至今,中国人民都是强大的,把香作为一种象征的目标,去实现自己更加伟大的理想和目标。
中国古代香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一名新时代中国新青年,我们有义务去继承和传承属于我们自己的香文化艺术,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在此基础上,好好学习相关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精神文化素养,希望我们能够重新让世人想起过去中国伟大的香气,哪怕只是宣传,我们也要更加努力!
作者简介:包宇航,河北唐山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工学院19级本科生,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