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开运习俗养生禁忌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午”也就如称“初五”。《风土记》记载:“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仲夏午月午日飞龙在天,此时龙星处在正南中天,为全年周天运行最“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端阳驱邪开运习俗01包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每年五月初五前,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酱油、白米等多种口味,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至今中考、高考的早晨,有很多家长要做枣粽给考生吃,以求高中。02挂艾草农历五月被称为是毒月,古人认为阳气到五月五达到了极盛,阴气开始萌动产生。所以相传五月五日五毒并出,各类毒虫活动也频繁变多,百事多有禁忌。这一天,人们一般会将艾草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上,或是在门楣两边分别插上一根艾草,以艾草特殊的香味,来驱病、防蚊、辟邪。03挂天师符和天师像旧俗皆贴张天师像或天师符,意为:请天师镇邪,驱逐病害。除了张天师之外,人们亦有悬挂天师钟馗图辟邪的习俗,意用于驱散屋宅的煞气。04赛龙舟“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以寄托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划龙船时,多有龙船歌助兴,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

05带长命缕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绿、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民间习俗上,佩戴长命缕(五彩绳)不仅可以避蛇蝎类毒虫伤害保平安,也可以带来好人缘、好姻缘。06雄黄酒端午辟毒用雄黄酒,雄黄被古人称“黄金石”,古人说它能杀百毒、辟百邪,佩在身上,鬼神不敢近。但此物有毒,所以“雄黄酒”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雄黄少许泡酒,在阳光下晒熟后,涂在小孩的额头与耳根上,以避毒物。07香囊香囊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等药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除了可以装饰点缀节日气氛,同时香囊中的中的药材也具有实用的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是一种比较科学预防瘟疫的方法,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08午时水打午时水,即是在端午节当天中午的午时(11~13时)到井里打水。在古人心中,这个时候的水是最能辟邪。09祭地腊端午也是道教的地腊日,祭“地腊”风俗,被认为是端午习俗的起源之一,腊,是古代汉族的一种祭祀仪式,先秦以前便已存在,道教把全年分为五腊,称“五腊日”,“五月五日为地腊,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端午养生禁忌

五毒月九毒日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初毒日年九毒日第一天:6月14日农历五月初五年九毒日第二天:6月15日农历五月初六年九毒日第三天: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七中毒日年九毒日第四天:6月24日农历五月十五年九毒日第五天:6月25日农历五月十六年九毒日第六天:6月26日农历五月十七末毒日年九毒日第七天:7月4日农历五月廿五年九毒日第八天:7月5日农历五月廿六年九毒日第九天:7月6日农历五月廿七九毒日解毒四方常静心多饮水晨起和晚上睡觉之前的两杯温开水,避免熬夜,早睡早起。吃温热,不碰凉尽量不要吃剩饭剩菜及寒凉食物多吃菜少吃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节欲望,免消耗夏至前后节制夫妻生活端午艾叶浴端午日洗浴(沐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艾草浴,用艾草洗澡是一种千年习俗、医书载,“艾草浴”有驱寒气、湿气、除菌、止痒、润肤、活血、通络的好处,所以也有谚语谓“洗了艾草浴,一年身上好”。艾草浴方法将新鲜的艾叶放到洗澡盆中用热水浸泡10分钟左右,接着将艾叶拿出来,等调整水温到适宜温度就可以进行沐浴了。用艾叶泡水洗澡,能消除身上的小红疙瘩,对湿疹也有一定的疗效。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友情链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jj/196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