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房中方药发展的背景及其评价
旧金山美洲中医学院教授付兴国
中国医学宝库中蕴藏了丰富的性医学内容,除散见于历代医家各自的医学论著外,房中术文献(本文称这类文献的撰写者为房中家)则更对性保健、性医学均作了深入细致的专题讨论。现存传世的有马王堆竹简中的《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及后世《素女经》、《素女方》、《洞玄子》、《玉房秘诀》、《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玄机中萃》等等。这类文献所涉及的性保健、性医学问题可归纳为两大类,即房中道引和药物保健(包括治疗)。本文就其方药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对现代中医治疗性功能障碍、性保健的启示作初浅的讨论,以企抛砖引玉,望同道不吝指正。
房中方药的发展变化及其背景
唐宋以前房中术文献很少论及方药的使用。其中《洞玄子》载方4首,为治疗“男子五劳七伤,阴萎不起”或妇人“阴寒冷”用方。《玉房秘诀》与《玉房指要》共录方7首,治“男子阳痿不起”,“妇人初交接疼痛,积日不歇”等症。《素女方》中有“四季补益方”7首,方名:“茯苓丸”(又名更生丸)。为“男子五劳七伤,妇人阴阳隔闭,漏下赤白,或绝产无子而”设。诸方俱以茯苓为君,并以补肾之地黄、山萸、菟丝子、肉苁蓉、杜仲、巴戟,温阳之附子、天雄、桂心,健脾益气之人参、山药等加减配伍而成。其服法为:“春秋冬夏,疗随病形,冷加热药,温以冷浆,风加风药,色脉诊评,随病加药,悉如《本经》。”可见上述方药的临床使用,目的是补虚强身及治疗性功能障碍等疾病,其意图与后世方药大相径庭。
房中方药助欲享乐的盛行,系以中国明代特殊的社会背景为基础。自明太祖土地政策的施行,从而自耕农大量增加,促使生产力急速进步,引起社会经济急速发展。到明中叶时,又出现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国内都市日趋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一大批自由商人(市民阶级),富商大贾等有闲阶级。另一方面,弘治正德时期统治阶级已经腐朽,武宗就是个典型的荒淫无道的皇帝,除了在宫内奢侈淫乐外,还四出巡游,所至劫持财物,抢夺妇女。神宗也是一个荒淫残暴的皇帝,他臣下说他是酒色财气,四病俱全,非药石可治。上层集团荒淫的生活直接影响到一般官僚、地主,整个社会风气趋于堕落。这时期一些小说、戏曲中也出现大量色情、淫秽描写,就是深受这种社会风气影响,以助淫纵欲为目的的房中方药便应运而生。鲁迅研究过当时这一社会现象说:“成化时,方士李孜僧继晓以献房中术聚贵,至嘉靖间而陶仲文以进红铅得幸于世宗,官至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少傅少保礼部尚书恭成伯。于是颓风渐及士流,都御史盛端明、布政使参议顾可学皆以进士起家,而俱借“秋石方”致大位。瞬息显荣,世俗所企羡,侥幸者多竭智以求奇方,世间乃渐不以纵谈闺帷方药之为耻。风气既变,并及文林,故方士进用以来,方药盛,妖心兴,而小说亦多神魔之谈,且每叙及床第之事也。由此表明,明以后使用的房中方药与唐宋以前以气功、导引养生为主要目的的房中术显然有别。
由于时风的影响,滥服房中方药与纵欲所伤者日众,因之而艰于生育者尤多。面对这种情况,自然许多医家对这类疾病作了研究治疗。如岳嘉甫对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拟定了治则和方药。认为:男子而专用热药者,徒取亢阳用事,快一时之乐,久之精血耗散,祸乃叵测。每见缙绅中感此,有尿血数升,不旬日而毙者;有发肾痈囊而毙者;有肺痈及翻胃膈噎而毙者,种种不可枚具。……余特著伍良方,并斟酌温凉补泻之剂,对症之虚实,寒热而考订之。”明·赵献可说:“人之病,由于欲,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已病矣,释其致病之根。由于不谨急远房帷,绝嗜欲,庶几得之。世人服食以图长生惑矣,甚者服补药以纵欲,则惑之更甚也。”赵氏在医学上的杰出贡献是发展了“命门学说”,指出命门是人身“十二官之主”、“真君之主”,为生命之本,生化之源。而当时因服房中方药,纵色欲导致肾精耗损、命门式微种种不同病症,为赵氏及其他医家探讨“命门学说”提供了诸多临床研究的机会。从这一点来看,“命门学说”在明代“臻至深化、完成”,与当时享乐无度,服用房中方药,纵欲房中的世风有某种关联之处。
房中方药的启示
(一)药物与组方:以“助淫”为目的的房中方药,主要见载于明以后的房中术文献中,是房中方药的主要部分。探讨研究其用药特色,组方意图对今天中医治疗性功能障碍、抗衰老保健均有所启示。以较为集中的《玄机中萃·宫选经验春方》60首来看,其方中用药可分如下六类:
1.温肾壮阳类:天雄、川乌、草乌、附子、川椒、肉桂、韭子、蛇床子、硫黄、阳起、石燕。
2.温肾填精类:菟丝子、肉苁蓉、巴戟、补骨脂、紫梢花、淫羊藿、海马、葫芦巴、鹿茸、蛤蚧、核桃肉、羊脊髓。
3.滋肾壮腰类:熟地、枸杞、山萸肉、山药、川断、川牛膝、狗脊。
4.固摄肾精类:五味子、五倍子、海螵蛸、金樱子、白矾、粟壳、诃子皮、没石子、莲衣、鸦片。
5.宁心定志类:柏子仁、远志、龙骨、牡蛎、辰砂、磁石。
6.行气引经类:三萘、甘松、小茴、枳壳、山甲、木香、沉香、全蝎、乳香。
上述六类药物所组成的方剂特点主要是:以温肾壮阳类伍固摄肾精类为主,并略佐引经行气类药物。其意图在于兴阳壮欲、固精不泄,佐行气引经药物,旨在引气阴达于宗筋(前阴)。如“金丹得子”方系以大附子、人参、肉桂、麝香、当归、白茯苓、苍术、诃子皮、木香、木鳖子、川楝子、小茴香、炒盐等水泛为丸。其次是在上述三类药物中伍入益肾填精、滋肾壮腰类药,如“保真足意丸”以蛇床子、桂心、菟丝子、肉苁蓉、川牛膝、五倍子、仙灵脾、远志、柏子仁、续断、熟地,制为蜜丸,云有“不损元精,亦能如意”之功效。
这类房中方药不乏用药精当,配伍周全,临床验之有效者。如“延寿固精丸”,以菟丝子、肉苁蓉、熟地填精补肾;桂心、蛇床子温肾壮阳;柏子仁、远志宁心安志;五味子固摄肾精;佐川牛膝壮腰健肾;以青盐引药如肾。笔者曾用本方治疗四例肾精亏损、下元不足的阳痿伴不同程度滑精的患者,均有满意疗效。此方益肾填精为主,其阴阳相伍,刚柔得当,久服无温燥之弊,对老年肾虚患者尤为适宜。从今天补肾抗衰老的观点来看,长期小剂量地服用本方当有此功效。原方后附语“此药能添精髓,常服延年益寿”非系虚妄之词。此外,“大补不损丸”(白术、细辛、远志、山药、槟榔、茯苓、五味子、熟地、川牛膝、干姜、沉香、川断、菟丝子、巴戟、枳壳、肉苁蓉、蛇床子、木香,)“老人家固精种子丹”(天台乌药、白马骨、川牛膝、远志、肉苁蓉、干菊花、干山药、槟榔、沉香、木香、羊脊髓)等皆属此类配伍。明·李梴《医学入门》载瑞效丸(菟丝子、枸杞子、破故子、韭子、茴香、穿山甲、金墨、远志、莲花蕊、红花、莲肉、母丁香、芡实、牛膝、木香、巴戟、益智仁、川楝肉、青盐、沉香)方中除活血之红花外,其余药物皆系前述六大类药物中所常用者。用于“元气不足,肾虚阳脱,易痿易泻,尺脉俱微者”,“服之壮阳益气,补髓填精。”后《医院配方·补益门》中载老奴丸,选药配伍与此亦极相似。该方由紫梢花、蛇床子、韭子、川乌、车前子、灯草炭、苁蓉、菟丝子、马兰花、巴戟、淫羊藿、毕橙茄、大茴香、金樱子、破故纸、干姜、沉香、泽泻、核桃仁、桑螵蛸、枸杞子、山萸肉、茯苓、蜘蛛、熟地等炼蜜为丸而成。俱有“配植元阳,壮实五脏,能固元气,添精补髓,长血脉,益寿延年,补两肾,强壮筋骨,起阳痿,种子”等功效。又说:“此药大兴阳道,专治中年阳痿,老年无子……服后仍减房事,久则骨髓充满。”当代著名老中医赵锡武用天雄散治疗男子生殖不能疾病,该方以天雄温阳,加肉苁蓉、巴戟、淫羊藿、冬虫夏草、党参、当归等髓填精。此两方配伍均与“延寿固精丸”等颇为相似。可见医家用方与方中方在添精、补肾、壮阳方面大致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后者较为注重宁心定志类药物的配伍使用,这提示阳萎、早泄等患者的心理障碍因素可以考虑佐以药物治疗,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二)常用方药分析:在《玄机中萃》60房中方中,共计14方使用蛇床子,其性味辛苦温,俱有温肾助阳之功效。《名医别录》说:“令妇人子脏热,男子阳强。”《本经逢源》说:“蛇床子不独助男子壮火,且能散妇人郁抑。”《千金方》以其配菟丝子、五味子治阳痿不起;《金匮要略》用一味“蛇床子散”为“阴中坐药”,治“妇人阴寒”。据现代药理研究,蛇床子具有性激素样作用,经小白鼠皮下注射蛇床子乙醇提取物,连续32天后能延长动情期,缩短动情间期,并能使去势鼠出现动情期,缩短动情间期,卵巢、子宫、前列腺、精囊等重量增加。可见用于元阳虚衰之阳痿及女性性欲减退等疾患当有疗效无疑。《玄机中萃》中有“杨妃美意丹”,“滋阴快活丹”等,皆用蛇床子伍它药二、三种作丸或末,纳入阴道以振奋性欲。清代医家王燕昌说:“阴中不暖,则冷而不孕,亦用蛇床子、肉桂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临时先用一丸,入于阴中,则阴暖子宫开,能受孕矣。”在此医家使用药物与房中家相同,使用方法亦相似。
男性外用房中方,主要用于阴茎龟头,如“情动四时春方”用麝香、蟾酥、紫梢花、鸦片、母丁香等,以“唾津调涂龟头”。在男性生殖器上用药的治疗方法,古今中外医家已时有采用,如《穴位贴药疗法》之“阳痿丸”,用急性子、鸦片、蟾酥、元寸、葱白制丸,白酒化,涂于穴位(神阙、曲骨)和阴茎上,治疗阳痿“确有效果”,并附有验案。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房中方与“阳痿丸”中所共同采用的药物--鸦片,其主要成分为婴粟硷,目前国内外均有人用以治疗阳痿症。如徐继恩氏用婴粟硷30毫升与酚妥拉明1毫升,在阴茎海绵体部位作注射,治疗12例经中西医常规治疗无效的阳痿患者,均获满意效果。又如法国医生罗·维拉格用罂粟硷注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点引起外生殖器局部供血不足的阳痿,收治10例病人,4次后,7人恢复功能。据此可以推测,采用配伍鸦片的外用方以治疗阳痿,当有疗效。
金石药(矿物)的使用,是房中方的又一特征。仍就《玄机中萃》60方分析,以阳起石、硫磺、辰砂、石燕等四味药使用最频,使用次数分别为七次、八次、九次、五次。其组方配伍分为三类:以金石药为主,几乎不伍其它药物;以金石药与温肾壮阳药配伍;金石药与温肾壮阳及益肾填精药并用。
追溯中国历史,在汉魏时代曾盛行服食石的风气。所谓服食石即指服寒石散、五石更生散一类矿物药组成的方药。主要成份为紫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石硫黄、禹余粮等,几乎皆为《神农本草经》之上品药。服食的目的主要是补虚、长寿,但用于房中已可见端倪。据皇甫谧《寒石散论》说;“近世尚书何安,耽声好色,始服此药,心力开朗,体力转强,京师翕然,传以相授,历岁之困,皆不终朝而愈。”但因五石散药性酷烈,“将息甚难”,服散造成一系列特殊病症,临床颇感棘手。因此唐代以后服散者已不多见。但由于石药“入腹即热”,似具强壮温阳之作用,故后世房中家出于增进性欲的目的而采用之。然而就其配伍特点来看,内服的房中方,大多以一、二味矿物药配伍其他植物类药物,似乎前人服食之弊端对他们又有所警戒。
据近年来药理研究发现,微量元素与健康长寿有密切的联系。至目前为止,已发现并公认的有14种为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它们在人体中参与蛋白质的输送,酶的激活,各种激素的生成与功能发挥,影响核酸代谢等等。此外,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锌、锰、锶等微量元素与人体性功能有关。赵中杰氏等作了“矿物药中微量元素”的测定。据此我们发现房中方中常用金石药硫黄含铁、锰、铬;辰砂含铁、锌、锰、铜;阳起石主要含铁、镁、锶;石燕主要为碳酸钙,尚含少量磷酸及二氧化硅,其它微量元素尚不详。上述矿物药所含微量元素在一定条件下,能补偿一部分因房事过渡从精液中丢失的锌、锰等,因而对性功能异常具有一定调节和治疗作用。
近代名医张锡纯对矿物药的使用为我们树立了典范。诸如石膏、代赭、辰砂、硫黄等,均系其临床常用药物,并积累了许多独到的心得体会。如赤石脂温下元以收涩,同时又指出具有降逆镇吐之功效。依据《神农本草经》发挥朱砂蕴义,指出“能于身体五脏百病中,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对于硫黄,张氏从《肘后方》之扁鹊玉壶丸由硫黄九转而成,治一切阳分衰惫之病得到启示,通过“自家徐徐尝验,确知功效甚奇,又甚稳妥,然后敢以治病。”他本人“资禀素强壮”,但由于“饮食不忌寒凉”而出现“恒畏坐凉”等“相火少衰”征兆,为此“常于食前服生硫黄如黑豆大一块,约四厘,甚见效”,后恒以治相火衰微、命门元阳亏虚等证。张氏认为“人之元阳,其根柢实在于下”,“兼服生硫黄以培下焦之阳,则奏效更速。”此外,硫黄在治疗的同时又可强身健体,“今邑中日服生硫黄数百人,莫不饮食加多,身体强壮,皆愚为之导引也。”通过临床治疗及其亲身体验,张氏指出:“硫黄原无毒,其毒也即其热也,使少服不令觉热,即于人分毫无损….更可常服也。”可见熟习药性,掌握剂量,对证施治,金石药可以发挥极好的疗效。因此,对房中方的金石(矿物)药所含微量元素与人体建康长寿内在联系的研究,以及临床治疗的探讨,特别是对性功能障碍疾患治疗的研究,也是一个值得深入发掘的课题。
校核
虞胜清
回复“1”查阅创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