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三,祭灶、祭火过小年
文/张艺馨
农历腊月廿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祭灶节”,亦被称为“小年”。“灶者,生养之本。”在汉族的民俗里,这一天是要祭灶王爷的,灶王爷辛勤把守和服务着人间百姓,这一天,他要上天“述职”了。
宋代有吕蒙正的祭灶诗: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亦有范成大的祭灶词: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原来,我们古代中国人早就有了关于祭灶的风俗习惯。
祖父祖母那辈儿人,还很讲究这些,听说到他们就有灶王爷神龛。到了父母这一辈儿,也就直接将买来的灶王爷画像贴在灶房的北墙上。灶王爷像上印着这一年的日历,还写着“人间监察神”等字样,两旁贴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
黄昏后,一家人先到灶房给灶王爷像敬香,并将治成的糖瓜和麻糖供奉在灶王爷像前,父亲将麻糖浆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坏话别说。”寓意为用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到天界后多说说人间的好话。原来,天界玉皇大帝会扬善惩恶,如果得知百姓人家有做恶行为,是会降罪折寿的。之后便将画像揭下点燃升天了。年三十,再将“述职”完毕的灶王爷接回人间,陪伴人间的三百五十余日。
而这样的祭灶节的情节,我多半是听长辈们讲的。因为,我五岁的时候,我们举家搬迁至阿尔巴斯公社一个叫依克布浪的牧村。那里住户不多,共有八户放牧人家。并且多数是蒙古族人。因为蒙古族占了多数,为此,我们的年过得也充满了蒙古味儿。
而腊月廿三,同样是蒙古民族非常重视的节日,叫祭火节。
小村庄的队房子里住着一位五十多岁的喇嘛爷爷,他是一名五保户。在我的记忆中,他充满了慈爱,经常会将一些冰糖块儿、油杂杂拿给我们吃。他总将自己的小屋收拾得一尘不染,他的屋子里摆设着蒙古花纹的茶碗、木茶盘,还有成吉思汗的铜像、皮画。小时候我们不懂这些,总是问东问西的。
而问的最多的,恐怕就是他们蒙古族如何过年。因为在我们孩子看来,过年才是最隆重的事。
喇嘛爷爷就烧暖他的小火炉,给我们大家熬一锅热腾腾的奶茶,讲述起他们过年的种种。
他给我们讲,他家就是东北的蒙族,“蒙古”翻译为汉意就是“永恒之火”,特别崇拜火的蒙古民族最隆重的“祭火”仪式就在腊月廿三这一天举行,因为这一天是火神密仁扎木勒哈降生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火神。
他还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祭火神的传说。蒙古族敬火为神,人们要在这一天欢送“火神爷”升上天界,他将领受上天赐予百姓人家的丰收和福报。并将上天赐予的丰收与福报全部带回来!
为此,他一再地教导我们,火神身兼如此使命,我们要尊重和保佑他,不要向火中泼水,不能用刀、棍儿在火中乱捣,不能向火中吐唾沫等,我们全部点头表示一一谨记。
而我们有幸参加过由喇嘛爷爷主持过的好几个祭火节。
腊月廿三一过晌午,喇嘛爷爷就从凉房里搬回他的大铜锅开始炖羊肉。原来,祭祀火神要用羊胸叉,只见他在羊胸叉内填满红枣、酥油、冰糖、奶酪等,用早已搓好的白羊毛绳缠绕好多圈后与其它肉一起放进锅里煮熟。并准备了奶食品、酒等供品放在了供有铜像的躺柜顶。
晚上七点时分,村里的大人小孩子子们都挤到喇嘛爷爷的屋子里,等待着祭火仪式的开始。喇嘛爷爷专门有一个在铁匠炉上焊成的的火撑子,他在灶膛内填入晒凉好的沙蒿根、树桩,再放上了干牛粪,将灶火点燃。
“祭火”点燃后,照亮了队房子的大院,喇嘛爷爷将煮好的羊胸叉用哈达包裹起来,双手托起,放入火中。我们所有的参加者于是跟在喇嘛爷爷背后,围着火焰转圈圈,并学着喇嘛爷爷的口吻,念念有声,我们还将高粱穗沾上酒和酥油,洒向火焰,表示敬献火神,向火神祈祷,祈求火神保佑牧场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全家平安。
喇嘛爷爷还在火里给我们烤了馒头吃,说这是火神赐予的美食,吃后无病无灾。最后,大家围着火焰跪拜嗑头,通过这样一些仪式,表达着对火,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火光映红了村人们的脸庞。
祭火神仪式结束之后,喇嘛爷爷将煮好的肉割在大木盘里,又在煮肉的汤里放进去大米和糜米、奶酪、白糖和酥油,煮成蒙古语叫作“嘎林布达”的祭灶饭,村人们围坐在一起酣畅淋漓地吃起来。
喇嘛爷爷无儿无女,但他却收获着全村人的尊敬,每家都给他拿来了自家做好的过年的各种吃食,还有烧酒、黄酒。小年一直过到深夜,而我们小孩子们就困得睡熟到喇嘛爷爷家的热炕上。
那一幕幕,已隐没在记忆深处。岁月流逝的慨叹后,我开始产生对往事的执著探究。
今天,身居鄂尔多斯多年的我,终于越来越清楚着懵懂童年里所经历的那些故事的起源,还有那些奶茶手把肉味道的来路,了解着蒙古文化更深的历史渊源。
结合与沟通,涵盖与包容,多元与和谐,这些承接中国北方游牧文化精髓的蒙古文化,将给我,更将给鄂尔多斯带来不断的启迪。那些关于祭火、祭灶的记忆。让温暖与感叹同在,见识与领悟生活馈赠于我们的多彩与芬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