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读书middot端午韵端午文

老中医治白癜风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25820796848674143&wfr=spider&for=pc

文/解立红

编者按:“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在这一天,我们赛龙舟、吃粽子、插杨柳、带香包,不仅如此,青海人过端午节的方式不尽相同,有人浪山,有人回乡,有人郊游……在端午节来临之际,青海自媒体联盟、青海在线网和青海读书会联合推出端午韵系列文章,带大家一起感受青海人过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

“一度春秋,一度梦回。辗转荡风,与君共度。时光荏苒,端午已至。”又是一年端午时,家乡的端午,总是浸透着一种浓浓的乡情,亲情。生活需要仪式感,过节也是。

甜甜的粽子好年头,五谷丰登年年有。粽子是过端午必不可少的食物,种类繁多,青海人包粽子大多以糯米为主,配以红枣、蜜枣、花生、葡萄干等食材。端午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

说起包粽子,我记得小时候,看到母亲包粽子,自己也会好奇地跑过去跟母亲学。然而,大多时候,母亲包的粽子是四个角,而我包的粽子总是三个角,还会给它穿很多“衣服”,看起来是那么臃肿奇怪。尽管这样,我还是很喜欢跟着母亲包粽子,在母亲不注意的时候,偷吃蜜枣成了我一整天的快乐。等包好粽子,将粽子放在锅里煮几个小时,微风吹过,一股浓浓的粽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拌凉面、吃凉粉也是青海人过端午的仪式感之一。凉面又称冷面,是凉吃的面条,主要食材有面条、蔬菜,配料有辣椒油、盐、味精等,青海人的凉面,以素为主。面条煮好,过水,待面条变凉后,配上自家做好的韭辣以及其他调料,或是再加上黄瓜丝和胡萝卜丝也是风味十足。我总记得,母亲拌凉面时,会把菜籽油烧热,再把热油浇在面上,这样我们吃凉面时口感就会更好一点。凉粉,主要以玉米粉为材料,母亲把凉粉做好后,切块,拌以酱油、醋、辣椒油而食,清凉爽滑,为夏季风味食品。青海人在端午节一直有吃凉粉的习惯,这也是我对端午节最独特的记忆。除此之外,青海人过端午还会烙韭菜盒子、吃甜醅、吃地软包子、煮鸡蛋、喝青稞酒等。

凉面

除了吃食,青海人过端午时还有其他仪式感。首先是戴“锁儿线”。每当到了端午,青海人都会系“锁儿”线(用彩色丝线系在脖子、手腕和脚腕)。锁儿线,有的地方叫“锁儿”。这“锁儿线”要一直戴到农历六月初六,再把手腕上的锁儿线剪下来,丢在水里,让它带着这一年里所有的疾病和灾难,漂得远远的。记得小时候,等到端午早上吃过早饭,母亲忙碌着用自己做鞋垫的彩色丝线给我们搓“锁儿线”。母亲做的锁儿又花又好看,小时候总会给我的手腕,脚腕以及脖子都系上锁儿线。现在长大了,虽然不会像小时候戴那么多,但母亲还是会象征性的在我们的手腕上系上,图个好寓意。

锁儿线

戴香包,也是青海人过端午的仪式感。端午节前,走街串巷,手持香包架的老艺人,香气袭人的香包给商业气息浓郁的端午节市场注入一股暖人的乡土气息。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戴在身上,香气扑鼻。而青海的传统香包,则是用彩色的绸缎缝成,然后将棉花、香料等填入其中,最后缝上珠串,还配有各色丝线制作的流苏。比如狮子滚绣球、莲花、十二生肖、野生动物等各式香包,样式新颖、惟妙惟肖、形态各异。小时候,我也会和小伙伴一块戴香包,我戴的香包都是姥姥做的,姥姥一般都会按照我的生肖给我做,或者会做一些寓意比较好的图案给我。虽然那会儿我并不知道自己戴的香包有什么寓意,只是觉得戴着漂亮的香包和小伙伴一起出去玩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除此外,在门前插艾叶和杨柳也是青海人过端午的仪式感。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人更喜欢在户外过端午,而青海人在端午以“浪山”形式来庆祝端午,也是很有仪式感的。俗话说,生活需要仪式感,过节也是。

解立红,青海师范大学学生,青海在线网实习生。

===============================

青海在线文化传媒出品。原创作品,请勿转载。《青海读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yl/19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