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大,饮食物过于精细,加上饮食的不规律等,消化系统疾病可谓是逐年上升。然“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甚至是生命的存亡。而位居中土的脾胃,与其他脏腑关系很密切,一旦脾胃出现病证,很容易影响其他脏腑,如何巧妙辨治脾胃病刻不容缓。具体怎么辨治脾胃病?且看正文分解!
脾胃虚弱可以通过吃中药、自我按摩治疗、调整饮食结构、保证睡眠、艾灸等方式进行调理。
脾胃虚弱怎么调理
张立:那么在临床上,如果要对脾胃虚弱进行治疗,不是一天就能治好的。那么它就要求,这样的话就要求我们特别重视,和保护我们的脾胃。
因为脾胃是中焦,它处于三焦当中的中焦,按照中医理论认为,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同时又可以统摄血液,如果要是说中焦脾胃功能差了,可以说它的上焦心肺下焦肝肾,都没有了能量或物质的供给,同时也就没人管这些东西这样一种感受,那么它的统摄气血的功能就会变差,就会影响我们全身的各个脏腑之间的功能。
让五脏六腑之间,还有四肢百骸都缺乏营养,缺乏后续的供给,那么你的身体就会变弱变差,不管你是体质性的脾胃虚弱症还是病症性的脾胃虚弱症,都要引起高度重视,都要好好去预防保健和治疗。
那它的方法也很多,即可以吃药,就我们说的吃药,吃药可以吃汤药,吃汤药的话我可以在这推荐一点小方子,比如说你可以吃点,如果是脉比较滑苔比较厚,可以吃一些参苓白术散,可以吃一些香砂六具子丸。
如果你的嘴里比较有糙杂的味道,比较丑或者是比较酸,或者说不出来,舌苔也比较厚,大便也不好,肚子也比较胀,你可以吃加味保和丸。
同时呢,你也可以吃一些归脾丸,或者是人参归脾丸这一类的药,都可以吃,就是健脾消食,补脾气消胃胀的这样一些药物都可以吃。如果吃汤药呢可以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呢进行加减,最好有专门的医生指导下来吃汤药。
如果吃成药呢,就可以吃我上面说的这些做成了成药的大蜜丸啊,或者是水丸啊,或者是浓缩丸等等这样的一些成分。包括有这个四磨饮子口服液,这些成分都可以吃。
如果是自我治疗呢,你可以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相对的了解以后呢,比如说我们身体有一个穴位叫足三里,就在这个膝盖附近,在膝盖下面大概有这么两寸左右的位置,那么经常按足三里。
如果每天按这个穴位三十到五十下,长此以往,你的胃肠就会健康起来。西医也对这个穴位进行了一个镜下的研究,发现它可以增强胃肠的蠕动次数,因此像这个穴位也是很好的。
另外在我们的任脉上有这个上腕中腕下腕,这样的穴位也是很好的。另外我们的手上,手臂上还有这个手三里,这个穴位也是很好的,都是可以增加这个脾胃的能力。
同时保证我们身体的健康,这是我们自我,另外的话,平常你还可以在饮食在睡眠这些方面多加注意,不吃生冷,刺激性的太多,也不是说一点都不让吃,吃的话就是品尝性的吃一些,比如说辣就少吃一点。
一、慢性胃炎
1、胆热乘胃
鲁某,男,46岁,年3月5日初诊。素体强健,近来常感冒,胃脘轻度胀痛,嗳气,便溏,中脘轻度压痛,舌苔白腻质红,脉弦滑。胃镜检查:中度萎缩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炎,中度肠化,幽门螺杆菌(Hp)(+)。辨证为胆热乘胃,治宜泄胆和胃。方药:姜半夏10g,九香虫10g,乌贼骨12g(先煎),香橼皮10g,佛手柑10g,刺猬皮10g,甘松10g,枳壳5g,蒲公英12g,红藤30g,吴茱萸5g,黄连5g。7剂后,胃脘胀痛、嗳气消失,舌苔转薄白,脉弦。原方进退出入约剂。7个月后复查胃镜示:肠化及萎缩性胃炎均消失,浅表性胃炎,Hp(–)。
马某,男,44岁,年5月10日初诊。患者形瘦,但食欲良好,近1年来常感胃脘饱胀,嗳气泛酸,胃脘轻度压痛,舌苔薄白腻,脉弦。胃镜检查:中重度浅表性胃炎,Hp(+)。辨证为胆热乘胃,治宜泄胆和胃。方药:吴茱萸5g,蒲公英15g,红藤30g,枳壳5g,甘松10g,乌贼骨12g,瓦楞子30g,佛手柑10g,制半夏10g,九香虫10g,刺猬皮10g。7剂后,胃脘饱胀减轻,胃纳奇佳。21剂后,已无任何症状。前后共服84剂。5个月后复查胃镜示:轻度浅表性胃炎,Hp(–)。停药观察1年半,仍无不适症状,胃纳甚佳。
2、肝郁脾虚
肝郁脾虚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另一种证型。肝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物欲横流,易使精神紧张、性情浮躁、情绪不遂而致肝气郁结。肝郁乘脾常见胸胁不适或隐痛,食入则脘腹饱胀、嗳气,或吞酸、嘈杂,气恼时上述症状加重,纳谷不馨,大便常溏泄,腿软乏力,舌苔淡白腻,边缘齿痕,脉细弦;治宜泄木培土;方以柴芍六君子汤为主,随症加减,常可取效。
杨某,女,28岁,年8月3日初诊。患者反复肝区不适,胃脘胀约3年,面晦形瘦,胃纳时好时差,性情不好时食欲减退,食入即有胀感,久治不愈,大便不实,下肢软乏,舌苔薄白腻,脉细弦。胃镜检查:轻度萎缩性胃炎及轻度肠炎,Hp(–)。肝功能正常。辨证为肝郁脾虚,治宜泄木培土。方药:柴胡10g,杭白芍15g,广木香6g,砂仁9g,太子参30g,白术20g,茯苓10g,炙甘草5g,制半夏12g,陈皮10g,乌贼骨15g(先煎),佛手柑10g,厚朴花10g。14剂后患者渐有食欲,食后胀感亦减,但逢情绪不遂时,腹胀复发。建议患者暂时放弃工作,休息调养,前方加川楝子、元胡各10g,再服14剂。此后患者觉腹胀明显减轻,食欲逐渐增进,大便转实,精神亦好转。上方进退出入共服剂左右,虽然患者食多后仍有胀感,但症状较前减轻,年复查胃镜示:轻度萎缩性胃炎,无肠化。建议服药10天,停药10天,再治疗半年,然后停药。另外,本症来之于精神紧张,情绪不遂,如果病因不消除,自难彻底解决。
3、食滞中焦
慢性胃炎患者常因饮食不节或恣食膏粱厚味而出现胃脘饱胀或胀痛交作,纳谷呆滞,嗳气或矢气则舒,口有臭味,脉多弦滑,舌苔白腻或黄腻。此乃食滞积于中焦,胃气不能下行,必须用和中宣化法,方用和中消导饮。方药:苏梗10g,山楂10g,谷芽15g,麦芽15g,枳壳10g,鸡内金20g,莱菔子20g,砂仁10g,木香10g,槟榔8g,青皮5g,陈皮5g,一般3剂即可缓解。所谓初病易治,积滞去后,胃气运行正常,往往旧恙亦可同时减轻,此乃孙老多年临床经验所得,屡验不爽。
谢某,女,71岁,退休教师,年8月15日初诊。患者患中度萎缩性胃炎10余年,时瘥时剧,此次恣食不消化食物而出现胃脘饱胀隐痛,不思饮食,嗳气则舒,腹痛难受,大便难解,舌苔白,脉滑。此前多次服用中药无效,盖医者仍用原来方药酌加少许消导药而未改弦易辙之故。用上方3剂,立效,可以为证。
4、胃阴虚
慢性胃炎中比较少见的是胃阴虚型。临床症见胃纳呆滞,常无食欲,大便干结,5-7日一行,口虽干却不思饮,手心热,唇红,肢体倦怠,舌光红中裂深,少津,脉弦细。盖胃阴不足,日久必然影响胃气,故纳呆;阴虚生内热,故手心烦热;阴津不足则便干;长期食欲不振,后天生化失源,则肢体倦怠。清·魏玉璜的一贯煎即为此证而设,孙老将此方略加调整。方药:生地20g,元参10g,北沙参10g,麦冬10g,杞子15g,当归10g,川楝子10g,铁皮枫斗15g,制首乌10g,随症加减。此方须长期服用,才能取效。
王某,女,62岁,年10月8日初诊。患者患中度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化已10余年,Hp指数在以上,医院消化科专家10余年,服用多种进口西药,均无明显疗效。现症见形体消瘦,体重减轻,头晕乏力,纳呆,大便约5日一行,燥如羊屎,口干不思饮,唇红,手心热,脉弦,舌红中裂深,扪之无津液。投以上方,服30剂后,头晕、倦怠略见改善,大便仍5日一行,质稍软,舌少津,纳仍差;又服30剂,纳谷渐馨,精神略振,大便3-5日一行,Hp指数。从上述情况分析,治疗只能算作有效,但因乏力症状改善,患者已相当满意。
西药的三联疗法虽然可以减少或消灭幽门螺杆菌,减轻胃部症状,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但目前尚存在耐药、复发率高及远期疗效较差的问题。
二、胃下垂
胃下垂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已为医家所熟悉。轻度胃下垂用补中益气汤全方多有效;中度或中重度胃下垂则疗效不理想,同时兼有胃炎者亦然,但若在原方中加重黄芪剂量至60g左右,再加用枳壳20-30g,则疗效立显。盖枳壳功取行气化滞时,剂量为5-10g便足够了,若重用可调节平滑肌,从而起到升阳举陷的作用,此为古书所不载。胃下垂患者如伴大便秘结者,可再加莱菔子或槟榔,消补兼施,才能见效。
王某,男,68岁,教师,年2月1日初诊。患者身高消瘦,诉多年来每于食后2小时左右即感脐周胀满不适,按之胀甚,如进年糕、汤团等难以消化的食物时则胀感加重,早晨症状减轻,便调,脉沉细,舌苔薄白。诊断为胃下垂,多次求治于脾胃病专家,未见明显疗效。查前医中有用补中益气汤全方者,似为对证,何以不效,细细思忖,盖患者年事已高,机体功能下降,脾虚中气下陷加重,而方中黄芪剂量仅30g,实难收功,而且胀满的成因,除气虚外尚兼有气滞,故必须加用枳壳以行气化滞,故于补中益气汤全方中加枳壳15g,同时黄芪增为60g。药进1剂,胀感即明显减轻,5剂后胀感消失。
教你如何健脾养胃
跟养生老师学习专业的养胃等养生知识,让你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长按识别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专业医院北京出名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