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化学是芳疗学习的重要内容。今天分享全部化学成分大全,内容很多,很专业,先收藏,慢慢读吧!
萜烯类
萜烯类在植物界及动物界的分布非常广泛。在植物界中为花朵、叶片、果实、树皮及根部萃取精油的主要组成分子。此外,在香胶、树脂、酯类醇、费洛蒙、植物荷尔蒙及植物色素中也常见此成分。全世界针叶林散发出的萜烯总量相当可观,估计一年超过十亿吨!人类可说是生活在充斥萜烯及其氧化产物的环境中;由此或许科学家可用另一种观点来审视关于精油中氧化产物的评判,否则每一个针叶林前都应该有“禁止进入”的标志吧…
化学结构
萜烯类由数量不同的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它们按照固定的生化结构模式组成,为自然界中出现的不饱和双键碳氢化合物。
异戊二烯的基础结构由5个碳原子(C5)及8个氢原子(H8)组成,不具有任何功能。萜烯由二个或以上的异戊二烯单位组成(异戊二烯链)。
二个异戊二烯可链结形成单帖烯(10个碳原子),三个异戊二烯链结形成倍半萜烯(15个碳原子);双烯则是由四个异戊二烯(20个碳原子)组成的大分子,挥发性低,在精油中只以微量的形式存在。超过20个碳原子的萜烯分子已不具有挥发性,因此不存在于任何蒸馏物中。
自然界中尚有其他的萜烯类,但其结构与异戊二烯链结的原则不同,称为不规则萜烯类,则亦由二个异戊二烯单位形成。
最重要的萜烯类及其存在形式
单帖烯:2个C5(精油中占大比例、费洛蒙)倍半萜烯:3个C5(精油、苦性物质、香膏)双烯:4个C5(精油、香膏、树脂、植物醇、维生素A)三烯:6个C5(树脂、硬脂醇、类脂醇、植物荷尔蒙)四烯:8个C5(植物色素,例如类胡萝卜素)多烯:8个C5以上(植物乳汁,橡胶)
精油中的重要成分
精油主要由单萜烯、倍半萜烯及其衍生物组成,在其生化反应中,萜烯碳原子架构上,不同的部位会与多种不同的官能基结合在一起,例如氧、粘性物质或硫,形成各种各样的衍生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含氧的化合物(氧化物)。据其不同的化学属性形成所谓的萜烯醇、萜烯酯、萜烯醛、萜烯酮、萜烯氧化物以及萜烯酚。每一种类型都有典型的特质及作用方式,和单纯的碳氧化合物完全无法类比。
萜烯类化学结构的形状由链状、单环状、双环状及三环状;这些差异足以解释嗅觉分子极大的多样性。主要的萜烯族群及萜烯的衍生物,一般只用官能基名称为简化的做法。“单萜烯”及“倍半萜烯”这些概念为集合名词,代表整个族群及其衍生物。
单帖烯及倍半萜烯作为纯粹的碳水化合物,这个族群包括有10个碳原子的单萜烯和15个碳原子的倍半萜烯,不带有任何官能基。单帖烯:柠檬烯、蒎烯倍半萜烯:天蓝烃、姜烯
单萜烯单萜烯脂溶性强、稀薄液状、挥发性高,微小的分子量可快速渗透进入肌肤。若储存不当(光线、温度及氧气)会快速氧化;氧化后的分子可能会刺激皮肤,引起过敏反应。
生理疗效含高比例的单萜烯精油在生理上具有激励、温暖、止痛及消炎的作用,因此最适合用于处理风湿性疾病及急性疼痛;借由轻微的刺激皮肤表面,能间接促进体内消炎、止痛因子的生成—这种被乐见的效用,医学上称为“抗发炎效果”(counter-irritantEffect)。这种现象看来似乎互相矛盾,但这些在皮肤上会造成某种程度刺激效果的化合物,会产生所谓的“发炎反应”,这反而会在肌肉、神经系统及关节方面引发“抗发炎反应”的效果(编按:意即这些皮肤表面轻微的刺激反而会激励体内抗发炎因子的生成)。这种连锁反应在医学界已是公认的事实,在临床上也多方面得到证明。
此外,单萜烯,特别是α-及β-蒎烯,因能调节副肾皮质的活动,均具有类似可体松的特质,进而对自主神经系统有正面的影响,目的地则是各种器官系统的平滑肌,例如肾脏和肠胃道。
含高比例单萜烯的精油有抗病毒及抗细菌的作用,亦是知名的免疫系统刺激剂,能有效启动免疫系统。
心理疗效整体而言,具有滋补、提升专注力及强化心理结构作用,温和消除恐惧、提高心灵抵抗力及逻辑思考能力。
典型代表精油及分子右旋柠檬烯:强力抗感染、抗病毒、抗细菌、快速激励免疫系统。葡萄柚、莱姆、红桔、甜橙、柠檬:90-95%(主要为右旋柠檬烯)
α-及β-蒎烯(针叶类精油):近似可体松,消炎、止痛欧洲赤松:75-85%(主要为α-蒎烯)高山松:75-85%(可达35%的蒎烯、可达25%的左旋柠檬烯)巨杉:60-70%(主要为蒎烯)杜松:75-80%(主要为α-蒎烯)欧洲冷杉:80-90%(可达20%的α-蒎烯、可达54%的左旋柠檬烯)丝柏:65-85%(主要为α-蒎烯)
倍半萜烯
生理疗效与单贴烯相较,倍半萜烯极为温和、亲肤!特质为温和消炎极轻微止痛。对于过敏现象亦有帮助,特别是针对不知名因素的组织胺过度分泌,例如压力状态下引起的皮肤瘙痒、粘膜组织刺激及流鼻水(鼻炎);某些倍半萜烯能稳定肥大组织的细胞膜,进而调节组织胺的分泌,稳定不安、紧张的皮肤或粘膜组织再生的特质则能支援细胞的修护机制。
心理疗效含高比例倍半萜烯的精油为“回归自我本质的引领者”,带来力量及自信,使人神采奕奕,这些效用均与其近似费洛蒙的特质有关。整体来说,能消除恐惧,在不压抑情绪的情况下缓和过于激动的反应及不安。科学家推测这种临床功效与倍半萜烯能激励脑中重要神经传导物质—γ胺基丁酸(GABA=gamma-amino-butyric-acid)的生成有关。压力、忙碌及过多的刺激均会导致γ胺基丁酸的分泌下降,造成恐惧、愤怒及紧张。此外,倍半萜烯能促进及调节各种讯息传导物质的交互影响,因而能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适度的发挥镇定、激励、及强化作用;含倍半萜烯的精油为调理心因性疾病的专家。
典型代表精油及分子姜:60-65%(主要为姜烯)德国洋甘菊:45-70%(主要为天蓝烃、金合欢烯)松红梅:65-68%(主要为杜松烯)香蜂草:40-60%(主要为β-丁香油烃)穗甘松:60-66%(主要为广藿香烯)岩兰草:45-50%(主要为岩兰草烯)维吉尼亚雪松:50-65%(主要为香柏木烯)完全依兰:55-70%(主要为大根老鹤草烯)大西洋雪松:75-80%(主要为雪松烯)
醇类萜烯醇的族群包括:单萜烯醇:如沉香醇、牻(máng)牛儿醇、香茅醇倍半萜烯:檀香醇、没药醇双醇:植醇、鼠尾草醇
单萜烯醇单萜烯醇属于最亲肤的分子族群之一,即使是使用剂量较高也很少引起过敏反应。
生理疗效单萜烯醇是最强大的免疫调节剂,以一种科学家未知的方式快速抵抗各种压力因子,进而保护免疫系统,使荷尔蒙、心循环及神经系统恢复和谐的运作。亦能促进皮肤组织的修护机制,产生良好护肤及细胞再生的功效,在不攻击皮肤或皮肤本身常驻菌群的情况下发挥抗细菌、抗病毒及抗真菌的作用。
心理疗效单萜烯醇,特别是开放链状的化合物,估计均具备适应原(或称调理素)的效用,如玫瑰和天竺葵精油的主要成分:沉香醇、香茅醇、牻牛儿醇;适应原是一种药用高效成分,无毒性,能帮助生物具有良好的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大量的适应原能调节压力荷尔蒙的分泌,使过度激烈的情绪反应迅速领净下来,在缺乏信心或无精打采时则带来活力。单萜烯醇能强力调整情绪,促进对环境的感知,使人谨慎而富有同理心。
典型代表精油及分子芫荽:60-80%(主要为沉香醇)真正熏衣草:30-40%(主要为沉香醇)墨西哥沉香木:80-90%(主要为沉香醇)玫瑰草:80-85%(主要为牻牛儿醇)玫瑰:65-75%(主要为香茅醇、牻牛儿醇)玫瑰天竺葵:50-65%(主要为香茅醇、牻牛儿醇)花梨木:85-95%(主要为沉香醇,可达90%)茶树:35-50%(主要为萜品烯4醇)沉香醇百里香:75%(主要为沉香醇)
倍半萜烯醇
生理疗效倍半萜烯醇为缓慢、长效的免疫调节剂,其影响自体免疫力及平衡荷尔蒙系统的机转尚无法确定;其它的药学属性包括滋补静脉、细胞再生及护肤,临床证实对于慢性皮肤疾病相当有效。
心理疗效倍半萜烯醇这个族群的特质相当多元,唯一共通之处在于对下视丘均有强力调节作用,并进而影响荷尔蒙系统;其他药学属性包括平衡自主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和谐分工),强化心灵抗压能力,平复情绪,降低暴躁、紧张和攻击性,以极不着痕迹的方式恢复心灵的平衡及调节性荷尔蒙,因此有近似费洛蒙的特质。
典型代表精油及分子阿米香树:60-70%(主要为桉叶醇)德国洋甘菊:5-30%(主要为没药醇)胡萝卜籽:50-60%(主要为胡萝卜次醇、胡萝卜醇)广藿香:30-60%(主要为广藿香醇)檀香:85-95%(主要为檀香醇)维吉尼亚雪松:25-40%(主要为香柏木醇)
双醇20个碳原子的双醇为大分子,在蒸馏物中只以极微量的比例出现;但在原精中含量较高,其特质与倍半萜烯醇近似,藉由消除压力的作用对性荷尔蒙产生正面的影响。
典型代表精油及分子茉莉原精:15-45%(主要为植物固醇)快乐鼠尾草:可达1%(鼠尾草醇)厄立特里亚乳香:可达2.5%(主要为lncensol)丝柏:可达0.5%(主要为冷杉醇)
醛类当植物一次代谢物的单萜烯醇氧化后形成单萜烯醛;此族群包括10个碳原子的单帖烯醛及15个碳原子的倍半萜烯醛;其特质有极大的差异,需要分开研究。单萜烯醛如:柠檬醛、牻牛儿醛、橙花醛、香茅醛倍半萜烯醛:如:中国橘醛、檀香醛、缬(xié)草醛
单萜烯醛单萜烯醛分子的特色为均带有柠檬味,是较不稳定的化合物,对于酸、光线及空气都相当敏感,这表示它们在皮肤及粘膜组织上的反应相当活跃;高剂量使用时会对皮肤及粘膜组织造成刺激,特别是针对敏感性肌肤。
单萜烯醛族群中数量最庞大的柠檬醛,由牻牛儿醛和橙花醛二种同质异构物组成。同质异构物指的是化学分子式相同,但结构形式不同的化合物。牻牛儿醛及橙花醛二种化合物共同组成典型的柠檬气味,因此常被称为柠檬醛。
生理疗效含高比例单萜烯醛的精油主要透过对前列腺素(组织荷尔蒙)的直接影响而发挥疗愈力,能有效拦阻疼痛及发炎因子。其分子属性活泼,能有效提升自体免疫力,在许多生理范畴上均有抗细菌、抗病毒及抗真菌的效用。其他的特质包括,激励循环、产生动能、帮助消化、促进食欲;高剂量下会造成轻微的血压升高。
心理疗效含高比例单萜烯醛的精油,在极低的剂量下有镇定的作用,使人保持在宁静的清醒状态;中剂量能激励及活化;高剂量则可能造成不安及焦躁。
在生理剂量下,各种单萜烯醛均具有和柠檬精油类似的特质——激动、活化、清醒,进而降低内在的紧绷,疏通纠结的神经节,激励创意及新想法的诞生;有效消除精神疲劳,提振精神力量。科学家推测单萜烯醛的疗愈力主要来自于对于多帕胺的调节作用。(神经传导物质多帕胺俗称“创意荷尔蒙”,对于压力的反应高度敏感,体内多帕胺的数值若持续下降,会导致缺乏想象力、自我设限、心灵钝化,最后产生不明原因的沮丧及恐惧感)。
在许多文献中均大力赞扬单萜烯醛镇定的功效;但运用含高量单萜烯醛的精油却非常容易“出槌”,因为容易紧张的“脸皮薄”性格的人,特别是敏感娇小的小孩,对于不论是薰灯、按摩或泡浴的应用形式都可能会产生剧烈的反应,临床上常见状况包括不安、易怒以至过敏反应,可见剂量决定了人们对精油的接受度。
含高比例单萜烯醛的精油不应纯油使用在皮肤上,因恐有刺激皮肤以至引发敏感反应之疑虑。
典型代表精油及分子柠檬马鞭草:35-40%(主要为柠檬醛)柠檬尤加利:65-90%(香茅醛)柠檬香茅:70-85%(柠檬醛)山鸡椒:70-80%(主要为柠檬醛)香蜂草:25-55%(主要为柠檬醛)
倍半萜烯醛大部分的倍半萜烯醛功效温和,甚少出现在精油中,含有微量倍半萜烯醛的精油气味均非常强烈。
生理疗效因出现的比例相当低,至今尚无法将其生理疗效归类
心理疗效温和消除恐惧及平衡,在低剂量的情况下既有强大的作用力。
典型代表精油及分子柠檬香茅:3%(金合欢醛)穗甘松:微量(缬草醛)甜橙:0.1%(主要为中国桔醛)
酮类当植物二次代谢物单萜烯醇再次氧化,就会形成单萜烯酮。此族群包括10个碳原子的单萜烯酮及15个碳原子的倍半萜烯酮;这类的化合物带有酮,即所谓的羰(tāng)基作为官能基。
单萜烯酮:樟脑=龙脑酮、侧柏酮倍半萜烯酮:大西洋酮、鸢(yuān)尾草酮、缬草酮
单帖烯酮及倍半萜烯酮一般惯常被统称为“酮类”,二者虽均属于相当稳定的化合物,几乎没有刺激性,但必须确实加以分类研究。
小分子的单萜烯酮能快速参与脑部新陈代谢的运作,在脑部局部产生强大的反应,因此在较高的剂量下会产生神经毒性。反之,大分子的倍半萜烯酮在较高的剂量下仍旧相当温和。请谨记:当你听到“酮类”的时候,请务必确实询问清楚是那一类!
单萜烯酮生理疗效单萜烯酮对于神经系统、皮肤及粘膜组织均有极大地亲和性;具有促进上皮组织及肉芽组织形成的功效,因而能对结痂速度及伤口愈合有良好影响,此外对于呼吸道有独特的稀释粘液作用。
在肠胃道能产生舒缓痉挛的效用,使其成为温和的抗痉挛剂,有效消除饱胀感及胀气。单萜烯酮亦能促进胆汁分泌,进而解除肝脏的负荷。其他的特质还有抗细菌及抗病毒。
心理疗效
含高比例单萜烯酮的芳香植物,例如头状薰衣草、鼠尾草或牛膝草都是古代萨满族的典型焚香用品,在祭祀中随着飘渺的香气达到恍惚的状态,在冥想境界中更贴近自然及人体的律动,从而产生疗愈力量。基于此因,在许多芳疗文献中会提出这类精油的使用禁忌,但植物与蒸馏物的成分其实大不相同。
单萜烯酮属于会影响精神的分子,对脑部新陈代谢有强大激励作用;低剂量则使心灵清澈宁静,开放、有活力。
良好脑部功能运作所必需的乙酰胆碱,以及能够带来好心情和让“腹部脑”安静的血清素,都是富含此类分子精油会主要影响的神经传导物质;低剂量使用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边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具有正面的影响。
副作用
单萜烯酮在芳香疗法临床的应用上属于极少数有使用禁忌的分子;在高剂量且口服的情况下会产生神经毒性,但此结论不适用于外用方式。一般来说,单萜烯酮外用并不会产生任何问题,除非是长期、高剂量用于皮肤及粘膜组织上。富含单萜烯酮的精油不适用于儿童及孕妇,因高剂量的酮可能会造成流产。
典型代表精油及分子藏茴香:60%(主要为右旋藏茴香酮)娜娜薄荷:50-60%(主要为左旋藏茴香酮)胡椒薄荷:25%(主要为薄荷酮)樟脑迷迭香:30%(主要为樟脑=龙脑酮Borneon)鼠尾草:30-60%(主要为侧柏酮)头状薰衣草:70-80%(主要为茴香酮)真正牛膝草:40-60%(主要为易松樟酮)
倍半萜烯酮
生理疗效倍半萜烯酮对神经系统、皮肤及粘膜组织有极强的影响,有强力促进皮肤、组织细胞及细胞再生,促进伤口愈合及消解粘液的功效。其药学属性与单萜烯酮类似,但没有单萜烯酮的副作用。
心理疗效总体来说,即使在极微量的情况下,含倍半萜烯酮的精油均有温和消除恐惧的作用。此类分子对于胺基丁酸(GABA)的受体有强大的亲和性。此外,其对脑部代谢的正面影响是能增加神经传导物质的浓度,进而降低对神经细胞的刺激性。倍半萜烯酮有如同镇定剂的效用,但没有任何副作用。含此类分子的精油能带来内在的宁静自在,并强化心灵的平衡(与倍半萜烯相同)。倍半萜烯酮亦有近似费洛蒙的特质。
典型代表精油及分子鸢尾草:55-75%(主要为鸢尾草酮)穗甘松:8-15%(主要为缬草酮)桂花:25%(主要为紫罗兰酮)岩兰草:15%(主要为岩兰草酮)大西洋雪松:3-12%(主要为大西洋酮)
双酮及三酮倍半萜烯酮通常只带有一个羰基,但也有带有二个或三个羰基的例外情形,这些分子据其结构则被称为双酮及三酮。其生理疗效与心理疗效与倍半萜烯酮类似,但伤口愈合及细胞再生功效更好,也是化血肿及止痛的专家。双酮及三酮有效激励淋巴液流动,因而能快速的消肿。
典型代表精油及分子永久花:10-15%(双酮,主要为意大利酮)松红梅:25%(三酮,主要为细籽酮)
氧化物当我们听到氧化物这个名词时,指的其实是一群结构上非常不统一的单萜烯氧化物族群,化学式为带一个氧化原子的环状碳氢化合物,分子活性相当稳定,通常不会引起刺激性。此族群包括带有10个碳的单萜烯氧化物和带有15个碳的倍半萜烯氧化物。单帖烯氧化物或氧化物:如1,8桉油醇倍半萜烯氧化物:如没药醇氧化物
单萜烯氧化物单萜烯氧化物最重要的代表为1,8桉油醇,闻起来有清新药味或近似尤加利气味的精油均含有此成分,因此1,8桉油醇早期亦被称为桉醇(Eukalyptol)。其他的氧化物不扮演重要角色。
生理疗效含有30%以上1,8桉油醇的精油属于重要的药用精油,受到医药界的高度重视,其药学属性包括强大的促进排出、消解粘液及帮助腺液分泌与流动。1,8桉油醇具有类似surfactant的效应(surfactant译为活化局部表面物质)——意即能有效防止粘液在没有纤毛上皮的肺泡附着。富含1,8桉油醇的精油均具有良好净化及运输的功能;在粘膜组织及支气管方面,有超强抗发炎的作用,几乎可取代类固醇药物,对于副交感神经也具有有正面影响,能放松支气管及肠内的平滑肌。此外,富含此分子的精油均有活血、暖身、护肤及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的特质。
心理疗效富含1,8桉油醇的精油可唤醒活力,强化毅力及心灵的抵抗力。此分子能活化脑部新陈代谢及促进激励性神经传导物质的生成,进而提振精神、促进逻辑思考能力、注意力及记忆力。从各种临床反应可推测1,8桉油醇对于神经传导物质乙酰胆碱应有调节作用,因而能够增加逻辑性、理性、判断力及远见。
典型代表精油及分子白千层:50-65%(主要为1,8桉油醇)蓝胶尤加利:65-75%(主要为1,8桉油醇)澳洲尤加利:65-80%(主要为1,8桉油醇)土耳其香桃木:40-50%(主要为1,8桉油醇)绿花白千层:40-60%(主要为1,8桉油醇)桉油樟:55-65%(主要为1,8桉油醇)月桂:35-50%(主要为1,8桉油醇)桉油醇迷迭香:45-50%(主要为1,8桉油醇)穗花薰衣草:25-35%(主要为1,8桉油醇)
倍半萜烯氧化物倍半萜烯氧化物为精油中罕见的化学分子,因此关于它的作用所知甚少;可确定的是,其特质与所有的倍半萜烯衍生物相同:温和、亲肤。
生理疗效抗发炎、护肤、皮肤再生
心理疗效温和消除恐惧、恢复平衡
典型代表精油及分子德国洋甘菊:16-45%(没药醇氧化物)没药:60%(呋喃倍半萜烯)
酯类在氧原子分裂下,醇与酸会形成酯类:醇+酸→酯+水。例如熏衣草精油中的主要成分乙酸沉香酯:沉香醇+乙酸→乙酸沉香酯+水。
酯类为集合名词,包括各种不同的单帖烯酯;单帖烯酯和倍半萜烯的特质非常近似,因此合并共同阐述。这类族群通常带有怡人的花香或果香。如:乙酸沉香酯、乙酸牻牛儿酯。
单萜烯酯、倍半萜烯酯
生理疗效
单萜烯酯为相当稳定的化合物,极温和、亲肤。富含酯类的精油对于初期的皮肤问题有特别良好的抗发炎及抗真菌作用。其放松、调节血清素分泌的效果能助眠、止痛,特别是针对慢性疼痛。此外,能稍微降低压力荷尔蒙茶酚胺的分泌,放松心肌,使心循环系统恢复和谐,对于因紧张而引起、非器质性的心脏不适症,如心律不整、心脏刺痛感或血压不稳定有良好调整作用。调和其他的化学成分能产生调节荷尔蒙系统的协同作用。
富含酯类的精油具有平衡、抗痉挛、抗发炎及抗真菌的功效,亲肤性极佳,属于全方位精油,因此在芳香治疗及芳香护理的应用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心理疗效和其他芳香分子搭配使用的话,酯类能对中枢神经及其掌控的器官产生整体镇定及放松的作用。酯类对于脑内血清素的分泌有正面调节效果,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的功能为抗沮丧及带来海阔天空的舒适感,因此富含酯类的精油能带来心灵的自在感,促进人际间的互动与交流。
典型代表精油及分子佛手柑:30-45%(主要为乙酸沉香酯)西伯利亚冷杉:32-44%(主要为乙酸龙脑酯)罗马洋甘菊:70-80%(主要为异丁酯和异戊酯)豆蔻:32-40¥(主要为乙酸萜品烯酯)真正薰衣草:40-50%(主要为乙酸沉香酯)快乐鼠尾草:65-80%(主要为乙酸沉香酯)苦橙叶:60%(主要为乙酸沉香酯)
芳香化合物-苯环化合物类芳香化合物-苯环化合物
无以数计、带强劲气味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基础结构均为苯环:这类族群的分子结构特征就是苯环。芳香族一词随着有机化学史上苯环系统的发现,慢慢演变而成,由此不难理解这个概念为什么有如此众多、令人混淆的同义词,包括Benzol-,Benzyl-,Phenyl-,以及aromatic。
苯环
苯环(分子式为C6-H6),指的是由六个碳原子构成的六角环,每个碳原子都接一个氢原子,亦称为“芳香环”。
典型的分子结构无法描述芳香环的特殊性。部份电子团游离后,平均分配在环内,以维持环系的稳定性,这个部份在结构式中通常透过一个内环呈现。
芳香族的分类化合物-苯环化合物类这类分子在植物中的合成途径非常多元。下述的分类法不只根据其合成途径,也参考其生理和心理疗效:因此不同的族群可归纳为同一类共同阐述。
单萜烯酚
单萜烯酚是植物(性)酚,常被误指为“芳香醇”,化学式中的羟基直接连结在芳香环上使其带有微酸的特质,因此早期百里酚也被称为百里香酸。
单萜烯酚因带有芳香环,其作用与其它的单萜烯化合物明显不同:这类族群的化学分子结尾为-ol,例如香荆芥酚或称香芹酚(Carvacrol)、百里酚(Thymol)。
注意:百里酚的杀菌力强过有皮肤刺激性及毒性的矿物酚(石碳酸)20倍,此外,植物性的单萜烯酚因环系中带有碳分子链,基本上无毒性也不伤害皮肤。
生理疗效:富含单萜烯酚的精油,在肺脏、肠道及生殖泌尿道,有特别强大的抗感染作用,并能强力促进排出及强化免疫系统(调节γ免疫球蛋白)。香荆芥酚的效用略低于百里酚。含单萜烯酚的精油因有良好止痛、暖身及活血的效用,是许多按摩油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但剂量若过高,可能造成血压升高。
心理疗效:富含单萜烯酚的精油,能帮助走出悲伤及冷漠,增加心灵的抵抗力、消除恐惧,提振精神。其能调节具有激励性质的神经传导物质,如正肾上腺素,带来正向情绪及活力。
副作用:在芳香疗法中,除了丁香酚和肉桂醛,单萜烯酚是具有强烈刺激性化学分子的第三名,在较高的剂量下会产生皮肤及黏膜组织的刺激性,应尽量避免口服!!长期口服的情况下(大约四周)会造成肝毒性。含单萜烯酚的精油应用于幼童时,请务必使用低剂量及与其它精油调和使用。
典型代表精油及分子
冬季香薄荷:30-50%(主要为香荆芥酚)
野地百里香:30-50%(主要为香荆芥酚)
百里酚百里香:30-50%(主要为百里酚)
苯基丙烷-衍生物芳香族化合物的另一个生成途径为胺基酸的转换过程,必需胺基酸苯丙氨酸分解后会形成肉桂酸,成为各种苯基丙烷衍生物的起点。此类化合物的化学基础架构为C6-C3,再连结各式各样的官能基。典型的苯基丙烷衍生化合物为丁香酚、肉桂醛及醚类。
丁香酚及肉桂醛
二者的生理及心理疗效十分类似,因此合并共同阐述。
丁香酚:为带有苯环特征的苯基丙烷,特质与单萜烯酚极近似,但更为强劲。
肉桂醛:同样为苯基丙烷类,属于芳香族中的醛类,但与醛类生成途径不同。
注意:异于其它芳香族中的醛类,肉桂醛是有机化学中能量最强劲的分子之一。含高比例肉桂醛的精油,只可在配方中低剂量使用,绝不可纯油使用。肉桂醛是相当活跃的化合物,相对来说稳定性较低,对于空气、光线及温度都相当敏感,易分解,意谓这类分子在皮肤及黏膜组织上的反应极强!
生理疗效:富含丁香酚或肉桂醛的精油,对于细菌、真菌及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具有广效性的治疗作用。主要特质为暖身、促进循环,在较高剂量下能提升血压,有效疏解肠道痉挛,进而达到帮助消化的效用。能直接影响前列腺素(组织荷尔蒙)分泌,降低发炎因子的数量,因此对于风湿性疾病有强力止痛及抗发炎的作用。
马达加斯加岛上的一位妇女正在进行出货前干燥肉桂皮的蒒选:肉桂皮精油的蒸馏植材所使用的是无法作为肉桂棒贩卖的碎皮。
心理疗效:这类化学分子的气味强劲、有温暖拥抱感、能改善昏睡、冷漠低落的情绪,缺乏勇气以及精疲力尽。主要调节的神经传导物质为:有激励作用的正肾上腺素及多帕胺,所以能使人精力充沛、充满生命乐趣,全面提升专注力,促进精神结构性、内在稳定度及心灵的抵抗力。
副作用:这二种化学分子在较高的剂量下会刺激皮肤,恐有引起过敏反应之虞。丁香酚潜在致敏性的级数为低至中级:肉桂醛为中级。蒸馏程序精良、分子性完整的精油比起单一芳香分子温和许多。关于这类分子可能伤肝的使用禁忌来自于法国芳香疗法界长期口服的使用方式,在德国口服情形并不普及。
典型代表精油及分子
西印度月桂:40-55%(主要为丁香酚)
中国肉桂:75-90%(主要为肉桂醛)
丁香花苞:70-80%(主要为丁香酚)
肉桂叶:80-90%(主要为丁香酚〉
肉桂皮:55-75%(主要为肉桂醛)
醚类
在精油中的典型代表为苯基醚。醚类中其共同化学式为R1-O-R2者称之为苯基醚类,其中R1代表含苯环或芳香环的分子,R2是一个具有醇基的分子。
生理疗效:富含醚类的精油有非常强大的抗痉挛功效,特别是针对消化道,快速舒缓因痉挛造成的肠胃道不适、饱胀感及胀气,促进胃液分泌,进而提升肠胃蠕动,激励胆汁分泌,达到利肝功效。
心理疗效:醚类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及肠内神经系统都有强大的亲和性。在精神耗弱的状态下,富含醚类的精油能强化及滋补神经系统,有效舒缓暴燥的情绪或“腹部脑的愤怒”,进而帮助腹部脑作出正确的决定。能温和抗沮丧及消除恐惧,特别是当这些负面情绪是由肝胆及肠的失调所引起。另外,醚类对于血清素的分泌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科学家已证实“快乐荷尔蒙”血清素不仅在大脑中生成,在肠内神经系统中也大最存在。
典型代表精油及分子
洋茴香:93-96%(主要为洋茴香脑)
沉香醇罗勒:30%(主要为甲基醚叶酚)
龙艾:70-80%(主要为甲基醚蒌叶酚)
甜茴香:55-85%(主要为洋茴香脑)
香豆素
香豆素(Cumarin〉一词源自于南美洲的原生树种“Coumarouna”(Dipteryxodorata)东加豆树。科学家从东加豆树的种籽,俗称零陵香豆,首度萃取出芳香分子α苯基吡喃,其气味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车叶草、磨碎的夏日草香、杏仁糖及焦糖。
香豆素亦源生于苯基丙烷衍生物,但基础结构稍有变化。
基本上,香豆素分为以下二类:
香豆素:零陵香豆中含有极高比例的香豆素,熏衣草精油中含有微量。有别于呋喃香豆素,一般香豆素不具光敏感性,使用上毫无疑虑,甚至在低剂量下有防护紫外线的效用。
呋喃香豆素:欧白芷及佛手柑精油中含有高比例,其它的柑橘类精油中均为微量;具有光敏感性。
以下的说明通用上述二类香豆素:
生理疗效:即使稀释到极低的浓度下,仍有强大舒缓肌肉痉挛、放松、止痛(特别是慢性疼痛)、助眠及调节血压的作用。许多文献中误载香豆素有清血功效,其实是将其与一种名为Marcumar?药物中的香豆素搞混了;这种药物中的成份为由二个香豆素分子组成的缩合物,内服有清血的效用,反之精油中的香豆素是为单环状化合物,并不具有此种药学属性。
心埋疗效:在极低的浓度下,香豆素已能带来“全然的放松”。和酯类相同,均具有正面影响血清素分泌的作用,因而能缓和情绪低潮及恐惧感。
香豆素是充满加快的气味,让人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夏日充满阳光的快乐时光。微量的香豆素能赋予精油具有车叶草和许多花朵、叶片、草及香料特有的芳香。其独特的气息能带来安全、信任及稳定感,有轻微消除恐惧、抗沮丧及提振情绪的效用。
含有呋喃香豆素的精油亦有强大提振情绪的效用,特别是在阴暗的冬季(例如佛手柑精油),这是因为呋喃香豆素对于松果体能产生正面的影响,松果体负责将个人的生理节奏与四季更迭律动调整至和谐的状态,对于睡眠荷尔蒙褪黑激素的分泌,亦有正面影响,脑中褪黑激素浓度过高时,特别容易在缺乏阳光的冬季产生忧郁的情绪。
副作用:因具有光敏性,含高比例呋喃香豆素的精油,不可纯油涂抹后进行日光浴或曝晒在强光下。
典型代表精油及分子
香豆素:
中国肉桂:5-9%(α苯基吡喃)
零陵香豆:60%(α苯基吡喃)
呋喃香豆素:
欧白芷根:微量的欧白芷素
佛手柑:5%(主要为佛手柑素)
柑橘类精油:0.5-1.5%(主要为佛手柑素)
芳香酯及芳香醇
二者的生理及心理疗效十分类似,因此合并阐述。这类族群的典型特征为拥有苯环。
芳香酯:为介于芳香醇及芳香酸之间的化合物
结尾为一at:例如苯甲酸苯甲酯{Benzylbenzoat)
在德文中结尾以-at代表;在英文中结尾以-ate代表
芳香醇:芳香醇异于酚类之处在于,其羟基团并没有直接连结在苯环上,因此属性相当温和。
结尾为—ol:例如苯乙醇(Phenylethylalkohol)
生理疗效:含芳香酯及芳香醇的精油能激励脑内啡及血清素的分泌,对慢性疼痛有良好舒缓作用,此外尙有强大抗痉挛、抗发炎和抗细菌的功效。
心理疗效:含高比例芳香酯的精油,如茉莉和依兰,有催情作用,帮助以轻松态度面对人生;玫瑰原精其相同的功效来自于内含的芳香醇——苯乙醇,帮助启动体内脑内啡及血清素的生成,平抚心灵的伤痛,重新开启心灵的交流。临床经验显示,芳香酯及芳香醇对于冬季忧郁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典型代表精油及分子
芳香酯:
安息香:60-80%(主要为苯甲酸苯甲酯)
黄玉兰:35-45%(主要为苯甲酸苯甲酯)
茉莉:35-40%(主要为苯甲酸苯甲酯,乙酸苯脂。)
桔叶:50%(邻氨基苯甲酸甲酯)
特级依兰:40-45%(主要为苯甲酸苯甲酯)
芳香白珠:99%(水杨酸甲酯)
芳香醇:
黄玉兰:8%(主要为苯乙醇)
玫瑰原精:60-75%(主要为苯乙醇)
芳香醛、芳香酮及芳香酸
此类的族群亦具有类似的生理及心理疗效,因此合并阐述。芳香醛、芳香酮及芳香酸的分子结构均带有苯环,与不同的官能基连结(醛、酸或酮),通常为甜美的花香气味。已知的单一分子包括香草醛,洋茴香酮及安息香酸。
生理疗效:这类族群基本上亲肤性高。富含这类芳香分子的精油具有消炎、抗细菌、抗真菌、抗痉挛及止痛的效用,特别是针对慢性疼痛。微量即有强大的疗效。
心理疗效:这类芳香分子以心理疗效见长。许多熟悉的花香气味或皮肤表面的气味都含有这类族群,例如银合欢、香草及小茴香。其气味特质近似费洛蒙,能传递温暖的抚触感。此外,亦有轻微催情的效用,并能带来热情、安全感及生命乐趣。其调节血清素分泌的作用,能消除恐惧感,使人轻松快乐。尚有抗沮丧的功效,包括冬季忧郁症。
典型代表精油及分子
芳香醛:
小茴香:20-30%(主要为小茴香醛)
香草:80%(主要为香草醛)
芳香酸:
安息香、苏合香、吐鲁香脂:10-20%(主要为安息香酸)
芳香酮:
洋茴香籽:4%(主要为洋茴香酮)
以上内容选自《芳香疗法实证学》MonikaWerner,
——————————————————
喜欢就点“赞”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