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端午佩香

生活

·

健康

·

体验

·

分享

夏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此时节鹿角解蜩始鳴半夏生夏至过后,三、四日便是端午节。宋代苏轼《皖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碧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节除了食粽之外,还有赛龙舟、喝雄黄酒等习俗,最要紧的莫过于用香。

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熏焚避瘟香药、佩戴香囊,除菌防病、祛疫避邪。

这是中国人用自然界的香药来遵生安养的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优雅睿智的生活之道。

传统民俗认为每逢夏历端午日午时,五毒开始兴生。五毒即蜈蚣、毒蛇、蝎子、壁虎、蟾蜍。民间用各种方法预防五毒之害,悬挂、佩戴五毒彩囊,可以起到以毒攻毒,以避诸毒的作用。

五种香囊的底色对应五毒的颜色,以回针绣,打籽绣,盘线绣等绣法绣制带有立体感的五毒形象。五色在中国古代为吉祥色,且对应中国传统的五行,相生相克,正所谓"彩囊一佩,五毒皆退"。

简单的香囊内,仅仅装以艾草一味即可,艾草具有特殊气味的植物,属性辛温,有净化空气、芳香通窍的作用,艾绒由艾叶经过多种制作步骤而来,细软如棉,柔软如绒。

较为讲究的香囊内以白芷、丁香、八角、细辛、芸香草、苍术、木香、青木香、香附子、甘松,官桂、藿香、辛夷、龙脑香等调和。

明代高濂《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夏卷载有一香方,其方以苍术、黄连,白术羌活、川芎、草乌、细辛、柴胡、防风、独活、甘草、蒿本、白芷、香附子、当归、荆芥、天麻、官桂、甘松、干姜、山柰、麻黄、牙皂、芍药、麝香、大枣等和合为之,名为“太仓公避瘟丹方。

五六月,常焚此香,以求避瘟远邪。

清代打籽绣蝶恋花香囊

现代人把香囊挂在包包上看书时,幽然的香氛,生活多了些趣味节日需要一些仪式感。

花上半天的时间,给自己、孩子亲手缝制一个小青龙香囊

一针一线,是关怀和爱护

穿梭针线,通过指尖的力量,给所绣之物注入情感和灵魂。以水为韵,青色为基调,沿用传说中的龙形象。灵感来源于商周时期,人们在夏至祭祀龙神,以端午水上赛龙舟的习俗为文化内涵,祈求风平浪静,寓意平安,健康!

文字鹿籣

图片来自麦溪摄影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yx/142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