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中医第二章医论第八节阴阳本是一

第八节阴阳本是一体只有同一个整体才可以分阴阳,阴阳互生,二者共为一体。肾阴亏虚必然伴有肾阳亏虚,肾阳亏虚一样伴随肾阴亏损。一损俱损,假定下图把肾分为阴阳两面,如阴虚手足心热,表现出来一派虚阳之象,这是自我调整,为了达到平衡状态调整的结果。重新平衡以后,阳肯定比以前虚(一部分阳补充到阴里去了,一部分阳外泄以平衡),此时阳要外泄以达到新的平衡,所以显出一派阳象,整体来说,阴阳皆损,这是最简单的理解方法。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必须辨证准确,一定注意保护阳气,不要看到表象就用凉药。可以用阴中之阳药:银柴胡、胡黄连、地骨皮、重楼,这些药具有阴阳两性,药量的增减就可以调整。阴损俱损,阳损俱损用药一定注意,视情况寒热并用,升降同调。如果不加思考手脚冰凉,用上大量附子、干姜,结果喝得上火又伤阴。这是医生的错误,会折人寿命,罪过太大了。千古名方,六味地黄丸,这就是它的制方思想和智慧。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各有侧重,阴阳互根互用,像两条腿一样,互为基础,只有一条腿站稳了,另一条腿才能走出去,不可能两条腿同时迈出。如中医对心的诠释都是对阴阳一体的解释,也就是把看似矛盾对立的功能作用放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脏腑。用药时也得阴阳同用,不要过用,互为根基。如茯苓白术,一阴一阳,一静一动,小剂量的白术走上,茯苓走下,把二者看成整体,气机就可以流转。大剂量40克以上两者都往下走,剂量也涉及阴阳的问题,有时差三五克,同一味药就有不同走向。用药要阴阳同用,不用阴药,阳药无所牵制,直接就走窜耗损正气或直接就外散出来了。不用阳药,阴药就动不起来,阴阳并用才能取得好的疗效。再讲一例,甘松和白芍,甘松上升,白芍下降,二者同用恢复中焦的运转,白芍入肝,入血,走左脉,甘松入脾胃,走右脉,转动中焦气机。以前讲过桂枝汤,桂枝和白芍一散一收,甘松白芍也如此。若情志抑郁,可多用甘松,解郁外散稍佐白芍。也不要被这种法局限就认为二者为药对,柴胡与白芍同样有这样的效果。不管怎么替换都是为使气机转,一阴一阳之谓道也。生命的规律即是自然的规律很难改变,包括治病也只是去干预和调整。药不治真病,酒不解真愁,体内有大药,人体正气是最好的药,大夫所能做的极其有限,病的根本在世道人心。一辆车保养得好就很少出毛病,可以用很长时间,大夫能做的就是修修补补,医者没有能给别人创造一个脏腑和某种功能的能力。人一出生,先天既定,补充和保养的好坏全靠个人,保养的好就可以少修。病能医,心难治。如怀孕期间情志抑郁经常生气,那生出来的孩子也是这样,性格会比较倔强和固执,这是没法改变的,除非长大后经过某些大的波折才能有所修正,否则几乎没法改变。大夫能做的很有限,不要认为自己水平高,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yx/178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