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风习习而来,积攒了一个冬季的冰雪也渐渐消融,到了雨水节气。雨水不仅代表了降水增多,也象征了气温渐升、春回大地,万物萌动,是由冬转春的分界点。虽然天气还没有完全转暖,但这股春生之气已经从大地蒸腾向上,连空气都逐渐湿润了起来。
雨水所在的五运六气
初之气(大寒至春分前,即1月下旬至3月中旬)主客气都是厥阴风木,从燥冬转入暖春,“万物以荣,民气条舒,风湿相薄,雨乃后"。因风当令,风性数变,会致冷热无常,要注意保暖。
雨水节气后,随降雨增多,湿寒之邪难以去除,最易困着脾脏,从而引起脾胃功能下降。而春季本就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肝气不畅,也易伤及脾脏,因此有以下注意要点。
湿寒之气需“驱逐”
初春天气变化无常,不仅早晚温差大,风和雨也会逐渐增多。中医将“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称为“六邪”,因此春天尤其要注意风邪和湿气。
建议平日里洗漱以温热水为主,防止湿寒侵入手部关节引发酸疼;洗头后及时吹干头发,避免湿寒之气从头入侵,从而引发头疼、头晕等不良反应。
注重疏肝和健脾
中医认为,春天属木,木胜土,所以肝旺而克脾,忧思太过就会伤脾,殚精竭虑用脑过度,会让气血不畅,情志失调,引发各类疾病。
所以时常放空身心,在户外快走、散步,和朋友聚会,减少思虑,才能在这个春日过得条畅通达,心平静气。
以通为补,省酸增甘
春天进补的原则是“以通为补,小补淡补”,饮食上“省酸增甘”,以补益脾胃的食物为主。
《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随着雨水增多,脾胃易为湿气所困,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此时饮食应以汤、粥为主,养护脾胃,固本培元。
静心少虑宜微笑
“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忧思太过,容易伤及肝、脾。而殚精竭虑,用脑过度,也会让气血不畅、情志失调,从而引发各类疾病。
因此哪怕刚刚返工事情再多再忙,我们也要尽可能保持正常起居,不妄劳作,让身体的节奏跟随四时气候变化的步伐,以条畅通达,致健运脾胃之效。
雨水节气时节,平心堂为您推荐家中挂上正气香囊。
平心堂正气香囊,由生乳香、生苍术、细辛、山奈、甘松、川芎、降香等精选的上等饮片研磨后制成,散发着天然的香气,容易使人感到神清气爽。
生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生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山奈:温中化湿,行气止痛甘松:理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川芎:行气开郁,祛除风燥湿,活血止痛降香:化瘀止血,理气止痛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