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灶起来宋朝人的年终考评指南

在你开开心心准备过小年的时候,我是不是不应该和你提年终考评这么煞风景的事情?

不过对宋朝人来说,过小年就是他们的年终考评,负责做考评的就是家里的灶王爷。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宋朝过小年的种种讲究,也学习一下古人讨好“领导”的智慧。

别把灶王不当干部

在宋朝人看来,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驻在每家每户的神仙,一方面保护家人财务,一方面时刻记录家中的言行。灶王既是家中的保护神也是监督员,相当于是直属领导。灶王爷每年在小年这一天要上天庭,把这家一年的所作所为统统汇报给玉皇大帝。玉帝再根据这家人的功过来决定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中的福祸运势。

考评对象:某某全家

部门经理:灶王爷

老板:玉皇大帝

考评结果:未来一年福祸

这可是件非常严重的事情!你想想谁家还没个吵架拌嘴、背后说闲话的事,这个灶王爷可是神仙,天天就住在你家里,可是比部门经理难糊弄多了。就算这一家子人父慈子孝道德楷模,但也不能排除领导气不顺,背后给人扎针穿小鞋啊。

*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到了小年这一天,也就是灶王准备启程的时候,宋朝人的头等大事就是祭灶王。各家各户使出浑身解数,不但让领导满意,还要超出领导预期的满意,这样才能在老板(玉帝)面前替你说好话,“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宋朝人怎么祭灶王?

过小年祭灶的习俗保留至今,只是多有简化,我们大多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宋朝人是怎么花样百出无微不至的祭灶王的呢?

又甜又粘,堵住领导的嘴

二十三,祭灶官,糖瓜糖稀供地仙。

糖瓜黏,糖稀甜,吃根糖棍好过年。

这是一首关于年俗的儿歌,相信你至少听过相似的版本。儿歌里提到的糖瓜、糖稀和糖棍儿(就是今天的芝麻糖)是我们今天用来祭灶王贡品,这些又甜又黏的食物,既能让灶王吃了开心,也让他嘴上抹了蜜似的只能说好话不能讲坏话。糖瓜糖稀可是很黏的,也能把灶王爷的嘴粘上。

▼糖瓜,现在不常见到▼糖棍儿,今天的芝麻糖或者叫关东糖,我从小祭灶就用这个

南宋《武林旧事》有载:

二十四日,谓之交年,祀灶用花饧米饵,

及烧替代,作糖豆粥。

其中提到的花饧(读糖),就是麦芽糖做的花式糖果;米饵又叫“欢喜团”,使用蜂蜜和糯米做成的丸子;这一组甜食的配置和我们今天几乎一样,逻辑也是一样的要堵住灶王的嘴。

▼苏州用来祭灶的廿四团,也许是欢喜团的后代吧

这里写的是“二十四日”,没错,宋朝的小年(宋人多称为交年)是腊月二十四。今天很多地区依然保留了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习俗。比如苏州就有二十四祭灶用一种糯米做的“廿四团”的习俗,正是宋朝的遗风。

对待领导要无微不至

前面说过,宋朝人对待这次小年的年终考评那是非常重视,可不会像咱们这样撒把糖就糊弄过去了。他们的规矩还多着呢。我们来看看南宋名臣和诗人范成大的一首《祭灶诗》。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我们来看这首诗里描述的祭灶场面。除了“豆沙甘松粉饵团”这些甜食之外,还有“猪头烂热双鱼鲜”,吃的是相当丰盛。只有男人能祭祀,女人要回避。灶君要喝酒要给钱才能欢喜,有记载说宋朝祭灶时有把酒糟抹在灶口的习俗,是为了把灶君喝醉了,上天不要乱说话。

这一通大鱼大肉、甜食美酒还塞钱,可是还怕灶君不满意,最后一句“乞取利市归来分”,是说玉皇给了咱啥好处给您回扣!哎呀,宋人这真是把灶王爷当成了贪得无厌的官员来对待啦,中国自古的官本位社会影响之深可见一斑。

你以为这就完了?

还是年轻啊,前面说了要想年终考评的好,要超出领导的预期。灶王喝高了要上天汇报工作,这么辛苦的事怎么能不给安排妥当呢?宋人会贴心的为领导准备“甲马”,让灶王骑着好上天。“甲马”其实就是一张画有战马和祥云,写着神咒的纸。

▼甲马,此风俗在云南还有

这还没完,还要给甲马准备“料豆”,就是草料和豆子。甲马也是马,上天消耗体力是要吃东西的。所以料豆、甲马和灶王爷的画像一起烧掉,这才算是把领导伺候周全了。

领导不在,灶起来啊!

领导上天汇报工作了,要过了除夕才能回来呢。精明的宋人是非常珍惜这段时间的。他们要趁领导不在赶走一直在家中作祟的“虚耗”,还会抓紧时间修房子、大扫除、买年货,为过年做准备。

关于买什么年货,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写过,点击下方图片即可前往观看。

想了解宋朝人讲究、有趣又讲理的过年方式么,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yx/198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