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中暑常用中成药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由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中暑主要表现为头痛、眼花、耳鸣、头晕、口渴、心悸、体温正常或略升高,短时间休息可恢复;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成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经休息后,可恢复正常。病情复杂者请找医生诊治为佳,这里重度中暑不在讨论范围。现将本人防治中暑常用中成药介绍如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暑热感冒颗粒

连翘、香薷、佩兰、竹叶、菊花、石膏、荷叶、丝瓜络、北沙参、知母、竹茹。

祛暑解表,清热,生津。用于感冒病暑热症候,证见发热重,恶寒轻,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溲赤。

开水冲服,一次10~20克,一日3次。

1.生脉饮

人参、麦冬、五味子。

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所致力之自汗、口渴、心烦、乏力,夏天服用可防中暑。

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

3.清暑益气丸(图缺)

人参、黄芪(蜜制)、炒白术、苍术(米泔炙)、麦冬、泽泻、醋五味子、当归、黄柏、葛根、醋青皮、陈皮、六神曲(麸炒)、升麻、甘草。

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用于头晕身热、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疲乏犯困、不思饮食、胸满身重、大便溏薄等中暑兼有气虚的症状。

口服,一次9克,一日2-3次。

4.六一散

滑石、甘草。

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用可用于治疗痱子。

调服或包煎服,一次6~9克,一日1~2次;外用,扑撒患处。

5.金银花露

金银花。

清热解毒。用于小儿痱毒,暑热口渴。

口服,一次60-毫升,一日2-3次。

6.避瘟散(图缺)

檀香、零陵香、白芷、香排草、姜黄、玫瑰花、甘松、丁香、木香、人工麝香、冰片、朱砂、薄荷脑。

祛暑避秽,开窍止痛。用于夏季暑邪引起的头目眩晕,头痛鼻塞,恶心,呕吐,晕车。

口服,一次0.6g。外用适量,吸入鼻孔。

7.十滴水

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辅料为乙醇。

健胃,驱暑。用于因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口服,一次2-5毫升。

8.清凉含片

薄荷、紫苏叶、葛根、薄荷脑、乌梅肉。

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用于受暑受热,口渴恶心,烦闷眩晕,咽喉肿痛。。

含化,一次2~4片。

9.清凉油

薄荷脑、薄荷素油、樟脑、桉油、丁香油、肉桂油、樟脑油。

清凉散热,醒脑提神,止痒止痛。用于感冒头痛,中暑,晕车,蚊虫叮咬。

搽于头部太阳穴或患处,一日2~3次。

任性赞赏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的权威专家
白癜风怎样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yx/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