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看最好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与历史人物共进早餐/04/04
幽灵列车
散客月下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列车缓缓停下。看看窗外,月台上弥漫浓雾,照明灯隐隐透出幽光。我走出车厢,摘下口罩,深深吸了一口气,春天的气息沁人心脾,微微有些发寒。点上一支烟,暖意便从肺腑扩散向全身,仰头吐了一口烟,目光恰好落在站牌上,蓝底白字赫然写的是——武昌!此前列车员告诉我,本次列车在湖北境内许下不许上!这个……好像有点恐怖,我赶忙掐灭了烟头,快步朝车厢奔去。身体撞开了迷雾,雾霭似乎随着我的脚步前行愈发粘稠,本来我离开车厢只有五六步距离,但此刻已经奔走了十多步,仍然未能接近车厢门。“嘀!”一声哨笛吹响,似是划开了迷雾,给我开出了一条直达车门的通道。三脚并作两步,瞬间进了车厢,这才长舒一口气。“呜!”列车一声长鸣,轰隆隆地机械转动声随之响起……等等,电气化时代的内燃机车,哪来的火车轰鸣?还没等我回过神去琢磨,一个声音从我身后传来。“尊敬的散客月下先生,欢迎您光临果戈里号。”是很有磁性的男低音,我猛然回头,门边不知什么时候见到一名男性老者,一头银发,高鼻梁黄眼珠,身材高大,竟然是一名白人,他微微躬身,满脸谦恭:“您刚好赶上早餐,请随我来。”说罢侧身从我身边绕过,引着我向朝车厢廊道走去。看着他的背影,我才发现,这位老者是一身十八世纪宫廷侍者的打扮。再看周边环境,廊道地面是厚厚的波斯图案地毯,壁上有洛可可式样的卷曲纹饰。与我这趟乘坐的Z次特快的风格完全不相干啊。“果戈里号?”怎么这么耳熟?对了,前几天邀请果戈里共进早餐时,曾搜索到这趟列车讯息。果戈里号——幽灵列车,是一则流传了近半个世纪的都市传说。年,果戈里在莫斯科去世;年,他的墓被需要迁葬,当他的遗体被发掘出来时,只见身体不见头颅。几经波折,果戈里的一位亲戚在意大利找到了头骨。年4月,一名军官带着果戈里的头骨匣子登上一列开往莫斯科的火车,途中火车进入一条隧道后再也没出来——凭空消失了。年9月25日,在乌克兰的波尔塔瓦,一列古董火车冒着白烟,通过了一道废弃铁道出现,又消失在另一条铁道,奇怪的是,那边的铁轨早已被拆除了。此后,年1月17日,诸多乌克兰人再次目击老火车奇迹般出现并消失。当地报纸登出消息后,俄罗斯也承认,有一列幽灵般火车曾反复出现在莫斯科地区和莫斯科城,、、和年都曾出现过。研究人员根据当年果戈里头骨失踪那趟列车的型号,结合反复出现的神秘列车分析得出结论,幽灵列车与果戈里的灵魂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甚至还有目击者信誓旦旦宣传,他们见到车头有一行金属字母拼写出来的单词——“果戈里号”此后,欧美许多国家,亚洲的日本印度都曾报道过“果戈里号”在本国出现……没想到,今天驶入了神州,还被我误打误撞闯了进来。不对,不是误打误撞,这名侍者知道我的名字。“欢迎欢迎!亲爱的散客月下先生!”一进入餐车,眼前便出现一个黑色身影,是一位蓄有上髭胡的中年绅士,脸部轮廓清晰,他面带笑容,看上去蛮亲切,还有几分熟悉——咦,这不就是前几天我反复端详过的那张脸吗?“果戈里先生!”我惊呼出声。“啪啪!”果戈里先生拍了两下手掌,似乎对我的反应很满意。令人惊讶的是,果戈里先生的身体竟然是透明的,体态身姿由淡蓝色线条组成。明明是虚化的身体,手掌却能发出清脆的响声。透过他的身体,可以清晰看见他身后的情形,居然是一个圆形大厅,面积与空间都大大超超过一节火车车厢的容纳量,根本就是欧洲电影常见的那种贵族城堡舞厅。至少有三四百人站在大厅里,舞池中央有一张大圆桌,摆满美酒佳肴。人们着装各异,男女皆有。本来大家都端着酒杯,三五成群在交谈着,听到掌声,都停顿了片刻,纷纷把目光投向我,并举杯朝我示意。果戈里侧身将我让进了大厅。我扫视了一下众人,不由得身体有些微微颤抖——他们,他们我都认识啊——司汤达、贝多芬、曹雪芹、罗西尼、莫奈……最显眼的是埃及艳后与安东尼。我这是,到哪儿了?我死了吗?“哈哈,小散,你来了!”一个爽朗的声音朝我扑面而来,我看见一张熟悉的面孔。“田,田老,田汉前辈?!”“伢子,眼睛蛮尖嘛。”田老笑容可掬:“莫怕,你没事,这里是果戈里先生创造的自由空间,我们都是他邀请的死魂灵。”死魂灵!果戈里的传世就是巨著《死魂灵》,果然,这位大作家擅长这个。“那么,我也死了?”我疑惑。“当然没有,既然是自由空间,当然无论谁都可以来去自由,前提是只要有灵魂。”哦,我悄悄松了一口气。又提出了我的疑惑:“为什么果戈里先生的汉语说得那么流利?”田老继续给我解答:“不是汉语,你现在听到的,我们所有人所说的,都是天国语言,没有国界、时代、地域、方言的区别。果戈里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灵魂不灭的空间,我们在这里,可以继续完成生前未竟事业,无论写作,还是画画儿、科学研究。谈恋爱的继续谈他们的恋爱……最近你邀请了我们中很多人与你共进早餐,大家都很喜欢,刚好我们的列车到了中国,所以,就建议果戈里先生邀请你来做客,与我们共享一顿早餐。”说着话,田老把我领到了餐桌前,示意我自取美食。我取了一块蛋糕,咬了一口,果然美味无比。“有马肉米粉吗?”想到田老的最爱,我便问。田老回答说:“当然有,而且完全的原汁原味,你们凡间现在恐怕已经做不出这个味道了,不过,想吃得专门花时间准备,除非,你愿意留下来。”真正的天堂啊!我望着果戈里先生的脸,由衷感叹:“先生,您真了不起。”“没什么,”果戈里很谦逊:“其实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我做到的,仅仅只是百分百充分满足大家的愿望,除了互相伤害之外,你在我这趟列车上可以上天入地,为所欲为。”“就像浮士德一样自由。”我自作聪明地说,说完就后悔了,这个比喻岂不是骂果戈里先生是墨菲斯特?“Nein!”人群中有人用德语发出了一声否定,我寻声望去,见是一名英俊少年,少年说“果戈里先生可不是魔鬼,甚至比他——”说着话,指了指身边一位老者,“哥德先生也了不起,果戈里先生不需要我出卖灵魂,甚至可以赋予我独立的生命体。”少年旁边站着的,果然是——伟大的哥德!老人向我举了举手中的水晶酒杯示意。“您,你是浮士德博士还是少年维特?”我有些疑惑,仿佛又明白了什么。“都是,都不是,总之,我已经获得了对自我灵魂完全的自主权,可以任意成为我想要成为的人物——请注意,是人物,而不是角色……我说,年轻人,你为什么不考虑留下来呢?和我们在一起,我想,您一定会获得您想要的一切,我们之间,也会有很大交流空间。”我承认,我抵御不了这样的诱惑。但是……真的就这样离开人间吗?还是这里真的可以来去自由——我的疑问还有很多。但一个甜美的声音帮助我结束了纠结。“博士说得没错,亲爱的,还考虑什么?答应吧。”说话的女子,一袭黑纱长裙,鬓发盘成云朵,一双大眼睛闪动着清澈光芒,棕色眸子里满是期待。奥黛丽?赫本!一代女神!我的目光被赫本牢牢锁住,脑袋不受控的连连点头。四周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果戈里先生对侍者吩咐道:“彼得,带散客先生去他的房间吧,他有什么需要都满足他——在我们的原则下,他享受与所有乘客同等待遇。”我赶忙提出要求:“先生,请帮我取回我的行李吧,或者,只拿到我的电脑就可以了,当然,还有我的硬盘。”彼得的身体似乎被僵住了,他疑惑地望着我,问:“您确定?”语气里似乎含着一丝冷意。“是的,我确定!”我解释说:“没有电脑,我无法写作。”“唉!”田汉先生长叹一声,伸手给我递过一件东西,我接过来一看,是一支钢笔。“伢子,你不适合,或者说,现在还不适合与我们在一起。”“是的!”浮士德博士接过话头,语气中带着挖苦:“没有书写能力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作家。”“只有科学家,才配使用电脑,事实上,霍金先生在我们这儿也是用钢笔记录他的科学思维的。”果戈里开口了:“这是天国列车上的原则。”爱因斯坦先生身边站着一名年轻人,冲我点头肯定。他四肢健全,容貌英俊,显然是身体健全的霍金先生。果戈里挥挥手:“送他走吧,彼得。”“那么……”我想辩解几句,显然我没这机会了。彼得伸手攥住我的胳膊,拎小鸡一样把我带出了大厅。我想说我愿意改变写作习惯,我想留在这个可以随心所欲用文字表达思想的列车上,管它是幽灵列车还是天国列车,生有何恋?死又何惧?更何况,我更愿意牡丹花下死……我想,我快死了!车门被打开,外面是蓝天白云,列车行进在虚空中……我被抛出了车门。飘落,坠落,我像一块脱离枝头的残叶,缓缓下坠,下沉。白云逐渐变成了阴霾,之后是黑暗幽闭的无底深渊。我闭上了眼睛……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自己还躺在Z次列车的软卧包厢里,我记起来,此前哪个小男孩和他的父母已经在郑州下车,包厢里只剩我一个人。原来是南柯一梦……我摇摇头,又发现那里不对。嗯,是手中多了一个硬物,摊开掌心,是一枝古董钢笔,市场上早已消失半个世纪以上的产品。黑杆壮硕,上面还刻有三个繁体字:田壽昌——田汉先生的本名。室内音响传来播音员甜腻的声音:本次列车终点站北京西站到了,请各位拿好自己的行李物品,出站时请自觉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下次旅途再见。PS:老散《与历史人物共进早餐》从1月14日至今81天,起初只是在朋友圈中晒晒日常早餐,分享个人读书笔记,此后遭遇疫灾大爆发,春节回家进入隔离状态长达两月,时间充裕,笔记越写越长,就不方便发朋友圈了,加上个人真实情感写照,难免触碰到管理软件的敏感神经,干脆就改成小范围内与好友分享,不再上传网络。今天回到北京家中,进入新一轮隔离状态,便讲此前的文字统计了一下,竟然有了十三万八千字,加上配图,累积了个页面,算是一本蛮厚的书了。非常时期,出版已成奢望,个人也无精力上网灌水,索性就自己重新校对,编辑一遍,做成电子书与朋友们分享算了。感谢这么长一段时间以来,支持我,帮我纠正错别字的朋友们。电子书做好第一时间奉送给大家。散客月下年4月4日
居家神游过早/04/05武侠梦里的“江湖”散客月下
回京居家隔离第一天,上午忙着伺候猫咪换沙盆之类的事,连过早都耽误了。午觉醒来,开了电脑补写昨天的早餐文续篇,作为《与历史人物共进早餐》第一阶段的完结。今天早餐文是写不了了,索性请一位前辈共进晚餐吧。按照小区规定,我必须在家禁足14天,这比在桂林住酒店自我隔离严格多了,直接阻隔了我与北平春天的亲近。庚子清明,踏青无路,于是将接下来14天的主题定位为《居家神游》系列,以弥补满腹春恨。此行神游第一站——江湖。今天是同乡前辈梁羽生(本名陈文统,年4月5日-年1月22日)先生96岁诞辰。他年后定居香港,当时《大公报》下属《新晚报》总编辑罗孚(罗承勋,桂林人,—)与梁羽生同是桂中校友。他要梁写武侠小说做连载。梁的处女作《龙虎斗京华》一夜成名,梁也由此成为“新派武侠小说”“江湖”中的第一位大佬。梁羽生的武侠江湖中,有一份世俗情怀。例如,出生广西蒙山,毕业于桂林中学的他,一生难忘桂林古城的各种美食,因此成为最早将“桂林三宝”列入武侠小说中的作家,《广陵剑》不仅详细描绘马肉米粉的特殊食俗,还借小说主人公之口,列出了一份“桂林三宝”清单,与当下桂林官方推出的版本不一样:“俗称的桂林三宝,豆腐乳就是其中之一。另两种是马蹄和三花酒。”同时还记录了漓江稀有鱼类“竹鱼”,在另一个篇章里,他描写的马肉米粉更是令人垂涎(详情见拙作《半壁民国一碗粉》)。这里,我仅以“桂林三宝”举例,跟着梁前辈神游桂林花桥,享受美食晚餐。陈石星在东门外的花桥旁边找到一间小客店,却没立即进去,说道:“让我先尽地主之谊,请你尝尝桂林的名产。”“花桥”也是桂林的一个名胜。“独秀峰青,漓江波冷,花桥烟月朦胧。”在桂林著名的风景之中,它是和独秀峰、漓江并列的。桥的左边是普陀山,右边是月牙山,灵剑江在桥下潺潺流过。但桥底还有一片空地,有许多小贩摆有摊子,好像一个小小的市集。陈石星下了马,走到桥上凭栏远眺,看了多时,让激动的情怀稍稍平静,这才走下来和云瑚去买“马蹄”。“马蹄”(即荸荠)是桂林著名的土产,做“无渣马蹄”,清甜多汁,不用吐渣。云瑚赞道:“荸荠我吃得多了,果然是你这儿最好。” 开了房间,陈石星道:“我们想早点吃晚饭。”老板说道:“行行,我们有自备的厨房,两位想吃点什么?”陈石星道:“你给我蒸一尾竹鱼,一尾虾鱼,再给我几块豆腐乳和一碟指天椒就行了。”原来“竹鱼”和“虾鱼”是漓江的特产,别处很难吃得到的。漓江的“竹鱼”,形态像青鱼,颜色青如竹叶,苍翠可爱。这是一种中看又中吃的佳美鱼类。“虾鱼”的味道更特别,肉质甘松,味道像虾。豆腐乳和指天椒也是桂林的特产,俗称的桂林三宝,豆腐乳就是其中之一。另两种是马蹄和三花酒。”[1]梁羽生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但按照后来的影响力排行,他远在金庸和古龙之后。武侠活动的背景是江湖,金庸的江湖是文化煽情;古龙的江湖是快意恩仇。梁羽生呢?假如梁羽生能多把精力花在对神州大地的山川风物上,营造出一个人性化的世俗江湖,或许他的作品不至于快速的失去生命力。而梁羽生笔下的江湖,正邪善恶界限分明,导致人物性格僵化,正派人物几乎清一色的高大全,为了一个极高尚的理念行走江湖——比如反抗官府、民族统一、江湖道义等等,一味迎合大陆“农民起义”的革命思想。年,金庸为他叹息说:“要古代的英雄侠女、才子佳人来配合当前形势、来喊今日的口号,那不是太委屈了他们么?”[2]梁羽生自称自己的武侠道义准则是“以侠胜武”,实质上是“阶级斗争”思想在他心中起了作用(《大公报》是大陆背景机构,梁羽生曾作文《著书半为稻粱谋》表达无奈)。可悲的是,他当年逃港,正是“阶级斗争”的牺牲品——五十年代初,他父亲陈信玉,一位开明乡绅,被当作土匪枪毙了,“罪行”是在抗战中保护了一批文化人士。老散个人最欣赏的是古龙对江湖的诠释——“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贴一段旧作,致敬江湖前辈。 没带剑八月初八,寒露。江湖中最令人期待的一场比武即将登场。好武者、好赌者纷至沓来,擂台下前挤满了看客。何不倒的刀,尹长海的剑——谁强谁更强?答案即将揭晓。十年前,何尹二人曾相约今日见面——龙腾擂台上一试高低。何不倒早早站在擂台上,身着锦袍,腰挎刀匣。刀匣内就是传说中的“披风断魔刀”么?竖刀断虎背,横刀斩熊腰——这该是把什么样的刀啊?“披风断魔刀”轻易不出鞘,出鞘必见血。当然也有例外——除非与“迎刃削寒剑”对决。“迎刃削寒剑”主人便是尹长海。十年前,何不倒曾与尹长海相约,这场对决,点到为止,服输者当众给赢家叩三个响头便罢。正午,日高。尹长海出现在擂台上,一袭白衣,背上背着一只锦绣缎面剑囊,瘪踏踏的样子,看上去不像装有硬物。“唰”的一声,何不倒抽刀出鞘,厉声大喝:“尹长海,你的剑呢?”尹长海摊开两手,抱歉地说:“不好意思,我没带剑。”“什么……你,你剑囊里装的是什么?”“是……唉,惭愧得很……何英雄,不问也罢。”“少废话,别浪费时间,赶紧打开剑囊。”尹长海老大不乐意地取下缎面剑囊,解开绸带,一把宝剑现身在阳光下,顿时招来台上台下一片哄笑。那剑通体粉红色,剑鞘是粉红色的,有凸起图案,仔细一看是——奥特曼。剑出鞘,剑身也是粉红色,软囔囔,轻飘飘……这是一把儿童玩具剑,劣质塑料做的,市场售价大约两元五角钱。笑声哄堂,震得枫叶飘落。这时,令人惊骇的一幕出现了,何不倒,倒下了。只见何不倒双膝一软,跪倒在尹长海脚下,梆梆梆,连叩三个响头。——认输了!尹长海赶忙扶起何不倒,何不倒起身,他一把抓住那把塑料玩具剑,颤声说道:“尹大侠,何某头也叩了,你,你就把小儿还给我吧,儿子,可是我的命根子啊。”“还……还什么还啊?莫非,你以为我绑架了你儿子?”“难道不是吗?这把奥特曼剑,是小儿今早去幼儿园时,我亲手给他配上的,如何会出现在你手上?”“哈哈,实话告诉你吧,我昨天酒瘾犯了,没钱,把剑给当了,酒醒后想起与你有约,没带剑不好意思来,就到幼儿园找小朋友借了把玩具剑……”在一个从来就不崇尚“费尔泼赖”的国度,“侠义”不过是江湖人士的招牌,险恶才是江湖的实质。(散客月下-1-8柏林/-4-6校)烤鳗鱼、黄芽白、萝卜汤就米饭——老散的晚餐蛮简单的。关于鳗鱼,也有个故事。过去老散在海南岛居住过,听渔民讲捕捞鳗鱼的故事——鳗鱼离开大海存活时间很短,在渔船没有配备冰箱的年代,一船鳗鱼回港,通常死掉一半。有聪明的渔民就发现,在鳗鱼堆里多放一些杂鱼、虾蟹之类的,鳗鱼存活率就高了。单一的物种,相互之间没有竞争,有了外来物种争夺生存空间,鳗鱼群的抗争能力就被催发出来了。庄子讲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道理,大约也可以由此论证。(散客月下年4月6日星期一北京)[1]梁羽生.广陵剑.[M].台北:风云时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金庸.一个“讲故事的人”的自白.[J].海光文艺.年第四期。散客月下年4月5日
END作者简介散客月下,写手,擅长创作灵异故事和挖掘历史轶闻,闲居北京。最近每日将早餐与读书笔记结合撰文,自己觉得颇有趣味,发一些上网,与同好分享。本栏目文章著作权属原作者「散客月下」所有。作者已授权本号刊登。受著作权法保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往期回顾苍蝇|特殊儿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