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甘松 >> 甘松作用 >> 用药篇水肿

用药篇水肿

时隔四年,重回门诊,于年6月10日开出第一方,以此留念!

.06.10上午曹龙某,女,65岁。以反复下肢水肿3年,加重2个月为主诉。

自诉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经休息可缓解,未重视治疗,2个月前水肿再发加重。刻下: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平素怕冷,口干多饮,自汗乏力,胃脘不适,纳寐可,二便调。无胸闷心慌,无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腻,脉象滑,左寸浮。

查体:心肺阴性。胃脘部轻压痛,余腹部体征阴性。双下肢水肿。

既往史:高血压病3年,血压最高“/90mmHg”,口服降压药(不详),未监测血压。

辅助检查:06-10血常规正常,尿常规:尿隐血弱阳性,余正常。生化:肾功能、血清白蛋白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V2-V6导联T波低平。心超:EF71%。各心房心室大小正常。少量二尖瓣反流。

诊断:中医诊断:水肿(风湿表虚)西医诊断:双下肢水肿待查

治法:益气固表,温阳利水。

处方:防己黄芪汤合防己茯苓汤加味。

用药:

防己10g生黄芪30g

云茯苓45g炒白术15g

炙甘草6g甘松10g

桂枝6g

7付,加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2次混匀共ml,分温二服,日一剂。

嘱:服药后令微微出汗,药渣再煎泡脚。

按:发汗、利尿、泻下逐水是治疗水肿的三条基本原则,视阴阳虚实而异。本案患者一派阴证,又见寸脉浮、自汗出,单用防己黄芪汤益气固表或防己茯苓汤温阳利水恐不能兼顾,遂合方用之。水湿流注肌肤,兼见口干渴者,多为脾不布津,《本草经疏》谓茯苓之性,先升后降。其升可解渴,其降可消肿利小便。胃中不和,不用芍药而用甘松,以甘松内服能开郁醒脾止痛,外用可收湿拔毒。方开7付,以观后效。

经典回顾: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瘥。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神农本草经》: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三指灵犀,一念通达!欢迎同道交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zy/179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