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藏科考之农田生态系统与粮食安全日

北京皮炎哪个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

年7月17日-7月24日,我有幸作为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任务三“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之专题“农田生态系统与粮食安全”科考队的一员,参加甘肃南部的科考活动。我所在的科考小分队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宜宾学院等4家单位共9名队员组成,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董孔军副所长带领下,对甘南地区定西县、卓尼县、临潭县和合作市的农田生态系统与粮食安全进行了科学考察。

正如临出发前专题负责人潘开文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每一个参与到科考活动的队员,都应该有着极大的荣耀感和责任心来进行科考工作。这次青藏科考不仅是我们的科研工作任务,而且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带着满满的期待和责任,伴随着成都滂沱的大雨,我们从成都生物所出发,经绵阳、广汉,出剑门关,沿兰海高速,从湿热的四川盆地来到了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肃南部片区。本次科考样县为甘肃省定西市的岷县,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县、临潭县和合作市。

图1科考样地位置分布图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中国当归之乡——岷县。岷县隶属甘肃省定西市,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介于兰州、西安、成都三个顶点形成的平面正三角形的中心区和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地中心,是"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的交通要道。岷县境内海拔—米,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降雨量适中,雨日多,晴阴相间,高寒阴湿。受气候和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和控制,区域生物资源丰富,极适宜当归的生长,而且县境内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大气、水质、土壤均符合或优于国家标准,是生产天然、绿色、生态中药材的理想地区。岷县素有"千年药乡"和"中国当归之乡"之称,是中国有名的道地中药材主产区,境内盛产当归、黄芪、红芪、党参、丹参等名贵中药材种,尤以当归种植历史悠久,质量最佳,产量第一而闻名于世。年,岷县被中国农学会、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授予"中国当归之乡"。岷县现有各类中药材加工企业户,其中年加工能力在吨以上的有7户,有1户制药企业和6户饮片加工企业的10条生产线通过GMP认证。全县中药材饮片年加工量2万多吨,占全县药材总产量的40%。中药材加工产品主要有药品、中药饮片、中药材提取物、化妆品、保健食品五大系列多个品种。药材就地加工量占全县药材总产量的40%。

在岷县清水镇扳达沟永丰村的当归样地中,我们了解到当归种植生产的一些关键环节。其一,当归的生长环境相当严苛,其适宜种植在米左右高的海拔处,偏爱土壤平整松软、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没有阳光照射的阴凉半山坡;其二,当归种植繁琐,不能使用机器播种,需要人工进行播种育苗。立夏前后采摘果实,将果实自然风干后作为种子,在次年的五月或六月上旬育苗,三个月后挖苗存于地窖等阴凉处,半个月后移植到海拔米的种植田,在十月中下旬采收。需要注意的是,当归种植需要进行间苗,六月初左右拔去生长较弱、不健康或生长过密的小苗。其三,种植当归不能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杂草需要进行人工拔除。在这次科考时,我们能看见田间散落着的已拔除的杂草,地里也有一些用于保温保湿的地膜,可见其栽种的精细。

图2岷县清水镇扳达沟永丰村当归样地2-1挖土壤剖面;2-2当归种植环境

接下来,我们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县、临潭县和合作市3个县/市进行了调查。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甘肃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的甘、青、川三省结合部。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南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部和北部陇南市、定西市、临夏州毗邻。全州分为三个自然类型区,南部为岷迭山区,气候温和,是全国“六大绿色宝库”之一;东部为丘陵山地,农牧兼营;西北部为广阔的草甸草原,是全国的“五大牧区”之一。

卓尼县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区域气候属高原性大陆气候,寒冷湿润,四季不明,全县年平均气温5.6℃,最高气温33.5℃,最低气温-19.2℃,年日照时数.4小时,年降水量.1毫米,无霜期天。卓尼县是甘肃省十二个重点林业县和重点牧业县之一,林地面积.1万亩,草场面积.4万亩,耕地面积16.3万亩,栽培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油菜、蚕豆、豌豆和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是洮河沿岸和藏巴哇、柏林等乡种植的当归、黄芪、柴胡、秦艽、百合和大黄等中药材。近年,卓尼县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特色种植业提质增效。年,卓尼县种植中藏药材10余种,种植面积达7.91万亩,覆盖13个乡镇1.3万多户,产量达1.63万吨,建设中藏药材育种育苗田0.2万亩,建设中藏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0.5万亩,建设当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核心示范区0.41万亩,培育药材加工企业2个,标准化交易市场1个。这次科考,我们对木耳镇秋谷村的党参农田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实地调查。

图3卓尼县木耳镇秋谷村党参地边对农户进行问卷调查

伴着一路药香,我们来到了临潭县。临潭县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气候属高寒干旱区,寒冷、阴湿、四季不分明,降水东北多西南少,旱涝雹冻频繁,具有长冬天夏、春秋相连、冬长冷而不寒、春季回暖慢、秋季降温快、冬干秋湿的高原气候特色。年平均气温3.2℃;年降水量.2~.2毫米;蒸发量93至毫米,日照时数小时,年平均无霜期65天左右。是农区与牧区、藏区与汉区的结合部。年后,临潭县通过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农业产业化转型发展战略,农作物目前以中药材、油菜和青稞等为主的特色传统优势产业逐步兴起。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9.3万亩,其中,当归5.6万亩,柴胡1.8万亩,大黄、黄芪、党参等其他药材2.6万亩,各乡镇的许多村形成了产、购、销为一体的“合作社+农户”的一体化经营格局。中药材种植规模逐年扩大,成为临潭县农民主要经济来源。

图4临潭县长川乡长川村中药材种植基地4-1党参的化肥替代试验田;4-2黄芪

在临潭县城关镇西庄子村“粮油轮作”示范区,我们还邂逅了如宝石一般镶嵌在草原上的“生态文明小康村”与连绵无尽的青稞和油菜花,它们的交相辉映,成为了甘南高山丘陵最美的诗和远方。

图5临潭县城关镇西庄子村“粮油轮作”示范区

合作市是我们甘肃南都地区考查的最后一站,合作藏语音译为“黑错”,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合作市属高寒湿润类型,冷季长,暖季短,年均气温零下0.5℃到3.5℃,极端最高气温28℃,极端最低气温-23℃。年均降水量毫米,集中于7、8、9月。合作市因其海拔高,气温低,土壤污染极小,具备种植中藏药的极佳条件。近年合作市充分利用各乡镇产地条件,调整种植结构,将藏中药材作为全市的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和培育,如在海拔米以上的村庄种植唐古特大黄,规范提升合作唐古特大黄种植基地,实现了藏中药材产业发展由传统、零散、单一的模式向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精细化的加速转型,农牧民在多种形式的藏中药材种植中实现了增收致富。目前,全市规模化种植当归、党参、黄芪等特色藏中药材基地1个,面积达亩,那吾镇种植唐古特大黄基地1个,面积达1万亩。参与联合社的合作分社达32个,采取订单保底收购,每年每亩收入达到元。据了解,近年来,合作市依托自然资源优势,还因地制宜开展油菜种植,通过选用优质油菜品种,集成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形成了“夏赏美景秋收粮”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

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勤劳智慧的甘南人民的劳动成果,这片大地上沁人心脾的缕缕药香,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田,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成群结队的牛马……,我相信在甘南人民的努力下,这片土地将会越来越富裕,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今天的甘南,正走在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甘南特点的绿色发展之路上,全域无垃圾、无化肥、无塑料、无污染、无公害为内容的“五无甘南”,他们正努力把甘南打造成青藏高原生态文明新高地、新时代绿色发展新高地、涉藏地区乡村振兴新高地、西北地区高原绿色有机农牧产品新高地、涉藏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行走在这片炽热的大地上,随处可见的五星红旗在晚风中飘拂,“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感受着浓烈的爱国之情,前行的步伐也开始轻快起来。

科考有终点,但我们会一直在路上……

稿件来源:燕欣瑶(本科在读)吴芳(副研究员)宜宾学院

摄影:农田生态系统与粮食安全科考队

编辑:潘志芬张智慧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zy/192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