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瑞阳。门插秧、香满堂、戴荷包、撒雄黄、龙舟下水喜洋洋···”又到一年端午节,浓浓的节日氛围扑面而来。
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一个文化符号,更是一条凝聚着民族精神和情感、传承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的纽带。佩戴荷包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走进华亭市荷包市场,不仅可以看见品式多样、做工精美,形象逼真的荷包,还能闻到沁人心脾的浓浓香草味,颜色艳丽,琳琅满目的荷包挂满街道两侧,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人们行走其间,选购荷包、艾叶,感受浓浓的端午情。
华亭市民辛秀琳:“马上过节了,我给孙子看了个荷包,孙子是属鼠的,给买了个老鼠,我希望孙子身体健康,快快乐乐成长。”
荷包制作多以棉布、丝绸、麻布为材料,运用剪裁、刺绣、控补、粘贴等多种手艺加工制成,内里填装香草、丁香、苍术、甘松、雄黄等芳香型中药材,题材以生肖为主,潜藏着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民族图腾文化内涵,祝愿祈福,禳灾避邪,祛病保平安之意。
荷包摊主王彩琴:“这是我纯手工做的一个五毒青蛙,今年是牛年,我还做了各种各样的牛,比如这种莲花上坐的牛,这代表着牛气冲天。问的人比较多,卖的也可以,能给家里带来一点收入。”
王彩琴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荷包制作传承人,在经历荷包制作方式和品种变化的过程中,她也沉淀了关于端午节许多美好的记忆。
荷包摊主王彩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做一些手工,前前后后估计能做二十几年,以前给自己家里孩子做着戴,给亲戚朋友家孩子送,这几年做的样式多了,有灵感了可以剪出各种样子,我希望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
芝草为香,蒿兰为佩。除了佩戴荷包,许多市民还会戴花绳、撒香草,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一些留在本地过节的外乡人,也会购买一些荷包邮寄回家,借着传统节日向亲人朋友传递祝福、表达情感。
来源:华亭市融媒体中心审核:张辉张焜编审:李洁秦海燕编辑:陈调蕊点击在看
送你小花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