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白癜风治疗 http://nb.ifeng.com/a/20190918/7727689_0.shtml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
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古人对香的使用可以说是已臻化境,熏完屋子和衣服后,自然也不会放过呼出浊气的嘴巴。最开始被古人用于香口的香药,和上述诗文中提到的丁香不是一样东西,而是被称为鸡舌香的母丁香。
东汉应劭《汉官仪》中有记述:
“侍中乃存年耆口臭,上出鸡舌使含之。鸡舌香,颇小,辛螫,不敢咀咽。自嫌有过,得赐毒药,归舍辞诀,欲就便宜。家人哀泣,不知其故。赖僚友诸贤问其愆失,求视其药及口香,共笑之。更为吞食,其意遂解。存鄙儒蔽于此耳。”
虽说鸡舌香置于口中味道辛辣刺舌,但因可以治口臭而风靡一时,后来就将含鸡舌香奏事作为了一种宫廷礼仪。而鸡舌香也成了在朝为官的代名词。
对秉鹅毛笔,俱含鸡舌香。
那不想被辣嘴巴的人想要香口该怎么办呢?晋代《肘后卒救方》介绍用豆蔻、细辛研末含口中,能香口辟臭。豆蔻是样好东西,卤出的猪蹄味香色好,作为芳香植物,用在香口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前人只追求香口,不需要太精致,享受生活的唐宋人就不这么想了,不要辣口,那就做成甜的;不想含粉,那就做成丸子吧。《备急千金要方》的“七窍病”一卷中记载了数条香口药方(摘取部分如下):
五香丸治口及身臭,令香止烦散气方
豆蔻、丁香、藿香、零陵香、青木香、白芷、桂心(各一两)香附子(二两)甘松香当归(各半两)槟榔(二枚)上十一味末之,蜜和丸,常含一丸,如大豆,咽汁,日三夜一。亦可常含,咽汁,五日口香,十日体香,二七日衣被香,三七日下风人闻香,四七日洗手水落地香,五七日把他手亦香。慎五辛,下气去臭。
治口气臭秽,常服含香丸方
丁香(半两)甘草(三两)细辛、桂心(各一两半)川芎(一两)上五味末之,蜜和,临卧时,服二丸如弹子大。
又方、常以月旦日未出时,从东壁取步,七步回,面垣立,含水、壁七遍,口即美香。
又方、桂心、甘草、细辛、橘皮上四味等分,治下筛,以酒服一钱匕,瘥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又方、川芎、白芷、橘皮、桂心(各四两)枣肉(八两)上五味末之,次纳枣肉,干则加蜜,和丸如大豆,服十丸,食前食后常含之,或吞之,七日大香。
宋代《太平圣惠方》总结前人,收录了相当多的口香糖丸和口香剂的方子,其他药方也多是有使用香药,宋代人对于用香和香养已经达到了疯魔的地步,借用黄庭坚的香之十德中一句“常用无障”,倒也是推崇以香养生。
在宋人服用口香糖丸的时候,中东地区也在咀嚼自己的口香糖,就是树脂类香药,乳香。乳香清新的味道十分好闻,干燥的乳香晶莹剔透,看起来也很好吃的样子。
古人对香药有本能的条件反应,等乳香进入国内后,果不其然,被运用到了各个地方,《本草》记载:
用乳香一块,拇指大,卧时细嚼,含至三更服下。
有一则“含香丸”经现代科学实验检测确定有效果,且具有香口去臭、消炎生津的功能,供大家参考。出自《圣惠》卷三十六:
含香丸
鸡舌香1两,藿香半两,零陵香3分,甘松香半两,当归半两,桂心半两,木香3分,芎䓖1两,香附子10个,肉豆蔻5个(去壳),白槟榔15个,白芷半两,青桂香半两,丁香1分,麝香1分,上为末,入麝香研匀,炼蜜为丸,如楝实大。常含一丸咽津。
口香糖的方子果然少不了豆蔻,想知道豆蔻长什么样吗?点击前往香气四溢的豆蔻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