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答案及解析
1.热证忌用或慎用的药物是
A、清虚热药B、补阴药C、清热药D、温里药E、辛凉解表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温里药。温里药多辛热燥烈,易助火、伤津,故热证、阴虚证及孕妇忌用或慎用。
2.治疗巅顶剧痛,痛连齿颊,宜选用
A、知母B、夏枯草C、藁本D、蝉蜕E、桑叶
答案:C
解析:藁本主要用于治疗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颠顶头痛、风寒湿痹。故本题选C。
3.乌药
A.行气止痛,温肾散寒B.行气止痛,温肾纳气C.行气止痛,杀虫疗癣D.行气止痛,开郁醒脾E.行气止痛,燥湿化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气药。乌药,善行气、散寒、温肾、止痛,治三焦寒凝气滞诸痛及阳虚遗尿、尿频,故选A。
4.川楝子
A.行气止痛,温肾散寒B.行气止痛,温肾纳气C.行气止痛,杀虫疗癣D.行气止痛,开郁醒脾E.行气止痛,燥湿化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气药。川楝子,既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治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诸痛,兼热者最宜。又有小毒,内服能杀虫,外用能疗癣。故本题选C。
5.甘松
A.行气止痛,温肾散寒B.行气止痛,温肾纳气C.行气止痛,杀虫疗癣D.行气止痛,开郁醒脾E.行气止痛,燥湿化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气药。甘松,善行气止痛、开郁醒脾,既治寒凝气滞所致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又治思虑伤脾、气机郁滞所致胸闷腹胀、不思饮食。煎汤含漱可治牙痛;外洗可治湿脚气、脚臭。故选D。选项E为陈皮的功效。
6.成书最早的医学著作是
A、《金匮要略》B、《本草纲目》C、《黄帝内经》D、《普济方》E、《备急千金要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医药信息,传统文献的知识点。《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最早的一部中医典籍,也是中医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7.处方对药品品质提出要求的处方药名是
A、炒山药B、怀山药C、左牡蛎D、霜桑叶E、紫丹参
答案:C
解析:题目出处:一单元中药处方,处方的常用术语。药材的品质优劣直接影响到疗效,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药材的质量优劣,医师处方对药品质量提出了要求。如明天麻、子黄芩、左牡蛎、左秦艽、金毛狗脊、鹅枳实、马蹄决明、九孔石决明等。
8.空腹血糖的正常参考值是
A、3.0~7.1mmol/LB、2.8~6.5mmol/LC、3.9~6.1mmol/LD、3.2~7.8mmol/LE、4.1~6.6mmol/L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糖、脂代谢检查的知识点。空腹血糖(FBG)的正常参考值是3.9~6.1mmol/L。
9.阳明潮热的发热特点是
A.日晡热甚B.午后热甚,身热不扬C.午后或人夜发热D.热自深层向外透发E.低热日久不止,面面色白,食少乏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四诊中问诊的知识点。阳明潮热:是由于胃肠燥热内结所致,因其常于日晡阳明旺时而热甚,故又称"日晡潮热",常兼见腹满痛拒按,大便燥结,手足汗出,舌苔黄燥、甚则生芒刺等症。
10.湿温潮热的发热特点是
A.日晡热甚B.午后热甚,身热不扬C.午后或人夜发热D.热自深层向外透发E.低热日久不止,面面色白,食少乏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四诊中问诊的知识点。湿温潮热:以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征。其病多在脾胃,因湿遏热伏,热难透达,所以身热不扬,初扪之不觉很热,扪之稍久则觉灼手。多伴有胸闷呕恶、头身困重、大便溏薄、苔腻等症。本题选B。
西药答案及解析
1.调节酸平衡药是
A、氯化铵B、盐酸精氨酸C、氯化钠D、二磷酸果糖E、复方乳酸钠山梨醇
答案:E
解析:氯化铵、氯化钠、盐酸精氨酸是调节碱平衡药,二磷酸果糖临床用于补充热量或静脉营养等。调节酸平衡药有碳酸氢钠、乳酸钠、复方乳酸钠山梨醇等。
2.高钾血症是指
A、血钾4.5mmol/LB、血钾4.0mmol/LC、血钾5.0mmol/LD、血钾3.5mmol/LE、血钾5.5mmol/L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与营养药。正常体血钾浓度范围在3.5~5.5mmol/L,平均4.2mmol/L,当血钾<3.5mmol/L,则称为低钾血症;血钾>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当高于
7.0mmol/L时称为严重高钾血症。
3.属于保钾利尿药的是
A、氢氯噻嗪B、螺内酯C、甘露醇D、呋塞米E、乙酰唑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利尿药对钾离子的影响。呋塞米、氢氯噻嗪、乙酰唑胺排钾。螺内酯、氨苯蝶啶保钾。甘露醇属脱水药,减少钠的重吸收而利尿。
4.根据时间药理学的理论,糖皮质激素隔日疗法的给药时间为
A、下午4时B、晚上8时C、凌晨4时D、上午8时E、中午12时
答案:D
解析:一般剂量长期疗法维持量用法有两种:①每日晨给药法即每日早晨7~8时给药1次,用短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等。②隔晨给药法即每隔一日,早晨7~8时给药1次。此法应当用中效的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泼尼松龙,而不用长效的激素,以免引起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
5.胰岛素对代谢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减少酮体生成B、抑制脂肪的合成C、抑制糖原分解D、促进糖原合成E、促进蛋白质合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的知识点。胰岛素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能加速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和贮存,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因此能降低血糖。此外,胰岛素可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故选B。
6.一年轻女性,22岁,因发生无保护性生活后,担心受孕,第二天早上前来药店购药咨询,药师应推荐的避孕药及正确使用方法是
A、口服复方炔诺酮片,连续服用22dB、口服复方甲地孕酮片,连续服用22dC、局部使用壬苯醇醚栓,连续使用3dD、立即口服复方左炔诺孕酮片4片,12h后再服4片E、一次性皮下植入左炔诺孕酮硅胶棒
答案:D
解析:紧急避孕药在无保护性行为后的72小时内服用,可起到避孕作用。紧急避孕药包括复方左炔诺孕酮片、左炔诺孕酮片、米非司酮片。左炔诺孕酮硅胶棒属于缓释制剂,不能用于紧急避孕。其中,复方左炔诺孕酮片(含左炔诺孕酮0.15mg,炔雌醇0.03mg)立即服用4片,12h后再服用4片。左炔诺孕酮片(含左炔诺孕酮0.75mg)立即服用1片,12h后再服用1片。米非司酮片(10mg或25mg)立即服用1片即可。
7.驱蛔虫药的服药方法是
A、每日1次,睡前顿服B、每日2~3次,餐前服用C、每日1次,餐后服用D、每日2次,餐中服用E、每日2次,空腹服用
答案:A
解析:对于寄生虫、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感染,治疗原则应该是足量给药,驱蛔虫药采用一次性给药(顿服)、空腹服用,选择睡前顿服,第二天起床排虫。
8.患者,男,70岁,两周前因缺血性脑卒中入院治疗,经积极治疗,病情显著缓解后出院、目前无其他伴随疾病,为进行心脑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应首选的药物是
A、肝素B、氯吡格雷C、阿司匹林D、利伐沙班E、噻氯匹定
答案:C
解析: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首选阿司匹林,维持剂量为每日50~mg,qd;对阿司匹林耐受性差(如胃肠道溃疡患者)、过敏者可选用氯吡格雷替代,每日75mg。
9.他汀类与贝丁酸类联合使用时,最容易出现的毒性风险是
A、输尿管结石B、十二指肠溃疡C、急性心肌梗死D、横纹肌溶解E、糖尿病性坏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药物联用。他汀类药物和贝丁酸降血脂都有横纹肌溶解毒性,造成心肌、骨骼肌溶解。但毒性是慢性的,所以不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10.有关胰岛素的使用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经常变换注射部位B、两次注射点要间隔2cmC、开封后须冷冻贮存D、开封后使用期限不超过4周E、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立刻口服葡萄糖等含糖食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胰岛素使用事项。变换位置注射确保胰岛素吸收和防止局部脂肪营养不良。胰岛素制剂开封前冷处贮存,开封后室温贮存,但不能超过4周。降糖药理论上都有低血糖副作用,但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的风险更大,为防止患者出现低血糖,需随身带有巧克力、糖块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