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
"凡邪气之中,人必从口鼻而入。口鼻为阳明之窍、阳明虚则恶气易入。得芬芳清阳之气则恶气除,而脾胃安矣。"
——《神农本草经疏》
芳香药在古代早期多用作调香品以辟秽防病,后来由于外来香药不断输入,宋代以后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对芳香的药性特点及治疗机理认识不断加深,逐步形成芳香药性理论。芳香药主要作用如下:
的主要作用
芳香药
芳香药有辟除秽浊疫后之气,扶助正气,抵御邪气的作用,达到辟秽养正,防病治病的目的。古人常用由芳香类药物制作的熏香、炷香、枕香、佩香等方法以防病祛邪,今人燃药香防治感冒流行,都是辟秽防疫的具体应用。
辟
秽
防
疫
解
表
散
邪
芳香药以其疏散之性,外走肌表,开宣毛窍,具有芳香疏泄,解表散邪之功,如薄荷、香薷、胡荽等,都是疏散表邪,解除表证的代表药。
“土爱暖而喜芳香”,故芳香药善入脾胃经,投其所喜,有加强运化,增进食欲,悦脾开胃的功效,如木香、檀香、沉香,丁香及香椽、佛手、甘松等,都是悦脾开胃,用治脾胃之滞,不思饮食的良药;有些药物自身香气不浓,但经炮制炒香后,如炒谷芽、炒麦芽、炒神曲等,同样可以增进悦脾开胃,纳谷消食的功效。
悦
脾
开
胃
化
湿
去
浊
芳香药能疏通气机,宣化湿浊,消胀除痞,复脾健运,即有化湿运脾之功,如苍术、厚朴、藿香、佩兰、草豆蔻等均为芳香化湿的代表药,主治湿浊中阻,脾失健运,痞满呕吐等病证。
芳香药行散走窜,芳香上达,通窍止痛,如辛夷、薄荷、白芷、细辛为上行头目,通窍止痛的代表药,主治鼻塞、鼻渊、头痛及齿痛等病证。
通
窍
止
痛
行
气
活
血
芳香药还有疏散气机,透达经络,行气活血,通经止痛,消肿散结的作用。如香附、乌药、玫瑰花为芳香疏泄,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的代表药,主治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胀痛等证;又乳香、没药、麝香为行气活血,通经止痛,散结消肿的代表药,主治气滞血瘀,心腹诸痛,经闭痛经,癥瘕积聚,痈肿疮毒等证。
芳香药又有芳香辟秽,开窍启闭,苏醒神志的功效,如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樟脑等都是芳香开窍的代表药,主治邪蒙心窍,神志昏迷的病证。
开
窍
醒
神
一木香文化研究中心是市内唯一以具有学术研究背景的专职教师为核心,以与香学相关联的传统文化部类的从业人员为公益研究员的队伍结构组成的。将始终致力于香文化研究,以求本务实、认真严谨、时下辩证的学术态度,结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继承和发展香文化,为香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学者、研究者提供交流、研讨、研习、研修的平台,倡导用香养生,陪伴您享受生活用香,用香生活。
一木香文化研究中心
订阅号
联系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