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修复培训第一讲

产后恢复的定义

产后恢复,是指女性在生产完毕之后,常常会因为身体过于虚弱而需要一定的恢复和保养,而这种恢复和保养被称之为产后恢复。产后恢复包含的主要方面有产后会阴部位的私处细胞活力因子护理以及产后的体形恢复、产后的子宫恢复和产后的心理恢复,女性在恢复期间一定要注意营养饮食的均衡。

产后体质的恢复

1阴道恢复

妇女怀孕及分娩也会导致PC肌张力降低,从而使性生活时双方都会产生不够紧贴的感觉,有时甚至会影响性生活的和谐。严重的甚至会在大笑、咳嗽、运动、跑跳、紧张等情况下出现遗漏少许尿液的现象。

这时候就需要锻炼PC肌达到恢复阴道紧致的效果。游泳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方式,在游泳过程中,要潜进水里之前,深吸气、收缩腹肌、提肛、屏气收缩的状态,正好是锻炼PC肌的最好状态。

其次可以使用例如磁力缩阴球这类康复器材配合瑜伽或者慢跑配合锻炼,也可以很好的达到锻炼PC肌的效果。

2产后子宫恢复

产后子宫恢复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子宫体的复原、子宫颈的复原和子宫内膜的复原。子宫恢复的主要动作是持续的收缩,从生产时不断的收缩将胎儿挤出,再将胎盘挤出。子宫内的血液不断被排出体外,即为恶露。子宫经由不断且强力的收缩,将血管的开口压往,这样就让血块形成而停止出血。子宫再进一步挤压,将血块不断排出,子宫体积就会慢慢缩小。子宫可以说是母体在怀孕、分娩期间体内变化最大的器官。它可以从原来的50克一直增长到妊娠足月时的克。

a、子宫体的复原

在胎盘排出之后,子宫会立即收缩,在腹部用手可以摸到一个很硬并呈球形的子宫体,它的最高处和肚脐的水平同高。以后子宫底的高度,会每天下降1-2厘米,大约在产后10-14天内,子宫变小,降入小盆骨腔内。这时,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宫底了。

b、子宫内膜的复原

a)胎盘和胎膜与子宫壁分离,由母体排出以后,从子宫内膜的基底层,会再长出一层新的子宫内膜。产后10天左右,除了胎盘附着面外,其他部分的子宫腔会全部被新生的内膜所覆盖。刚刚分娩后,胎盘附着部分的子宫壁面积约手掌大,到产后2周左右,直径已经能缩小到3-4厘米,但产后6-8周才能完全愈合。

b)如果子宫里有残留的胎盘或胎膜组织,或产后子宫收缩不好,子宫复原的速度就会放慢。产后的子宫为了恢复原来的大小,需要更有力的回缩,所以在产后一周内妈妈会感到产后宫缩的疼痛,这种宫缩会在妈妈给孩子哺乳时更为明显,但不会令人难以忍受。医学专家认为,多与孩子肌肤接触及哺乳是促进子宫复原的最佳刺激

约在产后10-14天内,子宫变小,降入小盆骨腔内。这时,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宫底了。

c、子宫颈的复原

在分娩刚刚结束时,因子宫颈充血、水肿,会变得非常柔软,子宫颈壁也很薄,皱起来如同一个袖口,7天之后才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7-10天后子宫颈内口会关闭。一直到产后4周左右,子宫颈才会恢复到正常大小。

子宫解剖结构

  子宫位于骨盆腔中央,四周由韧带固定,前方通过子宫颈于阴道相连,两侧通过输卵管和卵巢相接。呈倒置的梨形,正常体积约为7.5*4.5*2.5cm。宫腔容积约5ml。由二层组织构成,内层为子宫内膜,其上2/3可随体内性激素的周期性变化而出现周期性的增殖和剥脱,剥脱物及出血即是月经。肌层非常强大,极富弹性和收缩力,为胎儿的生存和娩出作出巨大贡献,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作用是在性高潮时也会产生节律性收缩,主要感觉是在这个部位有广泛的愉悦欣快感。另外子宫肌肉的收缩还可促使产后自发止血、恶露排出和子宫回缩。如下图

性盆腔内器官包括:中心位置的子宫,两侧的卵巢,连接子宫和卵巢的输卵管。子宫正好依靠4对韧带维持在盆腔最中心的位置。这4对韧带它们是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和宫骶韧带。

子宫在盆腔内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子宫前面是膀胱,后面是直肠(夹心面包)。子宫处于膀胱和直肠的中心。子宫位置可随膀胱与直肠的充盈程度或体位而有细微的变化。

子宫的作用

子宫的作用非常大,它是女性最重要的器官,陪着我们从女孩变成女人,从女人变成母亲,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它。人类生命都是在子宫内着床长大后才出世的,可以说子宫是全人类的“摇篮”。子宫随着女性年龄的不同,而发生很多变化。   在婴幼儿时它只有2—3厘米大小,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重量及大小都有明显地增加,未孕的子宫约6—8厘米大,50—70克重,而生育过的子宫可以9一10厘米大,重量在80克以上了。    进入青春期后,子宫内膜出现周期性地脱落,形成月经。婚后,精子通过宫腔在输卵管与卵子结合受精。受孕后,受精卵在子宫腔内种植、生长及发育。子宫的肌肉是很发达的、富有弹力纤维的平滑肌,有很好的扩张能力。   未孕前它的容积大约只有4—7毫升,受孕后,至足月时,宫腔的内容物——胎儿、羊水、胎盘等重量可达克以上,它的容积扩大了倍。   子宫的肌肉收缩力很强,临产时通过子宫收缩使子宫下段拉长,宫口开大,将胎儿及附属物娩出。产后,又是依靠子宫的收缩,使子宫逐渐恢复到正常大小。

子宫本身还是内分泌器官,担负着激素分泌、细胞因子分泌、酶的分泌以及功能蛋白的重任。      除了以上的作用之外,子宫的位置也很重要。子宫位于盆腔的中央,支撑着膀胱和肠道。膀胱位于子宫的前面,肠道位于子宫的后面。子宫将膀胱和肠道分离开来,以保持膀胱始终处于天然位置,即在耻骨上面;子宫后面的肠道保持其自然的形状。      对于子宫作用的描述,其实早在年,美国妇产科杂志就曾撰文指出:事实上,子宫被认为是重要功能的调节器和控制器,是一个性器官,是能量和活力的源泉,是青春与魅力的守护神!

     子宫拥有如此多的功能,你还会因为良性的子宫疾病,例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的等切除子宫吗?

怎么判断子宫恢复情况

  我们自己怎么判断自家子宫的恢复情况呢?可以通过下面两个方面大致判断下:

a、摸-子宫

  上面说到产后子宫体是可以摸到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摸肚脐周围感受下子宫体的恢复情况。如果恢复良好,2周左右就应该摸不出子宫,没有硬硬的感觉了。

b、看-恶露

  姐妹们大概有了解过,子宫恢复的一个重要动作,就是恶露排出。恶露,是指产后阴道排出的瘀血、黏液、坏死的蜕膜组织以及细菌等的混合物。我们可以从恶露的持续时间以及颜色味道等方面观察子宫恢复情况。

  时间上:

  恶露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子宫恢复的重要反映。

  一般情况下,恶露在产后4周就会干净了,有些妈妈时间会较短(14天),也有些妈妈会拖几天,但正常情况下最长也不会超过42天。如果超过42天,恶露还不干净(出现正常的白带颜色为止),则要留意了,子宫恢复情况可能不良,身体可能出了某些问题。

  颜色上:

  恶露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下面给出参考(以恶露排出时间21天为例)。

  

1、产后的1-4天:血性恶露。血液成分较多,呈红色,有血腥味。

2、产后5-10天:浆液性恶露。这时期的恶露主要成分为坏死蜕膜组织和粘液,因此会呈粉红色,没有产后1-4天时那么红。

3、产后2-3周:白色恶露。这时期的恶露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皮细胞及部分蜕膜组织,呈白色。

子宫的治疗

产后3到6个月是调理的黄金阶段,6到月是9个月是重要时期,9到12个月是调理的最后时机。

一、针灸取穴

足三里,中脘,血海,委中,肾俞,气海,关元,腰眼,三阴交,子宫穴,太溪穴,太冲穴,阳陵泉穴

二、传统的中医手法

三、产后的修复体操

产后恢复体操可以帮助产妇进行骨盆韧带排列恢复、腹部和骨盆肌肉群的功能恢复,使产妇及早恢复体形,树立信心。还适用于其他女性,用来锻炼身体相关部位的肌肉紧实,从而使形体更美。   专家称,产妇的盆底部位、肛门、阴道、腹部、臀部肌肉松弛,产妇可照体操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针对性锻炼,如呼吸运动、提肛运动、臀部运动、仰卧起坐等。在给婴儿喂奶时,产妇的头、颈、肩容易受累,抬头运动对防止头部、颈部和肩部劳累,缓解其压力有一定的作用。   

a呼吸运动

仰卧,两臂放在后脑,深呼吸,使腹壁下陷,而使内脏牵向上方,然后将气呼出。

目的:锻炼腹部收缩功能。

b举腿运动

仰卧,两臂伸直,平放在身边,左右腿轮流举高,与身体成一直角。

目的:这可加强腹直肌力量。

c缩肛运动

两膝分开,再用力合拢,同时用力收缩及放松肛门。

目的:这方法可锻炼骨盆底肌肉,预防肌肉松弛和尿失禁。

d胸膝运动

跪姿,两膝分开,胸与肩部放在床面,头侧向一边。可在产后十天开始做。

目的:防止子宫后位。

四、中药足疗

宽筋藤粉-----通络活血,缓解疲劳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五、中药药浴:

1、生姜(带皮)或艾叶煮水洗头,洗后热风吹干。

2、艾叶g分10次煎水外洗擦身。

3、甘松25g+桂枝25g,一周后煎水洗头。

子宫针灸的基本穴位

3骨盆的修复

为什么要做盆底修复治疗?

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盆底肌肉评估、生物反馈训练和电刺激治疗,并对产后42天的妇女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科学治疗,从而大大地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阴道更好地恢复到紧缩状态,从而提高性生活的质量、快感及高潮。

盆腔打开的危害

1.骨缝产生

风,寒,暑,湿,燥,火入侵、内环境酸性化、妇科炎症、自洁功能下降。

2.耻骨下降分离

腰腹痛、胯骨增宽、阴道松弛、子宫下垂、尿失禁,性福指数下降。女性敏感点相应下降,降低快感。

3.臀部下垂外扩

腰腹突出,臀部下垂,松弛。影响女性s曲线。

4.盆底肌松弛

易患盆腔积液、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女性妇科炎症反复发作。阴道松弛。降低性生活质量。

5.盆骨倾斜

盆骨倾斜造成肠蠕动能力和机能相应减弱,便秘就会容易形成。体内肠道毒素难以排出。

6.荷尔蒙失衡

闭经、更年期提前、早衰、脾气暴躁、情绪。

什么人需要做产后骨盆修复?

正常来说,产后妈妈都需要产后骨盆恢复,特别是顺产的妈妈产后骨盆变化特别大。耻骨结合部会张开,尾骨会向后翘1-2CM。如果未能及时的修复,盆底仍然处于张开的状态,那么盆腔内的多个器官就会随着张开的骨盆发生变化。

首先是尿道括约肌的松弛导致尿失禁;

其次阴道口的松弛加之子宫韧带未能恢复会造成子宫的脱垂;

最后因为骨盆在人体的构造起到了上下体的连接作用,在骨盆未能复位的情况下,下肢的形态会随着骨盆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出现0型腿和x型腿。还会要造成腰部肥胖和下肢肥胖,膝关节问题!

只要是预产期到了,骨盆和耻骨联合都会外扩,剖宫产的妈妈也需要做骨盆修复!

产后的调护

慎起居

食寒温

1、卧床休息,保证充分睡眠,注意保暖,勿受寒凉;

2、恶露未尽者,取半卧位,以利恶露排出。

3、产后应鼓励产妇尽早起床活动,做产后保健操,促进胃肠蠕动。自解小便,产后4小时即让产妇排尿,解除怕排尿引起疼痛的顾虑,鼓励坐位排尿。

4、出汗多时用毛巾及时擦干,勤换内衣,切忌当风贪凉,预防感冒。

5、体温超过38度暂停哺乳,并定时吸空乳汁,保持乳头清洁,高热者可配合物理降温。

节饮食

1、加强营养,忌油腻辛辣之品

2、饮食调节适宜,血虚者以补血养血为主,血瘀者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生冷寒凉之品

3、多吃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和情志

1、精神放松,消除恐惧紧张心理;

2、保持心情舒畅,以助气血畅行。

禁房事

1、临产前或产后要保持外阴清洁,严禁盆浴及房事,预防邪毒感染。

勤清洁

有产伤及时修复

打通臀部经络是治疗妇科的根本

女人的子宫、卵巢、盆腔、肠道都被盆腔所包围。上连腰椎、坐骨神经,下连阴道、肛门、宫颈,臀部不通,寒毒会囤积在子宫、卵巢、外阴处。臀部附近就像一个垃圾场,从而导致妇科问题。手脚冰凉、月经血块,子宫肌瘤甚至不孕。

臀部是雌激素囤积的地方,臀部下垂说明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松弛,阴唇发黑,最终导致性冷淡。

1、臀部扁平,腰部赘肉,大腿变粗

2、臀缝发黑,宫寒宫毒,恶露残留

3、臀部凹陷,卵巢萎缩

4、臀部长痘,毒素湿气重

5、臀部冰凉,宫寒体寒

6、腰部发黑横纹,肾虚肾寒

7、坐茧发黑,性激素下降

爱美的女士朋友们,打通臀部经络是治疗妇科的根本,美丽健康一定要重视臀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zz/142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