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植本章导读
本物种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jatamansiDC.
壹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35cm。全株有强烈松脂样香气。基生叶较少而疏生,通常每丛6~9片,叶片窄线状倒披针形或倒长披针形,长6~20cm,宽4~10mm,先端钝圆,中以下渐窄略成叶柄状,基部稍扩展成鞘,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主脉三出。聚伞花序呈紧密圆头状;总苞2片,长卵形;小苞片2,甚小;花萼5裂,齿极小;花粉红色;花冠筒状,先端5裂,基部偏突;雄蕊4,伸出花冠;子房下位,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柱头漏斗状。瘦果倒卵形,长约3mm,萼突破存。花期8月。
图.甘松
贰
生境分布
生于海拔~m的高山草原地带。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北部。
叁
性状采制
本品略呈圆锥形,多弯曲,长5~18cm。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黑棕色,内层棕色或黄色。根单一或数条交结、分枝或并列,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皱缩,有细根和须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
采收: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杂质,晒干或阴干。
炮制:除去杂质和泥沙,洗净,切长段,干燥。
图.甘松肆
功能主治
辛、甘,温。归脾、胃经。具理气止痛、开郁醒脾之效;外用祛湿消肿。主治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脚气肿毒。
声明:本文摘自《中国植物志》、第5版《药用植物学》、版《中国药典》,由中药资源监测与服务平台编校发表。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