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小年,天水人的习俗是

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51583.html

秦源腊月二十三习俗

□赵文慧

秦源童谣:“腊月八,还有二十二天过年价;娃娃娃娃不要馋,腊月八一过就是年;腊月二十三,过年将七天;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爷上青天;腊月二十四,打发灶爷上榆(ru)树;腊月二十五,糊窗户,推磨做(zu)豆腐;二十六,杀猪备年肉;腊月二十七,杀鸡跟集;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蒸馍;三十早起走油锅;三十晚夕守着先人熬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以上是秦源关于过年的部分童谣,从而折射出了其特有的过年习俗。

祭灶,也称祀灶,它跟古代“五祀”祭礼有关,汉唐时就有腊月祭灶求福的故事。祭灶的时间明朝以前一般在腊月二十四,清朝以后北方地区大多在腊月廿三,南方仍沿袭廿四祭灶之传统。祭灶是一年一度的灶神祭祀。灶王的敬称大约出现在道教发展的唐朝,李廓《镜听词》:“匣中取镜辞灶王,罗衣掩尽明月光。”明清时期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辞。秦源习俗中祭灶神时间一般为腊月二十三,如因这天过于忙乱而没有顾上,也可以推迟到二十四。而腊月二十四祭灶之俗古已有之。如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祭灶词》云: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中国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

灶王爷即灶神在秦源称呼为灶爷,因而祭灶之俗在秦源叫送灶爷。秦源习俗主要有以下三项:

(1)吃搅团。秦源人这一天的晚饭也很特别,每家都是番麦面“搅团”,供奉灶爷,用意为黏住其嘴让他“上天言好事”,在玉帝面前不说本家的过错,三十晚上接回来时“回宫降吉祥”。另外,这天晚上还有放鞭炮和大炮的习俗,意在庆贺小年的到来。

(2)烙灶饼。灶神又称为本家司命,秦源把灶神叫灶爷,属于五祀之一。祭灶节当日晚饭后,女主人要烙灶饼十二张,寓一年十二月。若逢闰年,则为十三张。灶饼薄厚若韭叶,大若碗口。烙好后先叠置灶头,之后焚香点蜡,把手中三炷香插入香炉中,点燃三张黄表纸,待表纸烧尽,磕头祭祀。接下来将每张掐出一点,放在盛有茶和黄酒水的碗中,抛于厨房顶上,意为恭献灶爷受用,俗称“送灶爷”。剩余的分给孩子们食用。

(3)杀献灶鸡。这一天,天水习俗必得杀鸡献灶,这跟全国各地一样。如《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二云:“旧历腊月二十三日,俗谓小年节。是晚各村各户,无不祀灶神者,名曰祭灶。主祭之人,必为家长。礼拜时身后跪一幼童,双手抱一雄鸡,名曰灶马。家长叩头毕,向灶神祷祝数语。祝毕,一手握雄鸡之颈,将鸡头向草料内推三次,一手将凉水向鸡头倾洒。鸡若惊战,便谓灶神将马接受”。

(4)献灶糖。秦源祭灶习俗中献灶糖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把灶神的嘴涂甜,黏住灶神的嘴,让灶神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祭祀仪式结束后,便将灶爷(用红纸签有灶爷神位的纸条)从灶台的墙上虔诚地揭下来,用香蜡纸表、鞭炮送灶爷上天,一般是送至村里河坝河水边焚化烧纸点蜡烧香磕头,然后倒在河里随水流走,河水是流动的并是干净的,故送灶爷到河里是对其的尊敬。再到大年三十晚上时,重新用红纸签写灶爷神牌位,贴在灶台墙上,即便又请回了灶爷回来过年。每到节日,又会享受人间香火祭祀了。秦源还有一种习俗与灶爷有关,如家里娃娃生病,有的人便向能看“擦春气”的阴阳或风水先生求问,俗谓之“签春气”,“签春气”的人掐指一算,按“丙丁”日犯灶爷,就用黄表纸、香蜡祭祀灶爷,让娃娃病除好起来,其实这是人们的心理作用,但此俗系祖辈流传下来的,谁也说不清楚。正如《秦州直隶州新志》卷之三《食货》所云:“右祭礼不尽合经典,然其来已久,异地亦多行之者。”

以上之俗在清代及民国时期天水地方志里均有记述。清光绪十五年王权、任其昌编纂《秦州直隶州新志》卷之三《食货》云:“腊月二十三夜祭灶。以鸡饧一盘、饼一盘,其数十二,闰增一。家长一人祭。祭已,焚灶神画像。除夕更新者。”“家长一人祭”指男的祭灶,因为古代男尊女卑,家长自然是男的,这也就应验了明清时期讲究的“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民国二十八年哈锐、任承允、贾缵绪总纂《天水县志》卷之三《民族志·风俗·祭礼》:“腊月二十三既夕,以鸣鸡一,按岁之闰否作炊饼十二三,饴糖数事祭灶。”

秦源把祭灶之日称为过腊月二十三,第二天即腊月二十四,秦源有清扫房舍的习俗,俗称“扫房”,也叫“扫薄土”、“扫煤”(方言“煤”与“霉”谐音,意为新年有新气象,扫掉旧年的霉气,迎来新年吉祥),民间认为送灶爷上天即祭祀灶神之后,诸神返回天界,直到三十晚上他们才返回人间。从廿十四到除夕是神灵缺位日子,这段时间,民俗称为“乱岁”,民间嫁娶不须择日即可举行,百无禁忌,名为“赶乱”或“趁乱岁”。这在明清时期颇为流行。(《中国民俗史(明清卷)》第页,人民出版社年第1版)秦源民间家中清扫无所顾忌,人们可以清扫房屋院落,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尘(陈)、除旧的意愿。据史载,岁末扫尘之俗在宋代已盛行。从此,年的大幕已徐徐拉开,脚步也越来越近,一切避忌皆除,如杀猪等便不再择日。

行文至此,我耳边回荡起小时候那首唱得特别好听的秦源童谣,曰:“二十三祭灶,新年来到。女子娃要花,儿子娃要炮,老婆子要的新衣裳。老汉莫啥要,要了一顶破毡帽。”腊月二十三一过,自然就是过大年了。此时的秦源人见面最频繁也最普通的问候语就是“年办(pan判)好了莫?”节庆就这样周而复始地离我们而去,又循环往复地向我们走来。

重磅!“蓝月亮+红月亮+超级月亮”美爆天水夜空(全景呈现)

2月1日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zz/150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