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简称“藏”。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面积.84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北最宽约公里,东西最长达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国境线长达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西藏自治区首府为拉萨市。有6个地级市、1个地区,74个县。
西藏自治区是中国人口最少、密度最小的省区。全区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东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主要支流拉萨河与年楚河流域,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藏西阿里、藏北那曲,人口特别稀少,往往百里不见人烟。羌塘草原北部甚至被称为“无人区”。西藏是全国藏族居民最集中的地区,藏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5%以上,其余是汉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怒族、纳西族等民族。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除一部分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外,二分之一居住在西藏。门巴族、珞巴族也是居住在中国西藏的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南部。门巴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但方言复杂,无文字。因长期和藏族人民密切交往,多通晓藏语,通用藏文。珞巴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文字,基本使用藏文。宗教在西藏有着久远而深刻地影响,境内居民(除汉族外)大部分信仰宗教,其中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信奉藏传佛教,回族信奉伊斯兰教。藏传佛教影响最大。藏传佛教是大乘佛教,显密具备,尤重密宗。它是公元4世纪以来外来佛教与西藏原有的本教长期相互影响、相互斗争的过程中成的带有强烈地方色彩的西藏佛教,在藏流传已有多年的历史。形成了许多独立的教派,它除原有的本教外,还有“宁玛派”(俗称红教),“萨迦派”(俗称花教),“噶举派”(俗称白教),“格鲁派”(俗称黄教)。从公元16纪起,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因此,无论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上,还是在生产和生活等的习俗上,都带有浓厚的宗教(佛教)色彩,宗教活动成为大多数居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西藏在自己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与其他民族所不同的独特风俗,主要有:藏族的主食和饮料主要是糌粑、肉食、奶制品、酥油茶和青稞酒。糌粑是藏族特有的一种主食,系用青稞炒熟后磨成细粉。食用方式,主要是拌和酥油茶,用手捏成团吃,也可调以盐茶、酸奶或青稞酒。藏装较为肥大,基本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藏族穿衣,里面都要有一件衬衫,外面再穿藏袍。穿时夏天或劳动时只穿左袖,右袖从后面拉到胸前搭在右肩上;也可左右袖均不穿,两袖束在腰间。但冬天一般两袖均穿上。礼俗主要有: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礼节,婚丧、节庆、乔迁、拜会尊长,朝拜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磕头——是藏民族常见的礼节,一般是朝拜佛像、佛塔和见大活佛时磕头,也有对长者磕头的。馈赠——是藏族人民十分重视的事,凡有喜庆必然送礼致贺。一般是有送必有还,否则即为失礼。此外,鞠躬、敬酒、敬茶是藏族礼仪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情况。一年中的主要节日有:藏历年——藏历是藏族人民用的年历。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酥油花灯节——开始于明永乐七年()。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于当年藏历正月十五在拉萨创办传昭法会,隆重纪念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邪魔日。这一习俗沿袭下来,人们白天到各寺朝拜,夜晚集于拉萨八廓街参加灯会,入夜后满街搭起各种花架,上有彩色酥油摆成的各种神话故事及其中的人物、花木、鸟兽等,人们在塑花之下,狂欢起舞,彻夜不眠。此外,还有雪顿节(意为酸奶盛筵)、望果节——庆丰收的节日等。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公元7世纪初,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各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13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元代版图,将西藏划分为13个万户,万户长由朝廷直接封任。明代的近年间,藏汉人民和睦相处。清代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治理。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时期宣布实行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领土统一,在《临时约法》中规定西藏为中国领土,反对和抵制“西藏独立”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政府决定和平解放西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西藏有个宗(相当于内地的县)和相当于宗的谿卡,人口约万。年10月昌都解放后,昌都地区划为中央直辖区。年十世班禅额尔德尼返藏,根据年中央和西藏签订的《十七条协议》有关规定,恢复了固有的地位和职权,“班禅堪布会议厅”管辖班禅属区的一切政教事务。这样,连同噶夏(西藏地方政府)在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西藏共有3个行政单位,即噶夏辖区,班禅堪布会议厅辖区,昌都人民解放委员会辖区。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下辖拉萨、山南、江孜、日喀则、昌都、塔工、阿里、那曲等8个相当于专区建制的基础级办事处。年平叛改革后,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全区原有的83个宗和64个相当于宗的独立谿卡,合并划分为1个市、7个专区和72个县。年9月,原班禅堪布会议厅委员会在完成它的历史任务后宣告结束。年,设立康马县、岗巴县,撤销旁多县。阿里地区的仲巴县划归日喀则专区。年,撤销塔工、江孜二专区,全区合并为1市5专区。年,撤销雪巴县,其行政区域划归工布江达县、巴宜区、嘉黎县三县,撤销达木萨迦县,其行政区域划归班戈县;撤销打隆县,其行政区域划归浪卡子县。年,西藏自治区成立,行政区划又作了若干变动:黑河专区改为那曲专区,黑河县改名为那曲县;哲古县改名为措美县;桑昂县改名为察隅县。年,设双湖、文部办事处,为那曲专区所辖。年设置林芝专区。年日喀则县改为日喀则市(县级市)。
全区各类天然草场面积有0.83亿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7%,约占中国天然草场面积的26%,森林覆盖面积达万公顷,占西藏土地面积的5%,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5.5%,森林总蓄积量为14.4亿立方米,占中国总蓄积量的14%;耕地面积为22.15万公顷,占西藏土地面积的0.18%,另有一定数量未开垦的后备资源。主要农区分布在藏南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藏南山地和谷地以及藏东“三江”流域峡谷地区。其耕地约占全区耕地面积的65%,粮食产量占70%。
西藏已探明的矿产达7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26种矿产中,有11种的储量分别名列中国的前5位。铬铁矿质量好,品位高达50%左右,已经探明的远景储量居中国之冠;铜矿的远景储量仅次于江西省。藏东玉龙大型班岩铜矿储量高达多万吨,世界罕见。锂的远景储量居世界前列。非金属矿中石膏居中国第二位;硼砂、菱镁矿、重晶石居中国第三位;砷、白云母、泥炭居中国第四位;陶瓷土居中国第五位。还有食盐、天然碱、芒硝、硫、磷、钾、硅藻土、冰洲石、大理石、刚玉、水晶、玛瑙等多种矿产。
西藏水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均非常可观,尤以水能资源最为丰富。全区平均径流总量约亿立方米,年平均天然水能蕴藏量约为2亿千瓦,约占中国的30%。水能集中在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约占全区的70%,仅雅鲁藏布江干流,天然水能蕴藏量即达万千瓦,经初步考察,雅鲁藏布江干流上可建水电站的河段和地点就有10多处。特别是如果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大场弯峡谷附近开凿一条36公里的隧道,将江水由巴宜区的派区直接引到墨脱县的里冬桥,便可获得米的落差,可建起装机容量为万千瓦的巨型水电站,将成为中国和世界最大的水电站。西藏的地热显示点有多处,地热能蕴藏量居中国首位。初步估算,西藏地热总热流量为55万千卡/秒。西藏当雄羊八井地热田为中国最大的高温湿蒸汽热田,也是世界大型热田之一。
西藏的高等植物有种之多。粮食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豆类作物主要有蚕豆、豌豆,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籽。在藏东南亚热带地区,还产水稻、玉米、荞麦、鸡爪谷、高粱、花生、芝麻等。水果有苹果、桃、梨、香蕉、橘子、葡萄、西瓜等。西藏的苹果现已实现自给有余。经济作物有核桃、茶叶。
主要林木有云杉、冷杉、华山松、落叶松、白桦、青等几百种,其中喜马拉雅冷杉、巨柏为西藏独有。西藏有药用植物多种,占全国药用植物的65%~70%,比较著名的中药材有虫草、贝母、三七、大黄、天麻、党参、秦艽、丹参、灵芝、雪莲、麻黄、红花等。
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牦牛、野驴、黄羊、羚羊、盘羊、岩羊、獐子、鹿、豹、猴、老虎、熊、狐狸、狼、猞猁、水獭、雪猪、熊猫、雪鸡、马鸡、黄鸭、灰鸭、天鹅、沙鸥等。其中被列为世界珍品的有白唇鹿、野牦牛、金钱豹、雪豹、小熊猫、藏羚羊、藏野驴、藏雪鸡、藏马鸡、黑颈鹤等,是青藏高原所特有的动物。
西藏不仅有世界屋脊奇异的地质地貌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如雅砻河风景名胜区、拉萨名胜区、日喀则名胜风景区等;而且有别具一格的社会人文景观,仅寺庙在历史上最盛时就有多座,还有不少宫殿、园林、城堡、要塞、古墓、古碑等。
以下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