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自强(-)医院资深药师,广东省中医学会药膳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被誉为“岭南汤王”。
“汤王”走了,但他留下的无数道佘氏靓汤,依然陪伴着千千万万家庭。羊晚君整理了其中50道精华,与大家分享!
26、白胡椒白萝卜滚白贝
冬冷春湿时最宜以白胡椒为汤,它有驱寒祛湿、温中暖胃之功。白萝卜入汤甜、淋又清润益气,而白贝是有“江南第一鲜”之美称的贝类。白胡椒白萝卜滚白贝,清润鲜美可口,有暖胃益气、散寒祛湿的功效,且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白胡椒10~20粒,白萝卜、白贝各克,生姜3片。
烹制:用刀背稍敲裂白胡椒;把白萝卜去皮、切块;用淡盐水养白贝12小时。起油镬爆香姜稍炒白贝片刻,铲起备用,再加清水1毫升(约5碗量)和萝卜,武火滚沸约15分钟,下白贝和白胡椒煮至刚熟,下盐便可,为3~4人量。
27、冬芥菜老姜素汤
所谓冬芥菜,顾名思义可理解为“冬日的芥菜”,如大芥菜、水东芥菜等,它们从农历八月十五后至第二年开春三月左右是最佳时节,尤其是入冬后的芥菜不带苦味、涩味,入口爽脆、鲜甜,且稚嫩无渣。中医认为它有宣肺、祛痰、温中、利气之功,适宜暖冬干燥气候食用。此外,冬日时多食滋补油腻之物,偶用老姜滚芥菜汤,有宣肺下气、消食祛滞之功。
材料:大芥菜~克、老姜1大块。
烹制:各物洗净。拍裂老姜,大芥菜切段。在锅里放入姜和沸水1毫升(约6碗量),武火滚沸后,下芥菜,滚至刚熟,下少许食盐和油续滚片刻便可。为3~4人量。
28、芡实金樱子炖扇骨
芡实食药兼之,有固肾益精、健脾止泻之功;金樱子为补肾的滋补类中药,能固精缩尿、涩肠止泻。两者均为性味平和,入肾、膀胱、大肠经,还能健脾、治脾。再配以养血安神、益阴敛汗的枣仁,清心火的莲须等中药炖猪扇骨,清润可口,有补肾益精、健脾养心之功,为冬日养肾的家庭药膳汤饮。
材料:芡实15克,金樱子5克,枣仁、莲须各3克(中药店有售),猪扇骨克,生姜1片。
烹制:药材浸泡,洗净;猪扇骨洗净,切块、用刀背敲裂。一起与生姜下炖盅,加入热开水毫升(约1碗量),加盖隔水炖约2个半小时便可,进饮方下盐,为1人量。
29、冰糖炖柚皮
关键词:润肺消痰理气生津
柚子是有名的岭南水果,中医认为其有下气、化痰、消食、醒酒、降血糖、降血黏度的作用,除了作为男女老少皆宜的水果之用外,更适宜于消化不良、慢性气管炎、痰多气喘者食用。粤人饮食博大精深多变,常把厚肉的柚皮当做菜肴的材料,烹制出多款有名的美食。用冰糖炖之,除了汤的美味完全可与燕窝媲美外,它还有化痰止咳、消食宽中的功效,价廉物美,为干燥冬日润肺靓羹汤。
材料:柚皮、冰糖各适量。
烹制:用刀削去或火炙柚皮表层的青皮部分,再浸泡24小时以上,其间可多次挤干水分,再浸泡,然后切成丝条状,放入炖盅内,加入适量的热开水和冰糖,炖约1个小时便可。
30、太子参莲子猪瘦肉汤
提起太子参,广东民间常言:太子参最宜小孩食,太子都吃不坏。它又叫孩儿参,其性味平和甘润,为补益类的中药,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肺燥干咳、病后体虚的人,且多用于小儿。而莲子食药兼之,中医亦谓之性平味甘,能补脾养心、涩精止泻、养心安神。合而炖猪瘦肉,清润可口,有健脾益胃、补中益气之功,尤宜脾胃虚弱、体弱多病的小儿调理用。
材料:太子参10克、莲子12克、猪瘦肉80克、生姜1片。
烹制:各物洗净,太子参、莲子稍浸泡;猪瘦肉切小方块状。一起与生姜下炖盅,加入热开水毫升(约1碗量),加盖隔水炖约2个半小时便可,进饮时方下盐,为1小儿1日分2次进饮。
31、当归圆肉红枣炖猪瘦肉
关键词:补血养心安神
女性白领一族常要熬夜,精神紧张。中医认为心主血,这类女士最容易暗耗心血,造成血虚,引起心慌、心跳、睡眠不好、多梦。当归、圆肉、红枣炖猪瘦肉有补血养心安神的功效,特别适合她们饮用。汤中除了当归可补血外,圆肉可补脾养血,红枣味甘性温,既能补中益气,又能养血安神。但常口干舌燥、体质燥热、易上火者则暂不宜进饮。
材料:当归5克、圆肉15克、红枣3个(中药店有售)、猪瘦肉克、生姜1片。
烹制:中药稍浸泡,红枣去核;猪瘦肉洗净,切为小方块状。一起与生姜下炖盅,加入热开水毫升(约1碗量),加盖隔水炖约两个半小时便可。进饮时方下盐,为1人量。
32、白萝卜胡椒煲牛骨
关键词:益气壮骨消食和胃
民间谓:“冬日萝卜小人参”。萝卜入汤甜淋香滑,并有健脾理气益胃、消食除胀生津之功,而牛骨入汤醇香甘厚,有益气、健筋、壮骨的作用。白萝卜配以中医认为有益气、健胃、驱风祛寒的胡椒炖牛骨,汤味醇香甘润可口,具有益气壮骨、消食和胃之功,是冬日家庭价廉物美的养生靓汤。
材料:白萝卜0克、牛肋骨克、胡椒粒1/4茶匙、米酒1汤匙、葱2条、生姜4片。
烹制:白萝卜刮皮、切块;葱洗净、切段;牛肋骨斩件,置沸水中稍滚片刻,洗净(即“汆水”)。除葱外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0毫升(约12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个半小时,下葱和盐便可。为3~4人量。
33、西藏人参果炖猪瘦肉
关键词:明目益智健脾开胃
西藏人参果产自西藏辽阔的山南牧场,是西藏地区人民的供品,也是过年过节必食的吉祥食品。中医认为它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开胃、明目益智、生津止渴、益气补血、延年益寿的功效,对营养不良、脾虚腹泻、贫血和病后体弱等症有良好的疗效。以它炖猪瘦肉气味清润,有健脾开胃、益智明目的作用,是冬日养生的汤饮,尤宜老人和小儿饮用。
材料:西藏人参果15克、猪瘦肉克、生姜1片。
烹制:人参果浸泡、洗净;猪瘦肉洗净,切为小方块状。一起下炖盅,加入热开水毫升(约1碗量),加盖隔水炖约3小时便可,进饮时方下少许食盐,为1人量。
34、藏红花炖鹌鹑
《纲目拾遗》曰:“藏红花、出西藏。形如菊,干之可治诸痞。”中医认为藏红花性平味甘,入心、肝经,有活血化瘀、散郁开结的功效,可治疗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扑肿痛等症。用藏红花炖鹌鹑,甘润醇香,有活血化瘀、通经散郁之功,对中风、脑梗塞的恢复期调理有良好的作用。
材料:藏红花3克、鹌鹑1只、猪瘦肉50克、生姜1片。
烹制:鹌鹑宰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小方块状,一起与藏红花、姜下炖盅,加入热开水毫升(约1碗量),加盖隔水炖约3小时便可,进饮时方下少许食盐,为1人量。
35、手掌参炖猪瘦肉
关键词:养肝益气强身健体
手掌参形似手掌,因而称为“手掌参”,其性平味甘,入肺、脾、胃经,有补益气血、生津止渴、益肾补脑之功。用其炖猪瘦肉除了能养肝益气、强壮身体外,还对慢支、哮喘、肺虚咳喘、虚劳消瘦有调理作用。
材料:手掌参15克、猪瘦肉克、生姜1片。
烹制:手掌参洗净,稍浸泡;猪瘦肉洗净,切小方块状。一起下炖盅,加入热开水毫升(约1碗量),加盖隔水炖约3小时便可。进饮时方下少许食盐,为1人量。
36、鲜荷叶绿豆百合淡甜汤
关键词:祛暑生津滋阴养肺清热解毒
荷叶干品是一味清热消暑利水的中药,有一股清新的鲜荷香气味,所以常为广东民间在暑热时入汤入粥之用。绿豆糯香清润还能清热解毒,百合鲜美香甜还能养肺滋阴,三者合为甜汤,清香可口,有祛暑生津、滋阴养肺、清热解毒之功,不仅是暑热时的靓甜汤,还是辅助治疗小儿夏季热的汤饮。
材料:鲜荷叶~克、绿豆克、百合50克。
烹制:各物洗净。鲜荷叶切碎,绿豆浸软。先把荷叶下瓦煲内,加入清水0毫升(约8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15分钟,去荷叶下绿豆、百合,续煲约半小时,下冰糖片刻便可。为3~4人量。
37、藏青果炖鹧鸪
关键词:清肺利咽化痰止咳
藏青果炖鹧鸪,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的功效,是秋冬阴虚燥咳、肺热咽痛的药膳汤饮。
材料:藏青果1个、无花果1至2个、鹧鸪1只、猪瘦肉50克、生姜1片。
烹制:藏青果敲裂;无花果稍浸泡、鹧鸪宰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小方块状。一起下炖盅,加入热开水毫升(约1碗量),加盖隔水炖约3小时便可。进饮时方下少许食盐,为1人量。
38、无脂淡奶炖燕窝
燕窝早在古代就被称为“宫廷大补食品”,是与熊掌、鱼翅等齐名的山珍海味,但现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同时它亦可为中药,《本草纲目拾遗》亦指其“味甘淡平、大养肺阴、化痰止嗽,补而能清,为调理虚损劳瘵之圣药”。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痰多咳嗽和满支、肺气肿和咳喘之人用。用罐装无脂淡奶炖它,是都市上班一族的养颜、理肺、健体的快捷靓汤。
材料:无脂淡奶~毫升、燕窝5~6克。
烹制:用清水把燕窝浸发5~6小时,与牛奶一起放炖盅内,加入清水~毫升,即与牛奶合为毫升(约1碗量),加盖隔水炖约15~20分钟便可,可加入糖或盐,为1人量。
39、黄精参芪煲鹧鸪
关键词:滋阴益气理脾胃养肝肾
黄精为补益类中药,还是我省地道药材,它性平味甘,能补肝肾、益中气、理脾胃。中医主要常用于劳嗽久咳,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现代药学研究认为,它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耐缺氧、抗疲劳、降血糖、抗衰老。以它为主配以党参、北芪滋阴补益类中药煲鹧鸪,有滋阴益气、理脾胃、养肝肾的功效,是冬日养生的家庭靓汤。
材料:黄精20克,党参、北芪各10克(中药店有售),鹧鸪2只,猪瘦肉克,生姜3片。
烹制:药材稍浸泡、洗净;鹧鸪宰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2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为3~4人量。
40、补骨脂巴戟老鸽汤
补骨脂为补阳类的补益中药,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暖脾止泻、纳气平喘。中医常用于肾虚腰痛、酸软无能或肺肾两虚、肾不纳气、虚喘等。配以巴戟、淫羊藿叶煲鸽为汤,为冬日的养肾靓汤,尤适宜于中老年人或上班一族的肾虚者的调理之用。
材料:补骨脂15克,巴戟、淫羊藿叶各5克(中药店有售),老鸽1只,猪瘦肉克,生姜3片。
烹制:中药浸泡、洗净;老鸽宰洗净、去脏杂和尾部。一起与猪瘦肉和姜下瓦煲,加入清水2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
41、防风薏仁汤
关键词:疏风解毒健脾除湿
防风为辛温解表类中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性温,味辛、甘,能发表散风、胜湿解痉。薏仁食药兼之,为利水渗湿退肿类中药,能健脾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泻。合而为汤,有疏风解毒、健脾除湿之功,及改善关节酸痛的作用。辅助治疗症见关节红肿热痛的红斑狼疮。
材料:防风10克、薏仁30克。
烹制:各物稍浸泡,洗净,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毫升(约2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40~50分钟便可。为1人量。
42、杜仲巴戟煲鸡脚
关键词:补肾养肝强筋骨
材料:杜仲、巴戟各15克,杞子20克(中药店有售),花生克,鸡脚克,猪瘦肉克,生姜3片。
烹制:各物洗净。中药和花生稍浸泡;鸡脚切对半,用刀背敲裂;猪瘦肉切块。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清水2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为3~4人量。
43、莲藕八宝汤
广东民间对“冬至”这一节气十分看重,素有“冬大过年”之说,又把冬至称为“做冬”。广东民间秋冬节假日时常以莲藕煲汤,今天特别推荐莲藕八宝汤,虽为素汤,但尤适宜今日之用。此汤醇香清润可口,且有健脾补肾、养肝明目的功效,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莲藕克,板栗肉80克,眉豆、花生、芡实、腰果各40克,红萝卜、玉米各1条,蜜枣3个,陈皮1片,生姜3片。
烹制:各物洗净。莲藕刮皮、切厚块;红萝卜、玉米切段;余各物浸泡。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清水2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为4人量。
44、灵芝响螺炖花胶
灵芝能安神定惊、养肝益气、益胃养肺;响螺又名为海螺,甘香鲜美,能滋阴益精、养血柔肝、清热明目;花胶能滋阴添精、润肺健脾、养胃益气。合而为炖汤,鲜美清润可口,有养肺健脾、滋阴补肾之功,为秋冬的补益汤品,尤宜女士、中老年人之用。
材料:灵芝15~20克、响螺干品30克(鲜品克)、花胶20~30克、生姜2片。
烹制:各物洗净,花胶以姜和热水浸泡6小时,可切段;响螺干品可与花胶处理,鲜品用盐洗擦,清水洗净,切段或片。一起与生姜下炖盅,加入热开水毫升(约1碗量),加盖隔水炖约3小时便可。进饮时方下盐,为1人量。
45、陈皮胡椒生姜鲫鱼汤
陈皮是有名的南药,早在《神农本草经》时列为上品,历史上曾作为贡品。其为理气类中药,性温味苦、辛,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胡椒食药兼之,中医认为它性热味辛,能温中散寒、健胃消痰。生姜亦食药兼之,中医还将其列为解表类药,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嗽。此汤能辅助治疗中寒型腹痛腹泻,症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虚弱无力。
材料:陈皮10克、胡椒3克、生姜30克、鲫鱼1条。
烹制:陈皮浸软、切丝、生姜切碎,与胡椒放在煲汤袋中;鲫鱼宰洗净,煎至微黄,把药袋纳入鱼腹中,并用牙签扎紧。下瓦煲加清水1毫升(约6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1小时,下盐便可。为2~3人量。患者宜1日分3次进饮。
46、人参陈皮汤
关键词: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婴幼儿吐乳是较常见的症状,亦是令家长头疼的事,因为婴幼儿难以直接吸药。这汤是通过乳母饮之再喂乳婴幼儿,间接吸药。此汤陈皮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配干姜能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合用补元气、安神生津的人参,汤性味温和,尤宜哺乳女性之用,可辅助治疗婴幼儿吐乳。
材料:人参30克,陈皮、干姜各15克。
烹制:各物洗净,陈皮浸软,一起切碎块状,置瓦煲内,加清水毫升(约3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1个半小时便可。为1人1日分2~3次进饮。
47、鲜淮山杞子鲫鱼汤
材料:鲜淮山克、杞子20克、鲫鱼1条、生姜4片。
烹制:鲜淮山去皮、洗净,切块;杞子稍浸泡;鲫鱼宰洗净,煎至微黄,溅入少许热水。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入清水0毫升(约8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1小时,下盐便可。为3~4人量。
48、芪麦甘猪心汤
汤中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的黄芪,养阴润肺、生津止咳的麦冬,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的甘松,更主要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通经活血、安神生津的人参和散淤止血、消肿定痛、活血益血的田七等中药材,合而炖猪心,有益气养阴、活血复脉之功。辅助治疗气虚血淤、脉律不齐型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
材料:人参、田七各3克,黄芪、麦冬各15克,甘松10克,猪心1个,猪碎骨50克,生姜2片。
烹制:猪心剖开洗净,药材可用煲汤袋入好。一起与猪碎骨、姜下炖盅,加入热开水毫升(约2碗量),加盖隔水炖3小时便可。进饮方下盐,为1人1日分2~3次进饮。
49、防己威灵仙嫩母鸡汤
辅助治疗阴阳两虚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防己为利水渗湿退肿类中药,性平,味甘、淡、能利水、消肿、祛风、止痛,常用于水肿脚气、下肢湿热。威灵仙为祛风湿类中药,性温味辛、咸,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合而煲嫩母鸡,有温肾助阳、益气祛寒的功效。
材料:防己40克、灵威仙10克、嫩母鸡肉80~克、生姜2片。
烹制:中药稍浸泡、洗净,嫩母鸡肉洗净,切块。一起与生姜下炖盅,加入清水毫升(约1碗量),加盖隔水炖约3小时,进饮方下盐,为1人量。
50、丹参麦冬郁金石斑鱼汤
关键词:滋补肝肾益心理气
丹参为理气类中药,能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养心除烦;麦冬为补阴类中药,能养阴润肺、生津止咳;郁金亦为理血类中药,能凉血破滞、行气解郁、化瘀利胆。与健脾肾的淮山炖石斑鱼,有滋补肝肾、益心理气之功,能辅助治疗心气不足、阴亏肝郁型冠心病。
材料:丹参、麦冬、郁金各8克,淮山15克,石斑鱼1条,生姜3片。
烹制:各药材浸泡、洗净;鱼宰洗净,煎至微黄,溅入少许热水。一起与姜下炖盅,加入热开水1毫升(约5碗量),加盖隔水炖约2小时便可,进饮方下盐,为3~4人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