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次于过年的一个节日,你知道乐平人过端午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这个节日最初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后逐渐成为民间大节。端午又叫端阳、重五,是人们十分重视的节日,本地民间有“老望端阳少望年”的民谚。其寓意大致是:少年儿童盼望过年,过年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还有压岁钱;老年人则认为“解了端午粽,寒衣件件送”,不再有受冻之虞了。还有一说则认为成年的当家主事人盼望端午,是因为端午后早稻即将成熟,很快将解除饥荒。不管怎样,百姓把端午与年并列在一起,足见人们对端午的重视,庆端午节是仅次于庆春节的活动,其主要习俗如下:

1

挂艾叶、菖蒲

“端午时节家家忙,艾叶菖蒲挂门上”这是民间由来已久的习惯。艾叶属中草药。李时珍《本草纲目》上载“艾叶可治百病,其功亦大矣”。艾叶入药治病药力大,效果好,还能除毒避邪。菖蒲亦是中草药,根茎可提炼芳香油,具有提神、通窍、杀菌功能。端午来临之际,民家纷纷采集若干艾叶和菖蒲,倒挂在院门、庭堂大门两侧,青翠浓香的艾叶菖蒲提醒人们,端午期间是雨季,虫子多,蚊子多,霉气重,挂上艾叶,菖蒲有驱邪解毒之效。

2

挂香袋

所谓香袋,就是内装雄黄、苍术、甘松、白芷、细辛、丁香粉末的小布袋。清明这天,人们用青、黄、赤、白、黑五色丝线系于小孩的手臂或手腕(男左女右),或挂在小孩胸前,还可置于蚊帐内。香袋内中药味四溢,民间有挂香袋可除霉毒,避邪气、保健康之说。

3

饮雄黄酒

雄黄属矿物质,含二硫化砷,具有化毒解毒之功能。李时珍《本草纲目》上说:“雄黄味辛温有毒,具有解虫蛇毒、杀虫驱痰功效”。雄黄酒是用少许碾成粉末的雄黄和酒而成,成年人只饮少许。因端午节时值炎夏雨季,蚊多虫多,蛇多霉气重,故民间普遍在端午这天,将雄黄酒涂于小孩头额、耳、鼻、手足处,有的洒在屋内墙壁、地角边,这样就可防蛇驱蚊,除霉毒,保健康。

4

端午食俗

端午节吃的东西主要是粽子和面条、蛋等。端午节包粽子,是全国大多数地方的传统。然而乐平人包的粽子别具特色。主料糯米选最好的,配料花样多,或用腊肉、红枣、绿豆,还有碱水粽。碱水粽传统做法是用稻草烧的灰煮沸后,过滤取汁浸濡米。这种粽子,色泽橙香,碱味浓,易消化。百姓包粽子很有讲究,包得大小均匀,四角上下对称,结结实实,宛如工艺品。还有心灵手巧之人包"母鸡带小鸡"的粽子,小孩拎着爱不释手,十分开心。

早餐吃挂面是乐平又一特色。挂面主要产地是众埠、鸬鹚、南港,全手工制作。挂面又长、又细、又白,吃时将面放进沸水煮,待到面略呈透明时用筷子捞出,放入配好油、味精、酱油、醋的汤碗,汤钵中,再在上面放事先炒好的“浇头”(一般为肉片、蛋或泥鳅之类)。其味道鲜美,与其他面条风味迥异。

端午节挞“桐子饺”是乐平饮食文化中可圈可点的独特习俗。桐子饺是用桐子叶或桑叶作外皮,用韭菜拌豆干或苋菜加大蒜籽作馅料制成的饺子。制作时将擦洗干净的叶片摊在手掌上,先舀一小勺调稠的面粉放在叶片上,抹匀后再加入一小勺馅,再将叶片对折包好,放入垫有湿纱布的蒸笼里旺火蒸20分钟左右即熟。这种饺子,与普通的面粉饺味道不同,芳香四溢,德兴、万年、波阳等外地来乐平的人品尝后赞不绝口,近年来已有外出打工的乐平人,先后在温州、永康、深圳、东莞等地推出“乐平桐子饺”品牌,很受欢迎,供不应求。

苋菜包亦是乐平人过端午节的特色食品。过端午,人们普遍时兴包包子,馅料多以猪肉为主。不知从何年开始,城乡时兴用苋菜作馅料,且户户包上百个、几百个。说来也怪,平素很普遍,吃味也不特别好的苋菜,用来做端午节的包子馅料,由于苋菜里加了腊肉、蒜头等,包成的包子愈蒸愈好吃,人见人爱,鲜美爽口,别具风味。

端午节的早餐,有粽子、面条、包子、煮蛋、桐子饺等,花样繁多,中餐、晚餐亦是鸡鸭鱼肉,颇为丰盛,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端午节早、中晚餐,大蒜是必不可少的,均选独蒜,或煮或放鸡、肉内蒸,据说端午日吃了蒜籽,可消毒驱痰保健康。

端午节,亲友之间互送礼物。主要礼物为:包子、粽子、猪肉、扇了等,增进情谊,乡亲友情永固。

5

赛龙舟

龙舟,习惯叫龙船,民间俗称“划龙船”或“赛龙船”。赛龙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水上竞技活动,也是乐平人欢庆端午节最热闹、最开心的活动。龙舟多用上等杉木制成,长三、五丈,底尖,首尾似龙形,轻巧便捷,滑行如飞。每船坐二十余人,划龙船时分两排同向而坐,各执短桨,船尾一人执梢。每船还有3人,一人执旗,一人击鼓,一人敲锣,分工明确。赛龙船时,各村均选身强力壮的后生为选手。选手头扎一色毛巾,身穿统一服装,在一阵锣鼓声和鞭炮声中,选手入船坐定。鼓手双手高举鼓槌击鼓,鼓声节奏铿锵,选手循鼓声划桨,随着“咚咚”的鼓声,桨齐唰唰划入水中,龙船似箭,破浪挺进。沿河两岸人头攒动,欢声,掌声,笑声,喝彩鼓劲声此起彼伏,十分热闹。

乐平境内有乐安河,还有建节水等“一河七水”。沿河两岸共有多村庄,赛龙船已成为盛行久远的习俗。乐平人赛龙船信奉不一,多数地方五月初五进行。接渡周边及其它少数地方则是五月十三或五月二十四举行赛事活动。赛龙船,江南乃至全国基本形式大同小异,然乐平仍有与众不同之处。

乐平赛龙船时兴“披红”“打彩”。“打彩”分两种形式:一为“打众彩”,也叫“赏船”,当年新打的龙船在端午前下水试行时,嫁出去的村女必要回家“赏船”,一般为鞭炮、红布(现为锦旗)、钱物,此外端午那天,如甲村的龙船划到乙村河边歇息。此时,甲村嫁到乙村的女性都会提着鞭炮,拿一大块红绸布到河边,燃放鞭炮后把红绸挂到龙船指挥杆上,以示欢迎。有的还带来粽子、鸡蛋犒劳家乡划船选手;二为“打亲彩”,即女性娘家如有亲属(兄、弟、侄)是龙舟手,必打“亲彩”,一般是红布一条披肩上,再加一块布料,有钱的再加上钱物。若甲村与乙村是华宗或友好村,乙村的村长还率村中头面人物到河边放大鞭炮迎接,有的还在村里备好酒宴,把甲村赛龙船的人全部请进村,陪着喝酒、划拳,非常热闹。

▲邹家社区居民聚餐庆端午

赛龙船时,乐平民众“赛味”特浓。赛前,参赛人员提前将龙船抬到河中,演习数日。比赛当天,村中一面组织人员沿河岸随船奔跑,一路“加油”“加油”呐喊助威,一面组织妇女、儿童备好鞭炮,彩纸屑及吃的东西,迎接赛龙舟的选手归来。若是赛赢了,村头鞭炮阵阵,年轻姑娘们把浸过香水的彩纸屑向他们身上撒去。参赛选手个个神满志得,笑容满面,俨然凯旋的勇士。村里备下酒席,犒劳参赛人员,全村人都沉浸在欢乐、胜利的气氛中。若赛输了,则如蒙奇耻大辱,想方设法下次扳回来。

端午节之后的一星期便到了五月十三,十三之后有二十四。这两天,百姓亦较重视,尤其东南乡民众,和过端午节差不多,也包粽子、划龙船,只是规模稍小罢了。

注:凡属于本







































北京治疗白癜风专科
白癜风有哪些表现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fb/102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