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草皆为药,无山不出云。”作为极具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的植物,许多中药如菊花、芍药、菖蒲、黄芪、丁香等,皆为诗中常客,单单《诗经》《楚辞》中的中药已不在少数,却算不得严格意义上的中药诗。算得上的,要数药名诗。
药名诗多取当归、熟地、益智等字面含义,或以谐音字隐藏药名,或为药名之谜面,或以药名分嵌于词之首尾,读来不觉有回环往复之趣。古来文人多涉猎医书,盖为求文字之乐,诗客骚人多有药名诗传世。《西游记》也多用药名诗,可见此风之盛。时辛弃疾《定风波》邀医生马荀仲同游,词曰“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暗藏木香、禹余粮、石膏、防风等药,相当巧妙。最后“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甘松也是一味中药。
甘松:
当然,穴名与药名一样可以入诗,梁朝编有《针穴名诗》。明朝李梃又作穴位即景诗,每诗合一景,如《野寺》“隐白云中一老僧,大都离俗少人憎,几回太白商丘过,汲取阴陵泉几升。”描写了足太阴脾经5个重要穴位: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
诗专写药性、药理的,确有医家专门研究,称为本草诗。清代的赵瑾叔的《本草诗》、朱东樵的《本草诗笺》,陆典的《本草诗》为此类诗集代表。如赵堇叔写红花:“红花活血味辛温,火焙还教用酒喷。遍体疮疡苗可捣,天行痘疹子须吞。宣通枯闭经中滞,救转空虚产后昏。记取当归常共用,不愁燥粪结肛门。”将红花的性味、炮制方法、功效主治写入诗,清晰明了,易于记诵流传,不失为中医药文化与知识传承的有效方式。文人也做本草诗,苏东坡曾赞薏苡仁:“不谓蓬狄姿,中有药与粮,春为芡珠园,炊作菰米香。”毕竟药食同源,薏仁兼有二妙,诗也清新素朴。
诗词中亦不乏养生、疾病的记载,道家专有养生诗。白居易可谓其中楷模,因手不释卷、酒不停盏,“书魔昏两眼,酒病沉四肢”而患病,曾作诗道:“早年勤卷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颇见眼病之苦,悔恨之切。并进一步详细描述症状:“散乱空中千片雪,朦胧物上一重纱。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僧说客尘来眼界,医言风眩在肝家。”可见当时已视物不清,大概患了近视或者老年性白内障。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饮酒过量可损肝阴,加之年岁渐长,肝肾亏损可发眼疾。诊治经过:“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案上漫铺龙树论,盒中虚捻决明丸。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医生当然建议戒酒,除去功名修心养性,常读眼科专著《龙树论》,并服用眼疾的常用方剂决明丸,乐天当然也继续他“马背仰天酒裹腹”的生活,自然服药无效,考虑采用金针拨障术,即针拨白内障术。乐天诗词,为我们留下了完整的眼科病案。
刘禹锡与白居易书信往来诗词百余首,在《闲坐忆乐天以诗问酒熟未》中劝导他:“案头开缥帙,肘后检青囊。唯有达生理,应无治老方。减书存眼力,省事养心王。君酒何时熟,相携入醉乡”。建议常读医术,减少眼部过度使用,与苏诗遥相呼应,有“生疾不必太忧心,三治七养谨而慎”之句,与现代防治理论一致,可见刘禹锡是当之无愧的养生大家。养生靠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反之,则如王安石所说“忧伤遇事纷纷出,疾病乘虚亹(wěi)亹侵”。
启功竟曾作《渔家傲·咏颈椎病》一首,“痼疾多年除不掉,灵丹妙药全无效。自恨老来成病号,不是泡,谁拿性命开玩笑。牵引颈椎新上吊,又加硬领脖间套。是否病魔还会闹,天知道,今天且唱渔家傲。”生动的勾画出颈椎病给生活带来的困扰。
医院颈腰间椎疼痛科何世磊主任从事刃针研究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刃针疗法领域有很深的造诣。他擅长的“三联一体”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独特的疗效,具有不开刀、不吃药、安全、可靠、恢复快、不复发、无任何副作用等显著特点。
坐诊时间:周一到周六全天。
坐诊地点:燕儿岛路19号市南医院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好医院云南白癜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