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堂中医录端午佳节采百草除百病

都说这端午粽子好,很多风俗您不知道,百草堂跟您来唠一唠。

端午节又称“卫生节”,民间除了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传统习俗,还有许多与防疾除疫、卫生保健有关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洗百草浴、戴香包、挂艾虎、驱五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端午佳节采百草,药茎成熟药性好,药香能除百病灾。

采药,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之传说。又如湖北监利于端午“采百草”,亦采药草之俗。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人们将采回来的百草(香草、野艾草、菖蒲、银花藤、野菊花、麻柳树叶、九节枫、荨麻、柳树枝、野薄荷、桑叶等)煎水沐浴,用以保健和预防疾病。

香草具有芳香开窍、温气血、散寒湿、消毒、防腐之功效。

艾叶浴对毛襄炎、湿疹有一定疗效。

菖蒲叶及根芳香化湿可治恶疮疥癣。水浸剂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外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消除老年斑、汗斑有一定作用。

新鲜的桑叶性味苦、甘、寒,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等功能用它煮水洗澡,可使皮肤变细嫩。

薄荷挥发油有发汗、解热及兴奋中枢的作用,痛的病人洗浴特别有用,还能麻痹神经末梢,可消炎、止痛、止痒,并有清凉之感。夏季常用此沐浴,可防治湿疹、痱子等皮肤病。

野菊花有散风、清热、解毒、明目、醒脑的作用。

黄菊花清热解暑、美容肌肤,最宜脑力劳动者洗浴。

银花藤有清热解毒、通经络的作用,沐浴后,凉爽舒畅,可败毒除燥,治癖效果最理想。

用桉树叶、麻柳叶、九节枫、柳叶、荨麻等草药沐浴,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杀虫止痛、止痒嫩肤等功效。

百草浴不但可以消除疲劳、清洁皮肤、增强皮肤的血液循环,还可预防和治疗痱子、各种皮肤瘙痒、汗斑、狐臭、老年斑、皮炎等皮肤病,并且具有润滑、增白、增香等作用。如用百草汤来洗头,可消除头皮屑;用来浴面,可清除暗疮,防止靑春痘的滋生。

清暑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香浓。浴兰佳节驾飞龙,少年竞渡吊英灵。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传统食俗。粽子多用于祭祀、祭神。由于祭祀屈原纳入端午节的节俗活动中,粽子也从初夏的节令食品演变为端午节食俗,以表明人们祭祀屈原的特别方式。粽子是我们祖先的发明,据专家考证,粽子从创制至今,至少已有上万年历史,在炊具没有被发明之前,已经有了粽子。可见,粽子是早于粥、饭便已出现的古老食品,它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有着丰厚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

从养生学角度看,粽子也是药膳的一种。在中医里,包粽子的苇叶及荷叶均是清热解暑的良药,糯米也具有益气生津、清热的药效。端午节后,便进入了夏季最热的月份。由于苦夏难耐,人们普遍会有上火、中暑现象发生,而此时常吃粽子,确实是药食同源的解暑良“药”。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的南方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祛除暑热、健脾利湿。

艾蒿有着特殊的清香,是一味常用中药材。我国最早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等作用。至今还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新鲜艾叶做成的艾叶糕对祛除暑热、健脾利湿非常有好处。端午时节空气潮湿,而艾叶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民间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民俗。

克制蛇、蝎等百虫。

雄黄酒,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汉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品。雄黄酒需在太阳下晒,有的从五月初一晒到初五。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虽然雄黄酒里含砷化合物,砷元素是砒霜的主要成分,但是少量的砷是对身体有益的。

夏天受虫蛇伤害的可能性大,喝雄黄酒可躲避毒蛇伤害。

滋阴,清肺,治夏季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泄利等病症。

吃咸鸭蛋为端午节又一食俗。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可治夏季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泄利等病症,是夏日食补与佐餐佳品。

预防盛夏季节身体长痱子,祛斑除痘,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我国一些地区在端午节有用大蒜衣泡水用来洗脸洗澡的习惯,取大蒜子外层的薄衣,在端午节的前夜将其浸泡在井水里,并加少量雄黄,浸泡所得的水供节日当天沐浴用。据说端午节用大蒜衣泡水沐浴可以预防盛夏季节身体长痱子,并有祛斑除痘的作用。

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煮食新蒜头,用蒜水沐浴,可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赤白彩造香锦囊,缀之百草扑鼻香,亲人互赠保安康,爱人互赠福寿长。

香包又叫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鸡赶免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有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浴兰佳节挂艾虎,身体安康免病苦。

端五节的上午,要在房门特别是有新生儿的房门上挂“艾虎”。“艾虎”用两个空鸡蛋壳粘在一起,蛋壳上粘些毛发,画成虎形,用线系着,下边再系一串用彩纸剪成的“五毒”形象,象征五毒踩在虎的脚下;或用一个独头蒜系以彩色线,下挂一串“五毒”,叫“蒜艾虎”;或用刚收割的新麦秸编成古代武士用的六角金瓜形,下垂七缕彩穗,叫“麦秸艾虎”。这些艾虎挂在房门上,既是节日点缀,又能辟邪。

五月五日端午日,雄黄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镇异邪。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端午天生毒物狂,虫蛇繁殖易着伤。

驱五毒

五毒衣

五毒饼

农历五月,酷暑将临,瘟疫毒虫滋生,老话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人们把五月初五定为驱赶瘟疫毒虫的日子,驱赶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这五种毒虫,俗称驱五毒。民间避五毒,一般是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等等,均含驱除之意。

五色丝线股成绳,系于臂膀除瘟病,小儿洗澡抛于河,便化蛟龙保安康。

长命缕又名“续命缕”、“五彩线”、“长命寿线”等,是端午节的吉祥物兼饰物。农历五月初五,妇女们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或绒线,拴在儿童手臂、手腕(男左女右)等处;或悬挂于儿童胸前、蚊帐、摇篮。据说,五色丝象征五色龙,可以免除瘟病,使人健康长寿。

美好健康生活敬请







































新媒体运营
北京哪家皮肤病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fb/107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