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0日是传统节日——端午节。古人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可以说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在端午节之际,吃粽子以食疗食补增加营养,挂艾蒿以清洁消毒避邪,喝雄黄酒以加强自我保护,划龙舟以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实为一套系统的养生健身体系。
艾草避毒祛邪
说端午不得不话艾草。它是一种药用植物,艾叶味苦,微温无毒,有温气血、逐寒湿之功,又有芳香避秽之能。端午时节空气潮湿,而艾叶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起到消毒预防疾病的作用。民间有种说法:艾草可以治百病、招百福,挂在门上可以祛除各种毒物,使人身体健康。所以古人称“艾”可以“避邪”,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之说。
此外,端午节常用的中草药还有菖蒲、青蒿、香茅、柚叶等,一起用水煎后当茶饮用,或者泡酒饮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疗效,可以预防疾病。
端午的饮食习俗
古时端午还有饮雄黄酒的风俗。在“本草”中对雄黄的药性早有记载,雄黄性辛温,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功效。因为端午节后即进入炎热季节,各种病菌随气温升高而滋生,此时用雄黄杀虫解毒防病最为适时。
五月五,食粽子。尽管我国南北方的粽子风味、特点和做法不同,但都以糯米和粽叶为主料。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据“本草”中的药性分析,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粽子的配料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小枣、赤小豆、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而火腿、鸭蛋黄、鲜肉等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
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
端午食粽能于清淡中平补,在平补中清化,确实是一个适时的食补、食疗的绝妙处方。当然,食用时也应有所节制,糖尿病者、老人及小孩不宜多吃。
调顺脾胃心肺之气
端午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假如工作压力大,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可导致精神疾患,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夏季养生,宜使脾胃心肺之气调顺。所以除了药物、食疗及平和心态外,也应同时加强运动。全身气血畅通,可增益心肺功能,调理脾胃代谢,通调气血循行,忧郁情绪也随之化开。
端午养生八件事食艾糕养生之道艾蒿有着特殊的清香,是一味常用中药材。我国最早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等作用。至今还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新鲜艾叶做成的艾叶糕对祛除暑热、健脾利湿非常有好处。端午时节空气潮湿,而艾叶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民间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民俗。
佩香囊养生之道小孩多将香囊佩带于胸前,而成人多系于腰间。传统香囊常用配方是:苍术、川芎、香白芷、菖蒲、山萘、甘松、灵香草、冰片等。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苍术等中药的挥发性成分能有效杀灭空气中悬浮的病原微生物,香囊中的药物散发出来的芳香气味能够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提高,SIgA具有较强的杀死病毒的能力,小孩鼻黏膜上SIgA的含量较低,因此最适合佩挂。对流行性感冒、白喉、水痘等传染病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挂摆菖蒲养生之道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有一定防病作用。
吃粽子养生之道从养生学角度看,粽子也是药膳的一种。在中医里,包粽子的苇叶及荷叶均是清热解暑的良药,糯米也具有益气生津、清热的药效。端午节后,便进入了夏季最热的月份。由于苦夏难耐,人们普遍会有上火、中暑现象发生,而此时常吃粽子,确实是药食同源的解暑良“药”。
喝雄黄酒养生之道夏天受虫蛇伤害的可能性大,喝雄黄酒可躲避毒蛇伤害。
吃咸鸭蛋养生之道吃咸鸭蛋为端午节又一食俗。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可治夏季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泄利等病症,是夏日食补与佐餐佳品。
煮大蒜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驱五毒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