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替代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代的中医文献中,就有佩熏草“可以已疠”的记载(《山海经》)。《灵枢》则有用桂心等药渍酒以熨的方药。历代中医名著中,如晋《肘后备急方》,唐《千金要方》、元《世医得效方》、明《本草纲目》、清《理瀹骈文》等文献都记载了芳香替代疗法的使用方式和剂型,并不断继承发展其学术,使芳香替代疗法有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其推广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
香佩法:是将芳香药末装入特制布袋中,佩挂于胸前,藉药味挥发以防治疾病的方法。临床可用生苍术、石菖蒲、川藁本、山奈、甘松、樟脑、冰片、丁香、雄黄各等量,研碎,装作香囊,佩带胸前,7~10天换药一次,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其机理是长期嗅吸药物所散发出芳香气味而起到辟秽除浊的功能,以预防传染性疾病。此外,随着使用药物之不同,香佩法还可治疗咳喘、健忘、汗症、腋臭、水肿、虚劳等症。
香冠法:是将芳香药物制成药帽,戴在头上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临证可用柴胡、吴茱萸、羌活、白芷、钩藤、川芎、桂枝各10g,藁本6g,细辛5g,诸药共为细末,制成棉帽,令病人戴于头上,以治疗慢性头痛,偏于风寒者。“头者,精明之府”,香冠法通过芳香药物直接渗透头部诸穴,发挥药效。随症配方,香冠法可治疗头部及心、脑等方面疾病,如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症等。
香枕法:是将芳香药物置于枕芯之内,或浸在枕套之中,令人在睡卧时,达到防治疾病和延年益寿的一种自然疗法。现代临证可用竹茹、决明子、菊花、桑叶、薄荷、侧柏叶、白芷、川芎、荆芥、丹皮、生磁石各等量,装入枕芯,令病人枕之,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症、冠心病、头目眩晕、眼睛昏花、头风头痛等症。颈项部是药枕疗法的主要施治部位,几乎所有的经络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之发生联系。
香兜法 是将芳香药物研末,用棉花包裹,装入布囊缝好,兜于腹部以治疗某些慢性疾病的方法。临证可用荜茇、干姜各15g,甘松、山奈、细辛、吴茱萸、肉桂、白芷各10g,大茴香6g,艾叶30g,制成药兜,日夜兜护于胃脘部,15天为1疗程,用以治疗虚寒型胃脘痛。腹部有许多重要穴位,如关元、气海、脐中、上脘、下脘等,香药兜法可使药味渗透诸穴,调动经络以维护机体内环境的协调平衡。随着香兜配制药物之不同,还可治疗腹痛、虚劳、腹外疝、不孕症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