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朋友,大朋友,老朋友们,大家好!过了腊八就是年,但小时候总觉得过了腊八离过年还有很远的日子。天天唱着:“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当时不知道什么叫祭灶,也从来没有见过灶王爷长什么样?记得有一次去农村亲戚家,看到他家地锅旁墙上贴着一张泛黄的画,现在想起来,那应该是最早看到的灶王爷和灶王奶了。不过每年祭灶的日子,母亲总会买些灶糖回来,灶糖粘牙粘嘴。母亲总是说:“吃吧,一年就吃这一回。”我倒没觉得什么,拿着灶糖院子里到处转,显摆显摆。我记得很清楚,抓糖的手总是粘糊糊的。
记得祭灶这一天,除了吃灶糖,还要吃饺子,放鞭炮。每次饺子煮熟的第一碗,母亲总是先到屋门口,将盛满饺子的碗高高举过头顶,口中念念有词,非常虔诚的样子。我小不懂事,就问她说些什么,结果被狠狠地训斥一顿。打那儿以后就不敢再问了,到现在也不知道她说些什么,大概是敬神的意思吧。
她们那辈儿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与我们现在的教育不同,过年搞得很神秘,规矩也挺多,看得出她们过年就是敬神祭祖。
灶王爷就是灶神。灶神是中国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所以他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传说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中国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霤五神。中霤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欣)。由此看来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它是一项在民间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祭灶时间(北方为腊月二十三,南方为腊月二十四。)和仪式也有所区别,但通常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在灶王爷牌位前,供上用糖糊或麦糖饴制成的芝麻酥,“祭灶糖”等,再将一些草、豆放在一边以“秣神马”。祭灶人跪在灶王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王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内容多种多样,均为求助祈福之语。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王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并燃放鞭炮,将灶神像从墙上揭下,用灶糖轻轻在其嘴上抹一下,于纸马一起焚烧,高呼“送灶爷骑马升天”,祭祀便告结束。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宋代大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诗》,把祭祀灶王爷活动作了生动深刻的描述:
古代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来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
男儿扎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北宋时祭灶已经很“流行”。人们用煮烂的猪头肉、鲜鱼和豆沙馅粉团作为供品,因为要贿赂灶王爷,所以参与的人不能太多,只能由主家男人主祭,女人一律回避。此时只要供上酒水,焚烧纸钱,就该祷告灶王爷心满意足了。至于家里曾经的婢女打闹、猫狗祸乱、杓长杓短都不用计较了,无论过错大小都不用再管了。当然,还要祈祷灶王爷记住一点,来年从玉皇大帝那里回来时,不妨申请带一些福利之类的,也好“乞取利市归来分”。
其实人们祭灶有糊弄灶王爷的意思,不糊弄他不行,因为他有着很大的“权力”。灶王上天是向玉皇大帝打”小报告“,告您一家人一年里的大事小情,功过是非,他说多说少说好说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切身利益,而且玉帝非常“官僚”,只听他一人的,我们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
晋代葛洪《抱朴子微旨篇》中说:“月晦之夜,灶君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这里是说,作为“一家之主”的灶王爷,在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要上天向玉帝告发这家人的罪状。如果罪大,将要减寿三百日;罪小也要减寿三日。
当然,灶王爷既有往上打“小报告”揭人隐私不光彩的一面,也有监督告诫人们奉公守法,弃恶扬善的积极一面。《敬灶全书真君劝善文》说:“灶君乃东厨司命,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逢庚申日,上奏玉帝,善恶簿呈殿,终月则算。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
因此祭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摆上供品,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灶王升天坐骑的备料。还要把灶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粘上他的牙,粘上他的嘴,让他嘴甜,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并在灶神联上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或者“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字句。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所以俗语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之说。
亲爱的朋友们,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祭灶的习俗会有一些差别。祭灶的历史以及传说也特别的多,由于篇幅的原因,不再一一列举。本人的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欢迎您留言批评指正!也希望您能将本地的祭灶习俗给予留言,以供大家交流学习。谢谢您的收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