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横斜,古人与梅花香华夏香学梅花香讲座

中国人喜欢梅花,热爱梅花,称梅为人间尤物,称梅为天下神奇。

几度溪桥恋影香,冲风冒雨也思量。

尽教人笑成梅癖,死不将诗到涤棠。

《梅癖》宋赵时韶

古人爱梅,即爱其之色,亦爱其之香,更爱其之品格。梅虽作为自然界中的植物,但却投射了人类美好的情感追求,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无一不是高尚人品与清高格调的象征。

时值岁末,梅花待开,让我们步入芳丛,步入古人的精神世界,看疏影横斜,闻暗香浮动~

寿阳公主梅花香:“甘松半两,白芷半两,牡丹皮半两,藁本半两,茴香一两,丁皮一两不见火,檀香一两,降真香二钱,白梅一百枚,右除丁皮,余皆焙干为粗末,磁器窖月余,如常爇。

《香乘》

提起梅花香,不得不说起寿阳公主。《太平御览》记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某年的正月初七,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与宫女们在宫廷里嬉戏。等到寿阳公主乏了,便躺卧在含章殿的檐下小憩。这时恰好有一阵微风吹来,盛开的梅树摇曳缤纷,漫天花雨之中,偏偏有那不安分的一朵飞到含章殿的檐下,落在公主的额头。小憩的公主并未察觉,直到梦醒梳妆才发现眉间已留下淡淡梅痕,拂之不去。”

这眉间的雅致,成就了寿阳公主的一段传奇。从此她被认为是正月的花神,梅花的化身。而寿阳公主也确实嗜梅如命,曾以上等檀香配以甘松、白芷、白梅等经秘法炮制、窖藏制成梅花香。

陈敬《陈氏香谱》中记“韩魏公浓梅香”:

黒角沉半两、丁香一分、郁金半分(小者,麦麸炒令赤色)、腊茶末一钱、麝香一字、定粉一米粒(即韶粉)、白蜜一盏。右各为末,麝先细研,取腊茶之半,汤点澄清调麝,次入沉香,次入丁香,次入郁金,次入余茶及定粉,共研细乃入蜜,令稀稠得所,收砂瓶噐中窨月余取烧,久则益佳。烧时以云母石或银叶衬之。

宋代韩魏公韩琦钟爱浓梅香,后来经黄庭坚、苏轼等人传播,在文人之间广为流传。黄庭坚评价浓梅香“一炷焚之,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周紫芝《汉宫春》小序中评价浓梅香:“恍然如身在孤山,雪后园林,水边篱落,使人神气俱清”。韩魏公浓梅香还有个名字叫“返魂梅”,是黄庭坚所取。黄庭坚认为“浓梅香”未能彰显梅花的清幽,而改为“返魂梅”。

黄亚夫野梅香(武):降真香四两,腊茶一胯。将腊茶制成碎末,加入井水一碗,与降真香一同煮至水干。筛去茶,将降真香碾成细末,加入龙脑半钱,调和均匀。将白蜜炼熟,调成香剂,制成鸡头米大小的香丸,或者散烧。

黄亚夫野梅香,以降真香为主香。与以沉香为主的梅花香相比,野梅香更为甜腻。各种梅香均属不同香型,各有独特香韵。

炉里梅花香正浓

雅居常爇锦熏笼

且留馥香沁汝心

共言佳话罗浮逢

本周六,以梅花香为主题的华夏香学讲座圆满结束!到场香友都化身为罗浮仙子,在华夏凝香荟度过了馨香温暖的一个下午。

本次华夏香学讲座,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北京中药炮制技术博物馆馆长崔老师到场,与华夏凝香荟创始人钟老师共同为大家普及了香药同源的文化内涵。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

//中外香友齐聚一堂,共制一炉暖香

//习香药,制梅花香饼

本次华夏香学讲座圆满结束!

中国香文化的精髓部分是合香,能让香文化持久下去且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合香文化一定是要全力去推广的,合香合的是香与药,香药本为同源,如何让香文化正本清源,如何让更多的喜香人真正认识香药,并通过最为直观的方式学会合香,将香药文化能够实际应用到生活中,这才是未来香文化发展的真正大道!再次感谢北京中药炮制技术博物馆馆长崔老师!期待下一次的香遇~

下周华夏香学讲座预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fb/194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