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的饮食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715/5544833.html癌症的中医论治思路和临床实践试读: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病症。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全球癌症报告》显示,在肝癌、食管癌、胃癌和肺癌四种恶性肿瘤中,中国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随着人均寿命不断延长、环境污染加剧、生活方式的改变,患癌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中医药在延缓肿瘤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的优势,使我国形成了特有的抗癌模式。在接受中医治疗的过程中,部分癌症患者获得了减轻痛苦、延长寿命的临床效果。
程剑华教授从事中医肿瘤临床、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上千份医案和数百首经验方。程教授所著的《癌症的中医论治思路和临床实践》,总结了其数十年的中医肿瘤临床经验和临诊心悟,针对肿瘤现行治疗的盲点,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在临床上运用中西医智慧,突破现代医学治癌的局限,达到更佳的治癌疗效。
程教授在书中首先阐述了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切入点和优势;其次配合医案展示了中医论治思路,且医案都是以中医药治疗为主,没有手术、化疗和放疗的,或是手术后复发转移的不愿化疗、放疗的癌症患者的临床诊治医案;让读者分享他的临诊心得体会。
程教授认为:在治疗癌症方面,中医药是对现代医学的重要补充和替代,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不足之处就是中医药治疗癌症的切入点和优势。程教授尤其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调节;强调实施个体化治疗,重视病人的主观感受与提高生活质量;认为中医治疗癌症的临床特色是“带瘤生存”;重视中医“治未病”在防治癌前病变、癌症术后并发症、癌症术后复发转移等方面的应用。
人的一生都是与疾病共存的。对于癌症,短期内不会出现人们所期望的治愈方法,但是把癌症的危害缩减到人们能承受的一种慢性病状态,具有现实意义。《癌症的中医论治思路和临床实践》是程教授运用中医治疗肿瘤的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结晶。其不懈努力的探索精神,值得同道学习和借鉴,故乐为之序。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教授年5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序二
癌症为威胁全人类健康的病症。《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指出,全国癌症新发病例约为.3万例,因癌症而死亡者达.6万例。癌症也是香港的头号杀手,在年就有近人死于恶性肿瘤。随着人均寿命不断延长、环境污染加剧、生活方式的改变,患癌的人数亦越来越多。香港作为中西文化、中西医学交汇之地,除了会透过手术、放疗、化疗或靶向药物等西医方法治疗癌症之外,亦有不少癌症患者会服用中药,以务求改善体质,在增强治癌效果的同时,减轻因手术及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程剑华教授所著的《癌症的中医论治思路和临床实践》一书,总结了他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和临诊心悟,论述如何在临床上揉合中西医智慧,达到更佳的治癌疗效。
程教授从事中医肿瘤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多年,亦是中文大学香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所专业顾问,他始终致力于中西医于癌症治疗上的结合。书中,程教授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中医角度论述中医药治疗癌症的思路。他认为在癌症治疗上中医药能担当补充和替代治疗的角色,并针对现行治疗的盲点,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突破现代医学治癌的局限。
在书中,程教授从中医治癌的优势(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临床特色进行阐述,并结合病案,系统讲述中医治疗各类肿瘤的方法。他尤其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全身整体调节;强调“个人化治疗”,重视病人主观感受与提高生活质量;强调中医治疗癌症的临床特色就是“带瘤生存”;强调癌症是“慢性病”的观点,并列举中医药治疗中、晚期癌症的优势。《癌症的中医论治思路和临床实践》融汇了程教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肿瘤的丰富临床经验和体会心得,尤其强调灵活运用中医药治癌。这本书对从事癌症治疗的医务工作者、癌症患者及其家属而言,的确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书,让大众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特为本书作序,希望在抗癌路上,我们能够与您共同努力,送上最深切的祝福,让您安心、抒怀。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医学教授 沈祖尧年12月于香港中文大学序三
癌症是可以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的多种疾病的总称,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癌症病人越来越多,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RAC)《柳叶刀?肿瘤学》的报告:全世界癌症病人预计将从8年的万人增加到年的万人,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
我国最新年报显示:9年癌发生率.91/10万,每年约有余万新发病例,采用手术治疗的约20%,有1/3的病人接受放疗(电疗)、化疗、内分泌、生物免疫或靶向治疗(标靶治疗),超过半数的病人接受包括中医药的综合治疗。前不久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我国全部癌症5年生存率为30.9%,整体生存率处于较低水平。在接受中医药治疗的过程中,有部分病人获得减轻痛苦、延长寿命的临床效益。由于中医药在延缓肿瘤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特有的中国抗癌治疗模式。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癌症论述为慢性可控性疾病,把癌症当作一种慢性病,让患者与之长期安全地共处,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生命质量,这种观念正在被国际医学界所普遍接受。人的一生都是与疾病共存的,对于癌症,短期不会出现人们所期望的治愈方法,但是把癌症的危害缩减到人们能容忍的一种慢性病状态,可能更有现实意义。
程教授从事中医肿瘤临床和科研及教学工作3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将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和临诊心悟编著成《癌症的中医论治思路和临床实践》一书,从中医的角度来论述治疗癌症的思路,认为中医药是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补充和替代,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不足之处就是中医药治疗的切入点和优势。作者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等临床特色来进行阐述: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调节;强调个体化治疗,重视病人主观感受与提高生活质量;强调中医治疗癌症的临床特色就是“带瘤生存”,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临床表现为“带病生存”的治疗策略有相似之处。主张癌症属于慢性病,则中医药治疗应该是全程参与,而不是最后的选择,中医药治疗对中、晚期癌症患者将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本书可供中医肿瘤和中西医结合肿瘤医务工作者临床实践时借鉴和参考。
故为此书作序。全国名中医、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中心主任周岱翰乙未年于羊城前言
我从事中医肿瘤临床和科研及教学工作数十年,积累了上千份医案和数百个经验方,其中有纯中药治愈的十余例癌症患者(包括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淋巴瘤等),纯中药治疗好转存活5年以上的有数十例多种癌症患者,其中有近百岁的晚期食管贲门癌患者用纯中药治疗好转至今已存活6年。对肿瘤治疗刻骨铭心的经验和体会,一直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整理成书出版,这是我毕生的夙愿之一。但这些年每日工作忙忙碌碌,每天要诊治上百的患者,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整理撰写。年5月退休后应聘来到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工作,有幸认识了香港众多的专家和学者,他们热情鼓励并支持我撰写。在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下,我终于下定决心整理和撰写临床经验录。
为撰写本书,我查阅了上万份中西医医学文献,力求内容新颖,实用可行,既能反映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体现现代医学诊治肿瘤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的优势,与时俱进。又要指出现代医学诊治肿瘤的不足和盲点,还要突出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点和优势并能启迪中医治疗癌症的新思路,因此,本书的撰写始终贯彻一条主线:中医药可以治疗癌症,中医药治疗癌症是现代医学治疗的替代和补充,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盲点就是中医药治疗癌症的优势和切入点。如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低度恶性的前列腺癌、惰性淋巴瘤、“三阴性”乳腺癌、癌前病变以及不愿或不能手术、放化疗的老年或晚期癌症患者都是中医药治疗癌症的优势和切入点。
遵循这一主线,本书所选的近百份医案、数十个经验方以及临诊心悟等都是围绕此而撰写的。对医案的要求之一就是必须是以中医药治疗为主,没有手术、化疗和放疗的肿瘤患者或是手术后复发转移的不愿化疗、放疗的癌症患者。要求之二就是病案数据完整,治疗全过程有纪录,治疗前后有影像学检查对比,要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和偏倚。这样才能真实反映中医药治疗的效果,让人信服。最后根据本人的临床实践经验和体会,阐述临诊心悟和辨证用药特点。并点出每个病种的中医药治疗的切入点和优势,使人觉得合理、实用及符合实际状况,启迪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新思维和新思路。程剑华 年5月于香港中文大学第一章肺癌第一节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切入点和优势
现代医学治疗肺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新的药品不断出现、治疗手段不断更新,尤其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运用,[1]被称为肿瘤内科治疗的里程碑。但西医在肺癌的研究中存在许多的盲点,西医治疗的盲点就是中医药治疗的切入点和优势。一、中医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是中医药治疗的切入点之一
肺癌的发病率日益升高,已成为中国及欧美国家的首位疾病。肺癌的发病高峰年龄为70~74岁,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又占肺癌总数的80%~85%。在肺癌患者中,老年肺癌患者占绝大多数。有统计表明65岁以上的患者超过70%,70岁以上的占30%~40%,80岁以上的占10%。据美国一份流行病学资料证实,在发达国家确诊为肺癌时的中位年龄男性是69岁,女性是67岁。近10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50岁以下的年龄组已经[2]减少,而70岁以上老年组病人在增多。
老年肺癌患者全身器官退化、功能储备力下降、多病并存、机体反应不敏感,同时老年患者有复杂的心理变化,易悲观厌世,其临床[3]特征及治疗有其自身特点,如何面对高龄、高发、难治的病人群体,已成为当前医务界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