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哪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2776.html
马上就是端午节了,但是端午节要怎么过,你知道吗?
您是嗷嗷待哺的小娃,还是青春活力的青年,还是成熟稳重的中年,鹤发童颜的老年?不论您是哪个年龄阶段,端午节都有适合你的渡过方式,记得对号入座哦!
这么多的端午活动都是你的!
民俗活动:一包粽子习俗传承
端午节的饮食习俗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吃粽子。它是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诸国。端午,抽出一点时间,和家人一起,学习怎么包粽子,老人教年轻人,大人教小孩,一代一代,一辈一辈将传统的文化传承下去,让中华的文明在时间的逆流中同样能够经久不衰。
粽子最初是用作祭祖及神灵,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从粽子的古称“角黍”可溯其源。“黍”原为中国北方的一种农作物,五月成熟。古人用菰叶包上黍米,成为类似祭坛上牛头的形状,作为祭品,称“角黍”、“角粽”。东晋范注《祠制》中说:“仲夏荐角黍。”说明当时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灵的习俗。但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则是在晋代,这一时期,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民俗活动:二画额镇邪、避毒物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民俗活动:三戴香包防病健身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戴香包颇有讲究。
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小孩:戴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
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民俗活动:四挂蛋逢凶化吉
同粽子一样,鸡蛋也是端午节的重要食品,有健身之效,包括鸡蛋、鸭蛋、鹅蛋。端午早晨孩子还没出被窝时,大人就把蛋送到孩子嘴边。白天孩子们还要在胸前挂一个用网袋装着的鸡蛋或鸭蛋,以祈一年中逢凶化吉、平安无事。民间相传吃蛋生心。因为蛋形如心,民间普遍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同时,蛋也很有营养,健身强体,补充人体所需蛋白质。
从前,每逢端午,瘟神总要下界传播瘟疫害人,而且受害者多是孩子,轻则发烧厌食,重则卧床不起。女娲听说此事后找到瘟神说,今后凡是我的嫡亲孩子,你不许伤害。瘟神不敢得罪女娲,就问,你有几个孩子在下界。女娲说,我的孩子有很多,这样吧,我在每年端午这天,让我的孩子们在衣襟前挂一个蛋袋,凡是有蛋袋的孩子,你都不能伤害。又到了端午,瘟神下界,看见每个孩子胸前都挂了一个蛋袋,里面装着煮熟的蛋。瘟神以为都是女娲的孩子,不敢动手。就这样,端午节挂蛋袋的习俗逐渐流传下来。
民俗活动:五长命缕避灾除病
长命缕,端午时节的佩饰,五彩斑斓,色彩艳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饰品之一。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
民俗活动:六挂艾草驱邪却鬼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民俗活动:七饮雄黄酒避毒虫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
民俗活动:八沐兰汤驱除晦气
沐兰汤,是汉族节日端午节的一种卫生习俗。首先一身着汉服的女性端着一盆艾叶水,人们排好队依次走到主祭面前,主祭用菖蒲草沾盆里的水,在参加活动的人双手、额头、脖颈轻轻拂拭一下,以示驱除晦气。
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上面的习俗活动方式您都记录好了么?怎么样,想好怎么和家人朋友一起渡过一个有意义有文化有内涵的端午节了么?让我们的端午节充满了古老的民族特色和原始的味道。美好的一天,从现在就开始计划!
包粽子图解,收好不谢!来源
重庆周末去哪儿又见炊烟有机农场
大家都在看奉节“溜索”法官的一天
为了学子们顺利参考县领导今日连赴三校他们一致要求......
县委书记杨树海心系群众到任第一天就去了这些地方
官方媒体
权威发布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