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海南陵水馆展示的无土栽培蔬菜(年12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培育瞪羚企业、锻造产业链条、加速产业融合……岁末年初,《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海南省,瞄准绿色健康农业新理念,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工业化生产、互联网营销、现代物流配送等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满足市场不断升级的需求,绿色农产品、互联网小镇、生态田园旅游正在引领海南农业新时尚。
比如,上月结束的海南冬交会,共完成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畜牧业产品、渔业产品、林业产品销售订单宗,金额.26亿元,较上届增长32.3%。与此同时,订单数量却同比减少36%。数据一增一减,折射出海南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因这场正在推进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在质量和效益的积极变化。
海南省农业厅市场与信息处处长林伟向本刊记者表示,这些年海南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在解决农产品丰产滞销方面成效显著,全产业链发展让农产品“种出来烂在地里”的情况越来越少,“尤其是通过加工延长了农产品储存时间,破除了长途运输的物流和冷链壁垒,创新研发则保证产品品质、提升附加值,对品牌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主管部门干部和专家认为,精深加工仍是海南农业发展的一块“短板”,海南提出着力培育家骨干加工企业,推动加工企业向加工园区集中,力争“十三五”末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亿元,“未来,还将不断做强做专产业链条,丰富产业业态,用现代农业理念挖掘更大附加值。”
“瞪羚群”引领热带高效农业
一株株植物看似普普通通,摘下一小片叶子,立刻散发出各种浓郁的香气……这些奇异的芳香类植物有着独特的名字:罗勒、百里香、迷迭香、甘松……芳香类植物不仅可以替代各种人造香料,加工成芳香茶、驱蚊剂、低热量糖果等,还能提炼出价值不菲的香精。
这是《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年元旦在海口市南渡江边“香世界庄园”看到的景象。农庄总经理陈宝迪告诉本刊记者,“别看我的农家乐不大,年接待游客超过了18万人。”原因就是这些芳香植物。农庄不仅展示了几十种芳香植物,同时展出销售几十种芳香类产品,解决了多个周边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多户。
据介绍,普通的芳香植物,亩产在1万元上下,稀缺的芳香植物比如紫苏,每亩仅销售原材料也要四五万元,简单的深加工之后,每亩收益超过10万元。再比如哈根达斯等品牌冰激凌需要香荚兰来制作香草口味的冰激凌,香荚兰一根枝条市场收购价就要七八元,经济价值极高。农庄负责人钟其秀说,“芳香产业是朝阳产业,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作用会越来越显著。”
乐东县佛罗镇的普英洲花卉园艺公司的热带农业也搞得风生水起。该公司成功移栽的非洲金钱树,亩产值在市场高峰期达到三十几万元,现已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区市场。公司负责人张香秦介绍说,年乐东金钱树出口预计达到0万美元以上,已成为乐东农业产业化的“领头羊”。
同样的故事还有年销售额连续几年超过10亿元的海南澄迈县翔泰渔业,与多所高校合作突破了罗非鱼养殖与深加工技术难题,成长为全国最大的罗非鱼养殖企业。每天加工的鱼类超过吨,带动了冷链、物流、包装、饲料、育种、养殖等多个产业链条,与翔泰相关的就业人员总共达到12万人。
以往被当做垃圾扔掉的蟹壳、虾壳,如今被海南正业集团提取出了价值不菲的生物农药与肥料“海岛素”,经过8年技术开发,取得国家“”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10多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该集团的“海岛素”系列产品被主管部门在全国推广,年销售额逐年大幅提升。
“瞪羚”是一种善于跳跃和奔跑的羚羊,业界通常将高成长中小企业形象地称为“瞪羚企业”,一个地区的“瞪羚企业”数量越多,创新活力越强,发展速度越快。本刊记者在海南岛多地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海南的热带高效农业领域,就活跃着一批瞪羚企业,打出了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名气,正在成为农业领域一只只擅长跨越的“瞪羚”。
农业产业链“开枝散叶”
在年12月举办的冬交会上,琳琅满目的海南农产品让来自大江南北的客商们争相追捧。凭借全产业链条、多业态的优势,这届冬交会签约金额突破亿元,同比增长3成以上。
冬交会期间举行的优质农产品采购暨单品竞购会上,首次邀请19家全国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负责人现场进行网上定购海南农产品,不到一小时就采购25种主要农产品共万吨,总成交额达.96亿元。
“三亚南鹿莲雾、澄迈桥头地瓜、北纬十八度红心火龙果、陵水美月西瓜等7款产品不到半个小时就被抢购一空。”海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黄正恩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品种丰富的优质、特色海南农产品逐渐成为市场主角。
冬交会优电联盟优质农产品采购暨单品竞购会,农产品采购成交额达.96亿元。符苗摄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海南将调减甘蔗、水稻等传统低效产业,适度稳妥调整橡胶产业,大力提升热带水果作物、特色经济林、林下种养等特色高效农业,扩大优质高效农产品供给,到年甘蔗等亩均收入元以下的低效产业基本退出,亩均收入0元以上的特色产业形成规模。
白沙绿茶、姜茶、生态米、南药、陨石岭咖啡、红心橙……农产品精致的包装上统一运用“白沙生态农业”标识,注入山水黎乡文化元素,给产品深深烙上“生态印”、“文化印”。位于海南中西部山区的白沙近年来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重点扶持绿茶、南药以及特色养殖等特色产业,先后涌现出十几个系列上百种生态农产品。
罐装清补凉、热带果蔬干、屯昌黑猪香肠、熟食文昌鸡、单冻鲜果……除了生鲜产品,在本届冬交会上,企业研发的加工产品也为一大亮点,海南省内家各类加工企业分布在十多个展区中。
冬交会期间,潭牛文昌鸡展柜常被人流围得水泄不通。“4天销售额超过47万元,其中近三分之一来自加工产品。”潭牛文昌鸡屠宰加工厂厂长周宏伟介绍,为了扩大产品销路,企业投资建设了种鸡基地、屠宰场、冷冻加工中心和熟食加工厂等全套产业链,海南“四大名菜”之首文昌鸡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全国消费者的餐桌上。
林伟表示,通过加工延长了农产品储存时间,破除了长途运输的物流和冷链壁垒,创新研发则保证产品品质、提升附加值,对品牌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精深加工仍是海南农业发展的一块短板,海南提出着力培育家骨干加工企业,推动加工企业向加工园区集中,力争“十三五”末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亿元。
产业融合腾飞高效农业
沿着海南西线高速公路行驶至新盈互通,路边不远处,就是儋州市光村雪茄风情小镇。这个年落地,集烟叶种植、雪茄加工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光村雪茄项目已经成为海南热带高效农业三次产业融合的新案例。
从第一产业看,雪茄烟叶种植项目促成当地农民告别水稻、花生、甘蔗等传统农业种植,引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从第二产业看,光村镇正打造中国雪茄精深加工原料基地,目前已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雪茄系列烟叶品种,填补了我国高档雪茄烟叶长期依赖进口的空白;从第三产业看,依托雪茄文化和雪茄风情主题,为儋州乃至海南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元素。
种植大户陈光汉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每茬烟叶从种植到采摘,只需3个月。年他首次种植了亩雪茄烟,3个月内就赚了8万元,“种植雪茄烟叶的收益,比我年以前种植一般传统农业增收5倍以上。”
除了种植大户,普通村民也在雪茄项目中增收致富。雪茄产业落户光村以前,当地农民人均月收入约元,如今农民人均月收入超过元,吃上“旅游饭”的数百户农民直接受益。海南建恒哈瓦那雪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爽泾告诉本刊记者,该项目落户光村五年多以来,很好地落实了精准扶贫,实现了农民收入翻倍增长。近3年来,光村雪茄烟叶基地共为烟农增收1多万元。
如果说儋州雪茄风情小镇是海南“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的典范,那海口市秀英区石山互联网小镇则是“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另一张靓丽名片。该镇依托于当地特有的地质条件,发展石斛、金银花、壅羊、山鸡等特色农业,包装、打造一批石山互联网农业名优产品。同时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了电商平台,建立了大数据管控中心,逐步建立从农资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海口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火山石斛园
采访中,相关农业专家向本刊记者表示,提高热带农业供给质量,海南要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产业体系,“农村二三产业向特色农业小镇和产业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载体、新业态,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在海南多点开花。”
与此同时,海南的休闲农业市场逐渐从单一餐饮功能向休闲、食宿、教育、体验等多产业一体化经营转变,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投资。截至年底,海南休闲农业企业已发展到家,营收初步统计达12亿元,带动就业3.3万户,实现人均收入近2万元。(记者邓华宁罗江吴茂辉)
来源: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
关于海南农信通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政策法规、新闻快讯、农业科技、价格行情、农事气象等信息,满足农产品的产供销、农村政务的管理等的信息发布平台。
亲,想了解以往推送的内容,可查看历史消息。如果觉得“海南农信通”湖北白癜风医院节假日白癜风专家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