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人怎么过端午节快来了解一下

来源:西宁网络电视台综合青海日报、西宁晚报

河湟小调“绣荷包”

哗啦啦钥匙响,打开个牛皮箱

取一张连红铰一个荷包样

一铰上石榴花,二铰上牡丹花

三铰上老鼠儿拉呀吗拉西瓜

四铰上芍药花,五铰上凤仙花

六铰上竹叶儿闹呀吗闹梅花

七铰上七莲花,八铰上八翠花

九铰上高崖上山丹丹儿花

十铰上十样景,姑娘记在心

随后么铰上个冬夏长青

上街跑下街,没有个丝线买

专等个南洋的张货郎哥哥来

绣过了个十景桥,丫环把手招

我家的姑娘买线绣荷包…

看着别致精巧的各色香包

听着婉转悠扬的河湟小调

你是否想起了记忆中

那些佩戴着奶奶做的香包

无忧无虑嬉戏玩耍的童年?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海东市平安区平安广场对面便会出现一条香气袭人的“新街”,这条街到五月初五又会突然消失,直到第二年又悄然出现。与其说这是一条新街,倒不如说这是一条新街市更恰当,一条由青海阿奶们自发组织形成的“香包街”。

端午佳节的前一个月,心灵手巧的阿奶们带着自己埋头一年辛苦做得各色香包,来到平安广场对面的步行街区进行售卖,这样的售卖已经持续了十多年,而阿奶们的队伍也由最初的三五人变成今天的三四十家。久而久之,“香包街”就形成了。

端午节佩戴香包,是自古以来的习俗,也是青海的一大传统特色文化。香包,又叫香袋,有的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有的用碎布拼接缝补而成……这些香包内装有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等制成的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关于缝制香包,青海的阿奶们也有一份专属于自己的智慧和喜好。有代表平安喜乐、家庭和睦,吉祥如意、夫妻恩爱的荷花、桃子、石榴等形状的香包,也有如老虎、兔子、马、小老鼠等孩子喜欢的各类动物形状的香包。这些香包不仅精致美观,而且寓意美满,用青海话说就是“讲究得很”!

来自平安东村的辛奶奶在香包街摆摊已经二十多天了,在辛奶奶身旁一个类似“丰”字形的货架上,挂满了各色样式的香包,有莲花、十二生肖、葫芦、元宝、苹果、金鱼、蝴蝶等,加上绣上的平安、如意等词语,显得喜庆而吉祥,辛奶奶现场也在拿着针线布条缝制新香包。“我从小就喜欢香包这类手工艺品,现在出来卖香包一方面是对自己制作香包收益的自信,另一方面也是想把这些优秀的手工艺品传承下去,我在这儿已经卖了七年香包了。”辛奶奶说。

香包街上,许多市民正在选购符合自己心意的香包。有结伴出行的尕媳妇们,也有抱着孙子的老奶奶……色彩绚丽、香气袭人的香包还吸引了来来往往不少游客的目光。来自海南的童玉是一名应届毕业生,毕业旅游她首选来了青海。“没想到能买到漂亮又实惠的纯手工香包,带回去给朋友,她们一定很喜欢。”童玉说。

在平安区的街头看到如此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香包街,这不仅是对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的一种传承发展,更是一道靓丽的街头文化风景线。现在,大家越来越喜欢原始质朴的纯手工艺品,这些独一无二且每一个都是老人用心制作出来的香包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香包的制作也不断发展,香包不仅仅是一个端午节的特色手工,一个节日的象征,也将作为旅游纪念品等,拥有更多的市场。

看着这么多漂亮的荷包,小编真是爱不释手,现在就来介绍一下我们青海的香包···

咱青海的传统香包,

是用彩色的绸缎缝成,

然后将棉花、香料等填入其中,

最后缝上珠串,

且配有各色丝线制作的流苏,

花样繁多,

观赏性很高。

香包有“羊心儿”、“石榴儿”、“圆包儿”、“莲花”、“绣球”等基本款;

还有“小猴子”、“金鱼”、“小兔子”、“白鸽”、“孔雀”等创新型的小动物香包;

而香包里装的香草,

是种只有春天初长时才有香味的草,

它淡淡的香草味能让人身心愉悦。

佩戴各种各样的香包儿,

从前主要是为了驱邪、消毒和避疫。

现如今

它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片来源:张海雯摄

锁儿线

锁儿线是将五种颜色的丝线搓成一股细彩绳,

栓在我们的手腕、脚腕上,

以祈长命健康。

图片来源:张海雯摄

端午节

吃凉面、戴香包、插杨柳、戴锁儿线…

都是青海端午节的习俗

除了这些

你还知道青海过端午有哪些习俗吗?

今天小编还整理了一些

青海过端午的习俗,

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插艾叶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在门上悬艾叶、杨柳。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拌凉面

油津津的干干的面条上浇满了油泼辣子、调了水的蒜泥、调上点韭辣儿,拌上盐、味精、酱油和少不了的醋。那才是正宗的“青海味儿”。

烙韭盒

韭菜盒子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羊肉和韭菜烙,把羊肉切成肉末,和韭菜拌在一起做馅,烙出来的盒子就叫羊肉韭盒。如果没有羊肉,就用鸡蛋和韭菜烙,就叫鸡蛋韭盒。

吃地软儿包子

青海人过端午节还喜欢蒸一种包子,就是地软儿包子。地软儿又叫地皮菜,是生长在山中的一种野生菌类。只要下过一场雪,山里的地软儿就会膨胀起来。有经验的农村妇女,就会提着篮子,到山上捡拾地软儿。只要有耐心,一天便可拾满满一篮子。地软儿拾回来后,放在阴凉处,自然风干。到了五月初五端午节,妇女们便拿出这些地软儿,重新泡发,清洗干净。配上肉末、粉条和少许韭菜,蒸出来的包子就叫地软儿包子。

戴香包

戴香包是青海人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但如今会做传统手工香包的人越来越少。端午节前,走街串巷、手持香包架的老艺人,香气袭人的香包给商业气息浓郁的端午节市场,注入一股暖人的乡土气息。

戴锁儿线

每当到了端午,青海人都会系“锁儿”线(用彩色丝线系在脖子、手腕和脚腕)。锁儿线,有的地方叫“锁儿”。这锁儿线,要一直戴到农历六月初六,再把手腕上的锁儿线剪下来,丢在水里,让它带着这一年里所有的疾病和灾难,漂得远远的。

插沙枣花

每当端午节时,沙枣花是最受欢迎的东西。在家里插上一束沙枣花,推门而入的那一刻,一阵清香袭来,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吃甜醅子

甜醅是用青藏高原耐寒早熟的粮食之一青稞加工而成的一种风味小吃。群众中有句顺口溜:“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两碗能开胃,三碗四碗顶顿饭”。它具有醇香、清凉、甘甜的特点。吃时散发出阵阵的酒香。夏天吃它能清心提神,去除倦意;冬天食用则能壮身暖胃,增加食欲。

除了这些小编还整理了一些

端午的小知识给大家

希望数不管过了多少年,

每一年的的端午节,

人们依然能看到孩子们背着一针一线

亲手缝制出来的精美香包在街上奔跑玩耍。

推荐阅读

投票

属于青海人的世界杯看球(脸)指南,你支持哪个队!

青海人,这份端午节出行天气请收藏!

责编/胡贵龙技术/刘波实习/何倩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yx/178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