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有名的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这种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驱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工艺品。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就有人佩戴香囊以避除秽恶之气,确保自身健康的习俗。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它能芳香开窍、预防疾病,在春夏相交之际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囊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
香囊常用的是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含有较强的挥发性物质,也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因此民间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香囊有长方形、正方形,也有三角形、棱角形、鸡心形、菱形等,上绣有花、草、虫、鸟及罗汉钱等,款式极为精美,给节日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佩戴香囊颇有讲究,一般系于腰间或肘后之下的腰带上,也有的系于床帐或车辇上。三国魏朝繁钦在《定情》中诗云:“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唐朝同昌公主的步辇缀五色香囊,每出游芬香满路。由于奇特香料多来自外国的贡品,朝廷还把香囊作为赏赐之物。佩带香囊之俗,也在民间盛行。“榴花角黎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珠门。”这首古诗是描述当时人们欢度端午佳节的种种习俗。端午节前后,人们除了吃棕子、插艾叶以外,还要给孩子们带上香囊。
胡庆余堂的香袋历史悠久,是杭城最早制作香袋的药堂之一,而且也是香袋品种最多的一家。胡庆余堂香袋由名医馆的中医专家参考传统香袋的经典药方,研发出胡庆余堂独特的香袋药方,然后由执业药师根据处方的要求,将精选出来的丁香、香草、白芷、甘松、苍术等十多味道地中药材打成粉,装进桃花纸包内。别小看这么一层薄薄的桃花纸噢,其目的一方面将药粉融为一体有效散发出悠悠药香,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药粉掉出来被不懂事的小朋友玩耍,避免粉末进入眼睛,小小的改变彰显的是对顾客的用心,最后由经验丰富的工人加入棉絮缝制而成。平时不用的时候要把香囊密封,不要让香气挥发光,一只香囊的气味效力一般可持续数月之久。
从中医角度来看,到了春末夏初的一个时间,气候明显转暖,蝇虫飞动,瘴气上升,疫病萌发。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一些香囊香粉,挂在胸前或至于房中,以作驱虫祈福之用。
田艺
副主任中医师
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慢性疾病,主治肝胆疾病,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病的防治,对脂肪肝,肿瘤,咳嗽病,失眠症的中医调治颇有经验。
坐诊时间
三门诊:周一上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