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灶爷,您慢走

腊月二十三,北方民俗是“小年”,这天要祭“老灶爷”。有地方说“二十三,祭灶官”。天,眼看着黑了,老灶爷要骑着白马上天庭述职去了。老灶爷,您老慢走!

老灶爷是谁?

灶神,河南话说是“老灶爷”,古代又称“灶君”、“灶王”、“灶官”。老灶爷到底是何方神圣?

一说,老灶爷是黄帝。大清帝国乾隆年间出的《御定渊鉴类函》引用古老的《淮南子》说,“黄帝作灶,死为灶神。”

二说,老灶爷是炎帝。大唐帝国书法家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中也同样引用《淮南子》,却说是“炎帝作火,死而为灶神。”《淮南鸿烈解》卷十三:“故炎帝于火而死为灶”。高诱注:炎帝神农以火德王天下,死托祀于灶神。

三说,老灶爷是祝融,姓苏名吉利。而在《淮南鸿烈解》卷五《时则训》中说“孟夏之月……祀灶祭先胏。”高诱注:祝融吴回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神,托祀于灶,是月火王故祀灶。胏属金也,祭祀之肉先用所胜也,一曰胏火自用其藏也。(胏,音缁。食所遗也。脯有骨也。)东汉许慎《五经异义》:“颛顼有子曰黎,为祝融火正,祝融为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姓王名搏颊。”

四,另外三种说法,老灶爷名姓各异。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灶神名隗,状如美女;又姓张,名单,字子郭,夫人字卿忌”;“一曰灶神名壤子”。《酉阳杂俎》提供这么多没有来由的说法,神神鬼鬼的,民间传说的意味更浓。到底哪个可信,大家自己选择吧。

啥时候祭灶?

1.夏天祭灶。

据宋朝人编辑的《太平御览》说,古代礼仪制度,“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普通老百姓,你在家祭一下老灶爷就行了。灶神专门给我们平民设立的神祗。

《月令》规定,孟春祀户,孟夏祀灶。(孟夏,夏天第一个月。)《后汉书》记载:立夏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赤,至季夏衣黄,郊,其礼:祠特,祭灶。

2.腊月祭灶。

腊月祭灶又分三种:腊八、腊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

A腊月初八。明代陶宗仪著的《说郛》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言: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鼔,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其日并以豚酒祭灶神。”

《捜神记》:(汉)宣帝時,阴子方者,当腊日晨炊,而灶君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以后,暴至巨冨,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西汉阴子方腊八时祭灶看到了老灶爷,连忙跪拜,并用黄羊献祭,遂发了大财,后人就在腊八这天祭灶。

B腊月二十三。纪晓岚在《帝京景物略》的提要中说:“京師居民……其祀期用二十三日,惟南省客户则用二十四日,如刘侗所称也。”(刘侗,明末散文家,湖北麻城人,与于弈正合作《帝京景物略》,状写北京风物。)

C腊月二十四。宋人笔记《吴中记》:“十六日妇女祭厕,姑、男子不得至;二十四日祭灶,女子不得预。”宋朝范成大说,腊月二十四夜祀灶,其说谓灶神翌日朝天,白一岁事,故前期祷之。

南宋周密在《乾淳岁时记》中说,“二十四日,謂之交年,祀灶。用花饧米饵及烧替代及作糖豆粥,謂之口数,市井迎傩,以锣鼓遍至人家,乞求利市。”

明朝《帝京景物略》:十二月廿四日,以糖剂饼、黍糕、枣、栗、胡桃、炒豆祀灶君,以槽草秣灶君马,谓灶君翌日朝天去。

3.官员到任祭灶。

《东观汉记》卷十九说,当时的官场太守到任,当地就会购置一大批办公用品和生活用具,非常奢侈。“香九龄,能温席”的黄香同志,坚决和这股歪风邪气做斗争,没到这个地方,就吩咐不要这样做,到了地方,一看还有不少家具,就要求立即撤去。他到官之日,“不祭灶求福,闭门绝客。”

为啥要祭灶?

早期灶神,如果从火正的角度看,他负责火的任务。人类会使用火,能吃上熟食,扩大了食物来源,保证了身体健康,功劳够大。各家灶炉内都有火,防火任务也很重,灶神也就更受关照。此外,灶神一旦与人们心目中的上天挂起钩来,就有了新的任务,灶神要经常上天汇报人间万事,天敌也会因此对人类进行责罚和奖励。

晋人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说,灶之神每月晦日辙上天言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一日也。人的罪恶和寿命直接挂钩,对人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威胁。早期的传说中,灶神在夏历每月月末(晦日)都要上天汇报。

灶神如此重要,搬家新立炉灶,也要禀告灶王爷一声,免得灶王爷生气,带来火烛之灾。

河南老乡鄢陵孙宝,是西汉名人,御使大夫张忠请他去给孩子教书,他不肯。说了句名言“礼有来学,义无往教。道不可诎,身诎何伤?”后来御使大夫让他当主簿,“宝徙入舍,祭灶,请比邻。”(前漢書,卷七十七)搬进官舍,就祭灶,并请邻居来大吃一顿。祭灶请邻这一典故,也被后代文人常常引用,如今中原一带还有“燎锅底”的风俗。

祭灶诗文

唐末五代罗隐

送灶

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

宋范成大

祭灶词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苏东坡

初到杭州寄子由二絶

眼看時事力难胜,贪恋君恩退未能。

迟钝终须投劾去,使君何日换聋丞。

圣明宽大许全身,衰病摧颓自畏人。

莫上冈头苦相望,吾方祭灶请比邻。

纵笔三首之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飽蕭條半月無。

明日東家當祭竈,隻雞斗酒定膰吾。

张耒/秦观

次韵答(曾)存之

环堵萧然汝水隈,孤怀炯炯向谁开?

青春不觉书边过,白发无端镜上来。

祭灶请邻聊复尔,卖刀买犊岂难哉。

故人休说封侯事,归钓江天有旧台。

宋杨时

寄长沙簿孙昭远

阳城衰晚拙催科,阖寢空惭罪亦多。

祭灶请邻君自适,载醪祛惑我谁过。

猗猗庭有兰堪佩,寂寂门无雀可罗。

归去好寻溪上侣,为投缨绂换渔簑。

陆游

卜日家祭灶,牲肥酒香清。

分胙虽薄少,要是邻里情。

众起寿主人,一觥潋滟倾。

气衰易成醉,睡觉窗已明。

列位看官,下边困难来了,繁体字保留。对了,看着像老鳖的那个字就是“灶”字

辛酉除夕

衰境遇白雞,自分墮幽墟。

造物偶見寛,俯仰復歳除。

駸駸迫耄期,凛凜無根株。

孰知尚堅頑,壯者有不如。

銅瓶垂碧井,手自浸屠?。

松煤染兎頴,秉燭題桃符。

登梯挂鍾馗,祭竈分其餘。

僮奴歎我健,却立不敢扶。

新春無五日,節物傾里閭。

羅旛插紗?,一醉當百壺。

農事稍間有作

架犂架犂喚春農,布穀布榖督歲功。

黄雲壓檐風日美,緑針挿水霧雨濛。

年豐逺近笑語樂,浦漲縱横舟楫通。

東家築室窗戸緑,西舎迎婦花扇紅。

我方祭竈徹豚酒,盤箸亦復呼隣翁。

客歸我起何所作,孝經論語敎兒童。

敎兒童,莫怱怱。願汝日夜勤磨礲,

烏巾白紵待至公。

癸亥辭脩門,拜賜散人號。

一出非本心,歡喜歸祭竈。

故鄉多名山,幸得遂所好。

舟輿雖難具,信歩亦可到。

清溪無塵滓,奇峯有雲冒。

雨墊林宗巾,風落孟嘉帽。

豈惟狂故在,望逺亦未眊。

一醉儻可謀,敢愛將軍告。

戴复古

春日風雨中

瀟瀟風雨閉柴門,年紀衰頹病著身。

大似梁鴻居海曲,略如公幹卧漳濱。

三春晴暖無多日,一世安閑有幾人。

聞道明朝新醖熟,不妨祭竈請比隣。

晁公遡

祭灶文

太守始至,祀事必亲。相承盖久,莫识其因。

我則知之,闻诸古人。与媚於奥,不如事神。

惟神鉴观,祐我下民。家有炊火,野有廩囷。

來者勿疑,听我諄諄。

周麟之

祭竈文

赤精之君,維大庭氏,運乘火徳,功配炎帝,

紀官立名,以任民事。沒為明神,利及後世,

託祀於竈,式從其類。周監二代,肇建王制,

始於司命,列之七祀。上自天子,庶人庶士,

曰竈之祀,禮得通置。考之吕令,遇夏則祭,

其數惟三,自孟及季,席門之奥,當陘布位,

立主迎尸,俎實先肺,設盛于南,奉陳黍醴,

設饌于前,裒列鼎餼,多儀孔嘉,禮經所志。

漢秩百神,官有祠吏,族人先炊,晉巫是繫,

武皇紹休,尊尚方熾,少君妄陳,神物可致。

丹砂化金,為飲食器,延年訪仙,類乖古意。

夜見其貌,事涉妖異,自時厥後,國禮湮廢。

士民之家,間聞一二,子嚴在官,入舍除治,

祭灶請鄰,世髙其義。隂氏之興,慶來有自。

子方仁孝,物被恩施。臘日晨炊,徳感神至。

形象恍然,閟室環視,乃刲黄羊。再拜奠跪,

坐致富盛,錢流于地,田廬貲財,輿馬僕隶,

比於邦君,繄君之惠,三世而昌,子孫蕃熾。

神貺昭昭,載諸傳記。奈今愚氓,輒或慢易,

嬉聚庖舍,頑奴悍婢。謂神弗聞,强争善詈。

謂神弗顧,聚汙匿穢,舉?弗時,頑塵弗彗,

踞觚狂坐,席薪裸寐,上或失察,下莫知避。

宜爾有家,十窮九匱,由爾弗敬,觸禁干忌,

神唾弃之,福不汝畀,門交毉巫,目眩砭劑,

豈其慢神,而獲斯戾。自今以始,各敬其義,

戒爾廚人,告爾主饋,?不夙夜,汛埽嚴侍,

滌者去滫,毋遏流漬,煬者厝火,毋縱飇熾,

炊者候湯,沃焦止沸,烹者調飪,節和五味,

餕食毋飫,或噫而噎,怒毋喧號,喜毋笑戲,

神斯安之,作我藩衞,除我疾疢,驅我淫厲,

豐我儲廪,富我龟幣,五窮之鬼,引帆夜逝,

左餐右粥,呼吸和氣,神人咸寜,受福不替,

有殽苾芬,吉蠲為饎,有酒清泚,舉觴以醉,

尚其歆之,永叨靈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zy/177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