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降真香的由来
这事得从年的夏天,海南省琼海渔民在西沙华光礁潜海捕捉龙虾、抓捡海参时,意外地将几根早已难寻芳容的降真香带出海底。据渔民讲,龙虾常栖息游荡在珊瑚、礁石或其它隐蔽物中,以防其它海洋生物伤害。当时,他们正在追赶几只大龙虾。可能是龙虾发现危险,就躲藏在一堆黑黑的木头里面。一个渔民发现堆积的木头旁边有几根形似藤条的红色木棍,就拿来拨弄龙虾,随后顺手把几根木棍带到了船上。回到琼海后,渔民们用木棍抬着渔货下船,连同竹筐丢放在外边。后来,渔民有位朋友无意中发现了这几根木棍,却无法断定其确切名称,就拿回海口请教收藏界朋友。似红木又非红木,大家无从判断,便拿去请教从北京来海南度假的著名红木材质研究专家周默。“它肯定不是制作红木家具用的材质,但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于是,周默回北京后找到国家林业部有关部门机构检测,认为应该是早已消失的降真香。而后,周默又与故宫博物院有关专家交流,与北京某百年药店和故宫的藏品相对照,专家们一致认定这就是千年奇珍降真香。“想不到能见到在海里的降真香!”周默感叹,“自明代后期,降真香已逐渐绝迹,如今更是罕为人知。在西沙出水降真香还是第一次。”据判断,这些降真香已沉水约多年,它们不但为研究降真香提供了实物例证,也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海南降真香的使用
海南降真香为百香之首,为古时皇宫御用香料。放置炉中熏香,淡淡清香缭绕,袅袅直上,似香神而降,芬芳飘逸。其也可作为药用,但该香已久违人间上百年。自从琼海渔民在西沙沉船中偶然的发现,才引起了人们对降真香的继续寻找。降真香是一种名曰吉钩藤的木质藤本植物。在虫兽蚁、山洪、雷电、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下,受伤真菌感染从而分泌出油脂修复其伤口,在创伤口形成膏状结块,伤口慢慢愈合新的木覆盖上去就会成为树脂的木,慢慢的,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沉淀从而形成降真香。黄花梨木的叶子、表皮、花格、颜色都与降真香相似。降真香其颜色喜带绛紫、紫红色调,部分极品带犹如海南黄花梨的黄色调,打磨的好可见荧光。味道随结香环境不同而多变,清洌、甘甜、花香、辛辣等。香也叫紫藤香,历史遗留降真香外形多空心疙瘩,多如鸡骨头形状,因此又有叫鸡骨香。由于降真香药用价值极高,其功效显著,价值堪比犀角。降真香因采伐过度曾一度绝迹,据业内考究,目前在马来西亚,海南部分保护区及缅甸地区发现降真香仍有少量生长,在野生环境下降真香为灰色外皮的藤类植株,外皮下有红色汁液,白色木质较多,内很很少红色木心,植株较大的红色木心会大一些。降真香由于生长缓慢,且多生长在自然植株群落的底层,经常受湿热及多菌类侵袭,其生存环境恶劣,所以降真香滕干多开裂或空心居多。降真香植株死去后躯干往往油性内缩而变成深黑色,有的在地下或水泽内掩埋日久变成沉水级沉香状降真香。海南出水的降真香,一直是皇宫中御用的极品,由于极度的砍伐曾遭受了灭顶之灾。后来所使用的降真香均为东南亚进口而来。香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降真香曾为百香之首,其次为沉香、檀香等。可见,降真香为古时皇宫之物不奇。君臣琴棋书画之间熏香雅谈,乃真香所极,修行修道也。
海南降直香之黄金甲:生闻——上炉闻头香、中香、尾香——嚼香——食香——体验自己的眼耳口鼻舌身意。
色泽金黄,略有蜡质感;生闻清冽,凉气贯脑兼入肺腑;刀切起卷,油足润丽;上炉之初,如兰似麝且麝犹胜,渐觉兰犹胜麝,再渐转味为花香、蜜香、椰奶香;嚼之,味苦兼有辛、麻;咽之,津入丹田,起初稍感苦寒,少倾复转温适,有股气流自丹田冲向尾闾穴,转而沿后脊向上冲,直达后颈,精神随之一振,体有微汗……此时,如若置身界外,物与我似有似无,感到周边的一切虽近犹远,奇妙无比。
海南降真香之黄药膜的药用价值
黄药膜主要成份含有黄酮类物质(色酮)等衍生物。可用于泡酒,泡茶。黄酮类物质有什么生理作用?根据国内外迄今为止有关药理及临床实验结果,黄酮类物质主要有以下生理作用:(1)增强血管张力,降低血管脆性及改善血管通透性;(2)降低血脂及胆固醇;(3)减少红血球、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4)护肝,解肝毒,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多种中毒性肝损伤;(5)提高机体免疫能力;(6)消炎,祛痰,解热,消肿;(7)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抑制肿瘤;(8)抗氧化,抗衰老;(9)解痉;(10)抗过敏;(11)抑制特定酶的活性;(12)强化细胞膜,活化细胞。
三、浅谈海南降真香大、小叶问题
海南降真香有没有大、小叶?真正的大、小叶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一直是困扰业界的问题,也是争议比较集中的问题。不及时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该行业的健康发展。有鉴于此,我们非常愿意将一点认识与大家共同分享,期望有助于朋友们学习参考。
一、海南降真香有没有大、小叶?
古籍记载两段话非常重要:一是《本草品汇精要》(卷十七:木部上品之下)记载:"谨按此有两种,枝叶未详"。二是《本草备要》(木部.降真香)记载:"紫金藤,降真香之最佳者也"。可见降真香确有两种枝叶,而且,"紫金藤"是其中比较好的。这是古籍上记载的原话。那么,我们在实地采摘的过程中,确实只有两种藤类结的香格、油型、香味、民间药用、药性成份也几乎一致。可见古籍不虚。
二、海南降真香中的大、小叶是什么?
1、海南大叶降真香学名两广黄檀。由于其枝、叶、格与花梨木相似,因此当地俗称"花梨藤"。这一点与《崖州志》记载:"花梨木,与降真香相似"相符合。另外,业界及学术界公布的"总管藤"确实就是这种叶子的藤。这种藤,本地苗族话叫"懂棍美",懂是总的意思,棍是管的意思,美是藤的意思,翻译过来叫总管藤。黎族话叫"奋懂寡",奋是藤的意思,懂是总,寡是管,翻译为藤总管。因为黎话语序主谓颠倒,因此,准确汉译应为总管藤。可见当地民间对这一植物的认识是统一的。海南省降真香协会到五指山区采访"药王"黎医王贵珍时,其提供的正是"总管藤"叶子(请看附图黎族妇女"药王"王贵珍手持枝叶)。
下面重点讲解海南大叶降真香的几个高贵品种
(1)、帝王香,主要特点在它的截面上,截面的油脂分泌的像芝麻点,其香味比较丰富悠长,适合上炉品香,生料首香带有大叶降真香的本味~辛味,首香一过,本香的主味也就出来的,特别舒服,有蜜奶香、椰奶香、奶香、麝香、兰花香、花香、顶级香水味等等。
(2)、金沙降。这个品种的大叶降真香就比较高贵稀缺了,它的形成需要相当复杂的细菌感染还要经过漫长的岁月来沉淀。层次感极强,每一层仿佛都在诉说一个故事,一个传说,一种劫后重生后的升华和蜕变。它的香气淳朴香甜,让你如痴如醉,唯有内外兼修,方能表里如一,金沙降也!
同时金沙降还是古时合香之极品。
瑞和香
金沙降、檀香、丁香、茅香、零陵香、乳香,各取30克;藿香6克。
研成粉末,用炼蜜调和成剂,制成香饼焚烧使用。
蝴蝶香
春天在花园中焚熏此香,会招引蝴蝶飞来。(传说啊)
檀香、甘松、玄参、大黄(用洒侵过)、金沙降、乳香、各30克,苍术7克,丁香9克。
研成粉末,用炼蜜调和成剂,制成香饼焚烧使用。
金丝香
茅香30克,金沙降、檀香、甘松、白芷,各取3克。
研成粉末,用炼蜜调和成剂,制成香饼焚烧使用。
2、海南小叶降真香学名藤黄檀(不是协叶檀)。该植物叶子20片左右,(海南植物志等书刊上有,可对照参考)。由于其叶子与酸豆树叶子相似,因此当地俗称"酸豆藤"。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对小叶认识混乱的主要原因就隐藏在"酸豆藤"这里了。
据实地了解,当地人称"酸豆藤"的植物共有七种。一是藤黄檀,二是斜叶檀,三是马眼藤,四是宗关藤,五是一种叶子长毛的藤,六是一种不结格的藤,七是疑似海南大金刚藤。它们的叶子大致相似,都和酸豆树的叶子形状相似,区别只是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有的叶片多,有的叶片少。例如:把藤黄檀和斜叶檀叶子做比较,两种形状都非常相似,但藤黄檀的叶子稍微大一点,只有20片左右。斜叶檀叶子较小,有46片左右。
那么,这7种俗称酸豆藤的植物,哪一个才符合降真香特征呢?
(1)、首先,进行植物香格比对。经检验:第二、五种的心格烧闻焦臭刺鼻。第三种也有点焦臭,但轻微不怎么刺鼻。第四种没有香味。第七种没什么香味,但烟味刺鼻呛眼。只有第一种(即藤黄檀)有甜香底味,而且香味舒服顺畅。
(2)、其次,了解植物俗称。经实地考证,在对7种小叶藤类植物的俗称上,本地黎语和苗语称谓不一样。其中,黎话对以上7种都统称"奋润",也就是酸豆藤的意思。苗族把第五、第六种为"吱胳膊美",吱是假的意思,胳膊是老太婆的意思,翻译为假老太婆藤。第三种叫"马谓美",马就是马的意思,谓是眼睛的意思,美是滕,翻译为马眼藤。第四种他们称之为宗关藤,但这种藤无论长多大,其心格都不好,淡红苍白、油少、无香味。第七种不知名,其藤长刺,心格淡红、坚硬、烧闻没什么香味,而且味道刺鼻,经分析比对,疑似海南大金刚藤(海南植物志等资料可参考)。第一种叫"胳膊美",翻译为老太婆藤。
由此可见,在民间传承和植物俗称上,对大叶的认识方面,黎族和苗族是统一的。但在对小叶的认识方面,确实存在不一至的地方:一是植物俗称方面,黎族把这几种都叫酸豆藤,苗族却分得比较清楚。二是在药用方面,多数黎苗医师对小叶的药用认识也不统一,在治疗解毒、蛇咬、皮肤病、肚痛、肝病、止血消炎等方面,公认大叶,但对于小叶的用法却口述不一,以至有的擅长使用小叶的药师,都得自己上山采摘方才放心使用,可见小叶藤类植非常相似,极易混搅。
综合以上情况,结合学术界成份检测、民间传承、药性药理、古籍记载、香味香型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我们发现只有两广黄檀(也就是海南大叶降真香)和藤黄檀(也就是海南小叶降真香)的香格有甜香底味,可做香材使用。而且这两种都符合辛温、无毒的药性,在治疗皮肤病、急热肚痛、止血抗炎等方面均有相同疗效。
下面重点说一下目前最为困扰大家的斜叶檀,因为以前好多人都误认为这个也是降真香,但它和真正的海南小叶降真香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它分泌出来的是胶水,有点粘手,做成手串佩戴也会给衣服或者皮肤染色。其实它真不是降真香,一上炉马上就可以分辨出来,温度一到度,马上现出原形,直接是胶臭味,很难闻,且味极短,因为它不含有凝香因子,它的味留不住,所以也不能用来合香。
三、海南降真香与海南黄檀的区别
海南黄檀(学名:DalbergiahainanensisMerr.Chun),又名花梨木、海南檀。乔木,高9-16米;树皮暗灰色,有槽纹。羽状复叶长15-18厘米;叶轴、叶柄被褐色短柔毛。成长时近无毛;小叶柄长3-4毫米,被褐色短柔毛。圆锥花序腋生,连总花梗略被褐色短柔毛;花初时近圆形,极小;副萼状小苞片阔卵形至近圆形;花冠粉红色,各瓣均具长2-2.5毫米瓣的,旗瓣倒卵状长圆形,翼瓣菱状长圆形;子房线形,具短柄,除花柱外密被短柔毛。荚果长圆形,倒披针形或带状,直或稍弯,顶端急尖,基部楔形,渐狭下延为一短果颈,果瓣被褐色短柔毛,对种子部分不明显凸起,有网纹,有种子1(-2)粒。
产于中国海南。生于山地疏或密林中。可作行道树或庭园观赏树,可作家具用材,也可作药用。主要化学成份
当海南降真香醇化一定程度到脱格碳化后,其外观在很大程度上接近海南黄檀(花梨公)时,两者难以分辨。但也不能说海南黄檀的价值就比海南降真香低,海南黄檀适合做雕件,它油性足、不开裂、无毛孔,基本上永不腐烂,特别是那种倒架后的脱骨料几乎满满都是油脂,其硬度和密度极高,带芝麻点或者火焰纹理,是极品的工艺品和雕刻材料。
主要区别
①海南降真香,仔细分辨尚能找出黄金甲,切口有明显藤本管状结构油线,上炉有凉味以及蜜香奶香等多种香型。
②海南黄檀(花梨公),没有黄金甲,切口坚硬光滑木质感明显,上炉无凉味,只有蜜奶香和椰香两种香型。
四、梳理古籍留给我们的重要线索
降真香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和用途?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由于其断代年久,资料缺失,记录简短,因此,在林林总总的记载中,我们要认真梳理,将记载其植物特征、历史、宗教和文化地位、产地、香格形态、香味、香用药用等方面的内容区别分类,才便于学习和研究。在大、小叶问题上,我们认为应着重从其枝叶、香格、香味和药理、香用等方面着手分析,思路会更清晰一些。
1、枝叶。古籍记载:"有两种,枝叶未详",明确了有两种。
2、香格。一是《崖州志》、《陵水县志》和《格古要论》均记载:"花梨木与降真香相似"。二是《陈氏香谱》记载:"状似苏方木"。三是《本草品汇精要》记载:"类苏方木"。四是《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四卷.解集]记载:"其香似苏方木"。把这些内容连贯起来,我们就可以明确地知道:降真香、花梨木和苏方木这三种东西是非常相似的。那么,它们哪些地方相似呢?我们把"状似苏方木"、"类苏方木"和"其香似苏方木"三句放到一块,就明白了,"状似"是"形状与……相似"的意思,"类"是"类似"的意思,"其香似"是"它的香格与……相似"的意思,综合起了,我们可以确定,降真香的香格形态与苏方木和花梨木的心材形态非常相似。有人将"其香似苏方木"解释为:"它的香味与苏方木相似",我们认为是不对的,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它的香格与苏方木相似"。因为通过实践比对,我们发现海南挖掘的降真香与苏方木和花梨木在味道方面没有可比性,但心材确实非常相似。
3、香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降真香的香味"如兰似麝"。那么,海南的大、小叶降真香有没有书中所描述的这样呢?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小叶香格都具备香型多样、色彩丰富的特征,其香格上炉确有兰花、密甜、麝香、药香、椰奶香等香味,饱含了热带雨林的香味气息,完全符合作为香料使用的特征。
4、药理药性。据考证,花梨木是做为降真香的替代品入药的,那么,这两种东西应该有相似的药性成份。对此,业界同仁已委托相关机构进行检测,也已在贴吧公布,证明了大、小叶均与花梨木成份相似,而且有些重要指标明显高于花梨木。再次验证了花梨木是降真香药用替代品的问题。另外,在民间药用方面,例如:花梨木和降真香均有治疗皮肤病的功能,但降真香(大、小叶均可)的功能更加强大,今年春节前,我们在本地就看到药师用小叶降真香治好一位全身溃烂的皮肤病重症患者。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初步确定,古籍留给我们的线索是正确的,降真香是和花梨木、苏方木相似的东西,它的香味香型非常丰富,味道"如兰似麝"。另外,它也是非常好的药材,辛温无毒,有与花梨木相似,而且更强大的药效功能。从这些方面进行比对,大、小叶的特征和用途都与古籍所描述的非常吻合。
五、识别香材,突破合香,以香论道是正途。
古人之所以推崇降真香为"诸香之首",原因是其具有强大的合香功能。但是,由于技术问题,降真香合香功能尚未开发,还没有生产出好的香料产品。目前市面上售销的降真香产品,以珠子、雕件、摆件居多。一方面没有突出降真香做为香料用途的核心价值。另一方面,没有发挥出其合香核心功能。有鉴于此,"千年奇珍"的重新问世,不得不饱受质疑!
所幸的是,近年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海南降真香的挖掘整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大家学习识别香材奠定了良好基础。一是已确定海南降真香是藤类黄檀属结的香。二是它是做为香料使用而闻名的。但有一点须提醒大家,按古籍对降真香香味的记载:"初闻不甚香,得诸香合之则特美",又记:"如兰似麝",说明降真香不是浓香型的香料,它的香味应该是淡淡的幽香型的,而且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合香,能够辅助提升其它香料的品质。在实践中我们确有体验,海南降真香普遍生闻没什么香味,上炉单品也不是特别香,但它确实具淡淡幽幽的兰花、蜜甜、药香、麝香、椰奶等各种令人舒服顺畅的香味。三是古籍多处记载降真香为紫金滕,因此,其应具有紫红色调及黄金甲(也就是黄油膜)特征。四是花梨木是降真香砍伐殆尽后做为药用的替代品,因此,其药理药性应与花梨木相符合。从目前情况看,只有大叶(两广黄檀)和小叶(藤黄檀)这两种才符合以上要求。正应对了古籍"有两种,枝叶未详"的说法。
现在问题就简单多了,古人尚且"枝叶未详",我们又何必被枝叶的问题纠缠和困扰而止步不前。沉香、花梨的枝叶弄清楚多少年了,不懂得识别香材的照样还在上当受骗。因此,从目前情况看,枝叶问题已不是主要问题,能否合出好香才是业界、学术界和众香友翘首以盼的重头戏。因此,紧紧抓住两个重点,第一,从识别香材方面入手,在选购香材时,结合各方面分析成果,认准藤管结构、黄油膜和甜香底味这三个基本特征,大体上就不会吃亏了。第二,以合香为突破口,集中精力开发出更多更好的香料产品。海南降真香行业一定会步入正轨!"诸香之首"和"道家第一用香"的核心价值一定会重焕光芒!
香友们,海南降真香重新挖掘至今已有几年时间,各界人士共同参与,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对海南降真香的认识和了解更加清晰。在此,我们也尽一份微薄之力,为大家提供一些学习参考的内容,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香友们不跑弯路、少跑弯路!
特别感谢海口亿圣和香友们提供的珍贵图片和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