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用药
1、肝
补肝阴:山萸、枸杞子、地黄、五味子、首乌、阿胶、沙苑蒺藜、白芍。
敛肝气:枣仁、乌梅、木瓜、龙骨。
疏肝气:柴胡、香附、木香、佛手。
破肝气:三棱、枳实、青皮。
散肝风:钩藤、桑叶、菊花、薄荷。
泻肝经湿热:龙胆草、连翘、土茯苓。
散肝热:草决明、夏枯草、野菊花、青蒿。
凉肝血:生地、赤芍、紫草、侧柏叶、白茅根、怀化、丹皮,熊胆。
破肝血:桃仁、莪术、五灵脂、血竭、鳖甲、归尾、益母草。
2、心
补心气:龙眼肉、茯神、五味子。
补心血:生地、当归、丹参、柏子仁、五味子、枣仁。
泻心热:黄连、木通、灯心、连翘、竹叶。
凉心血:犀角、生地、紫草、射干。
通心气:菖蒲、远志、安息香,顺手香。
祛心寒:桂心、元胡。
镇心怯:朱砂、珍珠、代赭石。
安神:龙齿、朱茯神。
3、脾
补脾:白术、大枣、山药、党参、炙草。
健脾:白寇、肉豆蔻、砂仁。
醒脾:木香、藿香、菖蒲、红豆蔻,砂仁。
温脾:干姜、附子、益智仁、草果、胡椒。
消脾气:山楂、神曲、枳壳、陈皮。
散脾湿:防风、苍术、厚朴。
燥脾湿:白术、苍术、红豆蔻、伏龙肝、川椒、陈皮、蛇床子。
渗脾湿:茯苓、芡实、扁豆、山药。
升提中气:升麻、柴胡、煨葛根。
4、肺
补肺阴:北沙参、麦冬、百合。
补肺气:人参、黄芪、山药。
降肺气:旋复花、杏仁、苏子、马兜铃、葶苈子。
敛肺气:五味子、乌梅、诃子、粟壳。
散肺寒:麻黄、紫苏、生姜、青葱、丁香。
清肺热:石膏、贝母、知母、黄芩、沙参、天冬、麦冬、地骨皮。
5、肾
滋肾阴:熟地、阿胶、龟板、女贞子、枸杞子、首乌、桑椹子、核桃肉。
温肾阳:菟丝子、巴戟、肉苁蓉、锁阳、鹿胶、狗脊、海狗肾。
补命火:附子、肉桂、仙茅、胡芦巴、yin羊霍、蛤蚧、雄蚕蛾、补骨脂。
固肾:覆盆子、金樱子、桑螵蛸、诃子、五味子、龙骨。
泻肾火:知母、黄柏、丹皮、生地。
泻肾湿:土茯苓、苦参、防己、木瓜。
6、三焦
补上虚:人参、黄芪、龙眼、桂心。
补中虚:白术、山药、炙草、大枣。
补下虚:附子、肉桂、地黄、枸杞子。
泻上火:连翘、黄芩、栀子、生地。
泻中火:石膏、石斛、青黛、龙胆草。
泻下火:黄柏、知母、丹皮。
7、胆
散胆热:柴胡。
泻胆火:龙胆草、青黛、大青叶。
温胆:枣仁、山萸、半夏。
镇胆:龙骨。
8、胃
补胃:大枣、黄芪、山药、甘草。
养胃阴:扁豆、玉竹、沙参、麦冬、石斛。
升胃气:葛根、升麻,忆草怎么样。
降胃气:枳壳、半夏、陈皮、瓜篓。
温胃:良姜、益智仁、砂仁、乌药、荜拨、丁香。
清胃热:石膏、石斛、花粉、芦根、蒲公英、贯众、大黄。
泻胃湿热:扁蓄、木瓜、茵陈。
9、大肠
补大肠:yin羊霍、韭菜、诃子肉、百合。
温大肠:破故子、胡椒。
清大肠热:黄柏、知母、生地、地榆、白头翁、连翘。
开大肠热结:大黄、芒硝。
开大肠寒结:巴豆霜、硫磺、川椒。
润肠燥:当归、桃仁、胡麻、冬葵子、肉苁蓉、郁李仁、蜂蜜。
涩大肠:诃子、御
米
壳、赤石脂、煨肉果。
10、小肠
宽小肠气:小茴、橘核、荔枝核。
泻小肠湿热:木通、海金
五脏用药歌诀1》心经用药歌:
助阳桂附与细辛,泻火黄连栀子心,龙眼熟地补心血,生地胶冬养心阴,
人参五味益心气,朱砂琥珀安心神,通窍菖蒲苏合香,豁痰牛黄竹沥临,
欲化瘀阻急性子,桃仁川芎与丹参。
2》肝经用药歌:
羚角钩丁熄肝风,镇肝赭石与决明,龙胆芦荟泻肝火,滋养肝血首乌贞,
柴胡郁金疏肝郁,柔肝止痛归芍灵,香附青皮理肝气,丹皮姜黄血瘀通。
3》脾经用药歌:
脾气不足参术山,导滞枳实厚朴添,温脾干姜吴茱萸,中阳衰微姜附安,
升清升麻与荷叶,清泻大黄与黄连,湿盛苍术薏苡苓,醒脾藿蔻与佩兰。
4》肺经用药歌:
麻杏紫苏散风寒,清肺黄芩地骨前。葶苈白前泻肺饮,干姜细辛化寒痰,
杷叶瓜蒌肃肺气,款冬紫菀润肺全,参芷五味益肺气,沙参二冬肺阴添,
热痰贝母天花粉,敛肺百合银杏安。
5》肾经用药歌:
助阳肉桂与附子,益火之源消阴翳,黄柏知母泻肾火,壮水之主益JingYe,
五味蛤蚧纳肾气,壮yang起痿问肭脐,阳起石与yin羊藿,菟丝潼蒺盐巴戟,
金樱锁阳固精关,枸杞熟地精血添,强筋健骨壮腰膝,鹿茸龟板补骨脂。
1、肺疾用药妙诀
桑叶杭菊味苦甘,疏散肺卫风热先。前胡杏仁入太阴,咳嗽初起肺气宣。
桑皮配伍淡黄芩,泻肺泄热功堪任。野荞麦根配连翘,肺系热甚咽喉清。
麻黄宣肺杏仁合,降气化痰平喘息。苡仁杏仁共入方,化湿除痰能止咳。
痰热欠母蒌皮联,寒痰半夏陈皮痊。款冬紫苑亦治咳,理肺温润痰嗽安。
热伤肺津津液耗,芦根石斛鲜用妙。沙参麦冬甘苦寒,清金润肺奏奇妙。
胖大海合净蝉衣,化痰开音投最宜。旋复花加海浮石,痰鸣气逆哮喘医。
补骨脂兼紫石英,补肾敛肺上气宁。人参哈蚧治虚喘,纳气归肾研未珍。
仙鹤草伍白芨片,功专止血安肺金。
2、心脑病用药妙诀
黄芪宜与人参共,心气虚弱首当宗。孩儿参合丹参用,益气行血心痹通。
胸膺痞闷或隐痛,香附郁金两相同。当归身与酸枣仁,营血不足心怔忡。
温补心阳桂与草,止汗除烦药力宏。蜜炙远志淮小麦,安神宁心总堪供。
夜交藤偕合欢皮,通治失眠建奇功。痰火内发心官病,菖蒲郁金宜窍好。
类中胆星天竺黄,豁痰清热不应少。半身不遂亦可治,地龙牛膝用须草。
心下支饮长沙法,白术泽泻疗昏冒。天麻更同白蒺藜,头晕目眩常取效。
景天三七徐长卿,研吞能除癫痫扰。
3、脾胃病用药妙诀
柴胡黄芩调升降,肝胃不和法宜尝。芍药甘草缓急求,苏梗香附疏理良。
九香虫共八月札,通则不痛气滞解。丹参苦同血竭配,痛则不通血瘀泰。
旋复代赭治噫气,降逆宣中仲师旨。呃忒频仍尚有方,柿蒂应偕刀豆子。
连翘若还配知母,胃脘灼热服之愈。扁豆山药补中虚,嘈杂思食勿庸虑。
白螺蛳壳能制酸,更增瓦楞效益显。纳谷式微劝加餐,木瓜乌梅宜膺选。
腹痛泻泄木乘土,白术还需佐白芍。全瓜蒌合望江南,便秘何愁取入药。
4、肝胆病用药妙诀
柴胡配合制香附,疏肝理气如桴鼓。厥阴热邪入黄芩,奏效还赖连翘辅。
川楝延胡古方有,气血并调胁痛愈。田基黄偕鸡骨草,清肝泄热宜并取。
阴亏生地白芍尝,血虚归身首乌当。女贞子与墨旱莲,乙癸同源双补强。
鳖甲再加生牡蛎,软坚消症用勿忘。葫芦麦柴疗膨胀,煎汤代水法尤良。
茵陈若获栀子襄,功擅利湿兼退黄。海金沙共金钱草,肝胆结实力能除。
5、肾病用药妙诀
肾虚汗出逢于风,风水黄芪防已使。白术倘与山药配,健脾益肾法可恃。
巴戟仙茅温肾阳,滋肾生地山茱萸。知母更兼川黄柏,下焦湿热恒相须。
南芡实加白莲须,固肾涩精功殊显。革薜分清石苇配,小便混浊称灵验。
菟丝子合覆盆投,溺有余沥自能疗。贯仲炭与荠菜花,血尿用之效亦优
心经;
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
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
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肝经;
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
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
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
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脾经;
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朮共陈皮,
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朮甘草宜。
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
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肺经;
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
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
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蔻仁;
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
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肾经;
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
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
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
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
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
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沉香,
亦温肾,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
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胃经;
补胃需用苍白朮,半夏扁豆绵黄耆,
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
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泻更急。
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与良姜,
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干姜。
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
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
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胆经;
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
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
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尽皆同肝经。
大肠;
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
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
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
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
干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
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小肠经;
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
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
小肠要求温,大小茴香乌药根;
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高本。
膀胱经;
橘核菖蒲补膀胱,益智续断龙骨良;
泻用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苇帮。
温用乌药并茴香;凉用黄柏生地黄,
甘草梢,亦属凉;引用尽皆同小肠。
三焦经;
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耆;
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
原石膏,地骨皮,清凉三焦功效急。
引入三焦不用别,药与肝胆无差异。
心包经;
地黄一味补包络;
泻用乌药并枳壳;温肉桂;
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
中药分类已讲完。再述五脏六腑药。
二、脏腑用药歌诀。
〈一〉心,小肠用药
补心气药(计十一味):黄芪,党参,人参,太子参,茯苓,茯神,炙甘草,小麦,大枣,龙眼肉,酸枣仁。
歌诀:补心气茯酸枣仁。芪草小麦枣茯神。龙眼太子人党参。
温心阳药(计六味):桂枝,肉桂,附子,干姜,远志,薤白。
歌诀:桂枝肉桂温心阳。远志薤白附干姜。形寒肢冷心胸闷。舌质淡紫面色苍。
补心血及补心阴药(计十七味):当归,熟地,生地,阿胶,枸杞丹参,龙眼肉,莲子,麦冬,白芍,酸枣仁,柏子仁,鸡子黄,百合,大枣,紫河车,玉竹。
歌诀:心血心阴补归竹。酸枣鸡黄生地熟。柏仁胶杞莲麦冬。百合丹参紫眼服。
安心神药(计十八味):酸枣仁,柏子仁,茯神,远志,菖蒲,五味子,夜交藤,合欢花,龙骨,牡蛎,琥珀,朱砂,磁石,龙齿,珍珠,丹参,茯苓,淮小麦。
歌诀:安心神枣磁麦神。龙牡琥齿丹味承。菖蒲朱砂茯远志。柏子合欢夜交珍。
清心火药(计十一味):黄连,栀子,石莲子,莲子心,连翘心,丹参,犀角,牛黄,朱砂,木通,竹叶。
歌诀:清心火犀翘莲心。牛黄连竹木通行。石莲朱砂栀丹参。舌红脉数是病情。
开心窍药(计八味):菖蒲,郁金,远志,麝香,冰片,樟脑,苏合香,安息香,
歌诀:开心窍郁远志樟。安息苏合冰麝菖。气结湿生神志乱。昏倒痰迷意识丧。
温小肠药(计五味):小茴香,木香,乌药,肉桂,肉豆蒄,
歌诀:温小肠用小茴香。乌药肉桂蒄木香。少腹坠痛又喜按。肠鸣泄泻尿清长。
〈二〉肝、胆用药。
理肝气药(计十八味):柴胡,郁金,川芎,青皮,香附,木香,香橼,甘松,延胡索,川楝子,橘核,橘络,青蒿,茵陈,薄荷,麦芽,吴茱萸,白蒺藜,
歌诀:理肝气郁柴萸芎。橼茵麦芽薄甘松。香附青藜橘核络。延胡蒿楝木香从。
补肝血药(计九味):当归,白芍,枸杞,阿胶,制首乌,熟地,桑椹,紫河车,鸡血藤。
歌诀:补肝血归首乌杞。紫椹鸡血胶芍地。肝血亏损视摸糊。手足发麻脉弦细。
滋补肝阴药(计十二味):生地,熟地,枸杞,女贞子,早莲草,山茱萸,制首乌,龟板,鳖甲,柏子仁,酸枣仁,潼蒺藜。
歌诀:清肝热药(计五味):菊花,桑叶,钩藤,夏枯草,青黛。
歌诀:清肝热用桑菊花。夏枯钩藤青黛加。肝经风热目肿赤。关脉弦数肝火下。
泻肝火药(计九味):龙胆草,夏枯草,黄连,芦荟,栀子,犀角,羚羊角,猪胆汁,青黛。
歌诀:泻肝火犀黛荟羚。猪龙胆栀枯黄连。口苦尿黄脉弦数。目赤耳聋胁痛填。
清肝明目药(计九味):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草决明,石决明,夜明砂,菊花,桑叶,夏枯草。
歌决:清肝明目密蒙花。草决石决夜明砂。青葙谷枯桑菊花。目赤生翳肝热垮。
温肝寒药(计七味):肉桂,吴茱萸,小茴香,橘核,荔枝核,淫羊藿,干姜。
歌诀:温肝寒萸小茴香。肉桂橘荔核淫羊。阴囊冷缩少腹痛。嗳肝散寒加干姜。
泻胆火药(计五味):龙胆草,栀子,猪胆汁,茵陈,青蒿。
歌诀:泻胆火用龙胆草。青蒿茵陈栀猪胆抛。胆火亢盛口中苦。黄胆胁痛呕吐找。
利胆药(计六味):茵陈蒿,郁金,金钱草,栀子,苦参,玉米须。
歌诀:利胆玉须金钱草。苦参栀子郁陈蒿。胆郁主证左协议痛。寒热往来黄疸高。
本章叙述心小肠。补心温心安心神。心血心阴要双补。清心开窍清心火。小肠宜温不易寒。心与小肠为表里。一藏有病一腑伤。肝胆相照两脏腑。互为表里关系亲。清肝理气补肝血。泻火滋阴双目明。温肝祛寒小腹嗳。
肺与大肠
一、肺阴虚
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
主症: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有时带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午后颧红,或有咽干喑哑,舌质红而干,或有裂纹,无苔,脉细数。
病机:肺阴亏虚,津液被灼,肺燥火盛,则干咳少痰。虚火伤络,则痰中带血。虚火内炽,则有潮热,颧红,手足心热;虚火逼津外泄而盗汗;津液被劫,咽失滋润,则咽燥声哑。舌质红而干,或有裂纹,无苔,脉细数,均是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滋阴润肺
1、养肺阴:南沙参、天冬、麦冬、百合、生地、玄参、玉竹、西洋参。
2、清虚热:青蒿、鳖甲、地骨皮、秦艽。
3、随症加减:热痰加桑白皮、黄芩、鱼腥草、败酱草;盗汗加浮小麦、五味子;咳甚加百部、紫苑、款冬花;痰中带血加三七、侧柏叶、仙鹤草。
方药举例:一般用百合固金汤,或滋阴清肺汤加减。生地、麦冬、川贝母、沙参、百部、山药、玄参、甘草、白芍、当归、马兜铃。
二、肺气虚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肺心病。
主症:咳嗽无力,痰多清稀,甚至喘促短气,面色晄白,声音低弱,乏力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病机:肺主气,肺气虚,则咳嗽无力,短气而喘,声音低弱;气虚者津液不能运化,而成痰湿,则痰多清稀。气为血之帅,虚者血不上荣,则面色晄白。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则自汗。舌质淡、脉细弱,为气虚之象。
治法:补益肺气
1、补肺气:人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黄芪。
2、随症加减:咳喘气促加百部、五味子;自汗加麻黄根、浮小麦;痰多咳重加紫苑、款冬花、半夏、甘草。
方药举例:一般用补肺汤加减。黄芪、党参、五味子、紫苑、半夏、甘草。
三、肺燥咳嗽
感冒、支气管炎。
主症: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鼻燥咽干,咳甚则胸痛,或有形寒身热等表证,多见于秋季干燥之时。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本证以肺燥为主,无阴虚症状,可与肺阴虚鉴别。
治法:清肺润燥
1、清肺润燥:初起可用桑叶、杏仁、枇杷叶。久咳可用芦根、知母、南沙参、天冬、麦冬。
2、随症加减:咳重加前胡、桔梗;痰少难咳加贝母、竹茹。
方药举例:一般用沙参麦冬饮。初起用清燥救肺汤合桑杏汤加减:生石膏、桑叶、杏仁、沙参、麦冬、贝母。
经久不愈用养阴清肺汤加减:知母、生地、麦冬、川贝、百合、沙参。
四、肺热咳喘
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肺炎初中期、肺脓肿、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主症:咳嗽或哮喘,痰黄粘稠,或咳吐脓血,气味腥臭,胸痛,或有恶寒发热。舌苔黄或兼黄腻,脉数、滑数、右寸洪大。
病机:邪热蕴肺,煎熬津液为痰。邪热与痰浊相结,阻于七道,影响肺气出入,使肺气不能肃降,则有咳喘。痰黄为肺热的主症,若热壅血瘀则化脓血痰。肺气不利则胸痛,肺火炽盛则发热,兼有表症则畏寒。舌苔黄或兼黄腻,脉数、滑数、右寸洪大。为痰热互结之象。
治法:清肺化痰
1、清肺热:鱼腥草、败酱草、黄芩、栀子、生石膏、桔梗。
2、化痰热:瓜蒌、贝母、竹茹,痰稠可加海浮石、黛蛤散。
3、排脓化瘀:排脓用苇茎、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冬瓜仁、桔梗。化瘀常用桃仁、红花、赤芍。
4、止嗽平喘:常用麻黄、射干、枇杷叶、杏仁,兼有痰嗽加马兜铃、白前,喘重加苏子、莱菔子、地龙、葶苈子。
5、随症加药:咳吐脓血加金银花、连翘;咳重加桑白皮、车前子;痰黄稠加贝母、瓜蒌、海浮石;胸痛加瓜蒌、赤芍、元胡;咳血加仙鹤草、侧柏叶、白芨、丹皮。
方药举例:一般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杏仁、生石膏、桑白皮、瓜蒌。
清热解毒化瘀:肺脓肿,用《千金》苇茎汤加味。苇茎、薏苡仁、瓜蒌仁、桃仁、冬瓜仁、金银花、连翘、皂刺。
五、肺寒咳喘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主症:轻者咳嗽痰白清稀,形寒怕冷,不渴;重者咳嗽胸闷,呼吸急促。表邪未解,则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塞流涕,舌质淡,苔白滑,脉浮,或浮紧。
病机:寒痰犯肺,肺气不宣,则咳嗽多痰,痰白清稀。寒邪郁于肌表肺卫,则形寒拍冷;寒邪未化热,则口不渴。邪实气壅,肺气失降,则咳喘胸闷。舌质淡,苔白滑,脉浮,或浮紧,为邪在肺卫,风寒外束之象。
治法:温肺化痰
1、温肺止咳:细辛、姜、紫苑、款冬、百部、白前、前胡。
2、化寒痰:半夏、陈皮、白芥子。
3、随症加药:表寒轻者用荆芥、防风;重者用麻黄、桂枝;喘重加麻黄、苏子、莱菔子;咳重加前胡、百部;重寒加细辛、干姜、附子。气血不足可加人参。
方药举例:一般用小青龙汤加减。麻黄、细辛、干姜、半夏、橘红、五味子。
六、痰浊阻肺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
主症:咳嗽气喘,胸部满闷,不能平卧,痰多粘稠,苔腻脉滑。
病机:痰浊阻塞肺气,气机不得升降。
治法:燥湿涤痰、降气平喘
方药举例:
偏寒者用二陈汤合苏子降气汤加减。苏子、厚朴、半夏、陈皮、远志、射干。
偏热者用清金化痰汤加减。黄芩、栀子、瓜蒌、橘红、贝母、苦葶苈子。或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七、肺脾两虚
主症:肺虚久嗽,痰多清稀,气短,胸闷;脾虚见食欲减退,腹胀、便溏、乏力,舌质淡,苔白,脉濡细。
病机:肺脾久病,可互相致病。出现肺气不足,脾气虚弱症候。
治法:补益脾肺
方药举例:一般常用六君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木香砂仁。
随症加减:腹胀加厚朴、枳壳;食欲不振加白蔻、砂仁;便溏加莲子肉、山药、苍术。咳嗽有痰加紫苑、款冬花、半夏。
八、肺肾阴虚
常见于结核病后期、也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支原体感染、病毒感染。
主症:咳嗽痰少,动则气短、气喘,腰酸腿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舌红,有裂纹,苔少,脉象细数,细数无力。
病机:肺阴久虚,导致肾阴亦虚。干咳少痰,五心烦热,腰酸腿软,脉象虚数。
治法:滋阴补肺
方药举例:一般用百合固金汤,或者麦味地黄汤加减。生地、丹皮、山芋、山药、麦冬、玄参、贝母、五味子。
九、大肠湿热
急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痢疾急性发作,阿米巴痢疾。
主症: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形寒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重者,病势凶险,甚至昏迷,难治。
病机:湿热在肠,气血受阻,传导失司,则里急后重、腹痛;湿热之毒,伤害气血,则下痢脓血;湿热下注,则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盛之象。重者,湿热化毒,内攻脏腑、进入营血,发生烦躁、昏迷、高热,则病势凶险。
1、清湿热:黄芩、黄连、白头翁、秦皮、马齿苋。
2、随症加减:表症未解加葛根;热毒甚加双花、连翘;腹痛加白芍、木香;食滞加槟榔、焦楂;脓血加丹皮、赤芍;神昏加安宫丸、紫雪丹;阿米巴痢疾加鸦胆子。
方药举例:一般用白头翁汤和葛根芩连汤加减。白头翁、黄连、黄芩、木香、白芍、秦皮。
白癜风的注意事项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