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端午节了,
自然会想起屈原。
但是,如果问您屈原姓什么,
您知道吗?
也许会有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姓屈!
很遗憾,这个答案是错的。
屈原真实姓芈(mǐ)
对,就是《芈月传》的芈
来来来,科普时间到
屈原到底姓什么
屈原,名平,字原,是芈(m)姓屈氏。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记载:“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楚国国君姓芈,至少在春申君黄歇代楚自立之前,楚的国姓就是芈。屈是屈原的氏,当时姓与氏分开。如《始皇本纪》:“(嬴政)姓赵氏。”《孝武帝本纪》中就没有出现姓王氏的说法。
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
屈原:其实我姓芈
姓和氏的区别
屈原姓芈!曾经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已经把这个看上去有点奇怪的姓给普及了。屈原是楚国公族,也就是说,他和楚国国君同姓,姓芈。
芈姓的起源很早。《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之后)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
那么,为什么不称之为芈原或芈平呢?这是因为在先秦时代,姓、氏的用法和今天是不太一样的。
河南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立新说,图腾是姓的最早来源。母权制早期,世系从母系计,所以凡在一个氏族名下的全体成员,都出自一个母系祖先,有着密切的亲族关系。随着社会的演变与进步,氏族图腾逐步转化为族姓,而这姓正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称号。氏出现较晚,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是姓衍生的分支,用以区别子孙之所自出,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那时,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不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对于先秦时代的贵族来说,这个讲究还是很严格的。屈本来是地名,据说在今湖北秭归一带。春秋时期楚武王封王子瑕于屈,其子孙遂以屈为氏。屈原就是王子瑕的后代,所以,只能称屈原或屈平,而不能称芈原或芈平。
故此,就有“屈原”一称。所以也就很明了,屈原与《大秦帝国之崛起》里的芈原是同一个人,屈原与嫁到秦国的芈八子,也就是后来的宣太后芈月,同属楚国贵族。
《芈月传》热播的时候,有人说,“芈月”这个姓名是不准确的。芈月出自楚国宗室,为熊氏。准确的叫法,应该是“熊月”。是不是这样呢?当然不是。芈月的原型是芈八子,就是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历史上实有其人。《史记》上说,芈八子“其先楚人”,故姓芈。姓所以别婚姻,同姓的人是不能通婚的,先秦时代的人特别重视这一点。娶女子必须知道她的姓,所以妇人称姓;也正因为如此,“芈月”是不能叫“熊月”的。
端午那些事儿
赛龙舟与粽子
传闻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划船捞救,终究不见踪迹。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后来逐渐发展为龙舟竞赛;百姓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于是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后逐渐发展为吃粽子的习俗。
也有研究认为,龙舟竞渡是百越之地春秋之前就有的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而食棕,最开始则是为了纪念吴国大夫伍子胥。
不论如何,粽子如今已成为端午期间几乎家家户户必备的食物。粽子又名“角黍”、“筒粽”,经过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蒸煮等多道程序而最终出炉,花色品种繁多,味道嫩滑清香。
端午还有这些民俗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期,而艾草和菖蒲具特殊芳香,药理作用明显,所以人们用它们来驱病、防蚊、辟邪。
艾草菖蒲以外,一些地区还用中草药如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等制成香料,并用五色丝线或碎布缝成香包。
香包佩在胸前,香气扑鼻,用以驱蚊杀菌,袪毒避邪,是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另有一些地区,习惯于在端午时节采集茶叶、草药,熬制凉茶等饮用,以调节身心、消暑养生。
传承节日礼仪
我们的民俗习惯,我们的生活方式,家的呼唤——亲情永恒,都维系在传统节日中。“端午节”就让孩子们通过一些绘本来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吧,而不再只是记住圣诞节和圣诞老人。
《小艾的端午节》内容简介:这本书讲述了小艾和妈妈一起踏上回乡的旅途过端午。这个假日,小艾闻到了菖蒲和艾叶的淡淡香气,看到了头戴虎头帽、身上挂香囊的热闹嬉戏,感受到了放河灯许心愿的真挚情意,当然还吃到了太婆包的口味繁多的粽子……朴实的画风,有趣的故事和细节,传承了浓浓的中国文化。
《不是方的,不是圆的》内容简介:老鼠一家,就住在走道上的夹层里。走道紧挨着小娟家的厨房,每一天,厨房里都有香喷喷的味道飘过来。这天,从小娟家的厨房飘出来的香味又浓又特别,三只老鼠嘴馋极了,是什么的香味?本书以老鼠的视角来探索和发现端午节的奥秘和乐趣。
《粽子里的故事》内容简介:绘本《粽子里的故事》,以老奶奶粽子里的故事为线索,展开故事,描述了小动物吃了粽子以想讲故事,但是又讲不出故事,引出小动物想办法去找小姑娘来讲故事,但是由于小动物不会说话,一起冲上去,结果把小姑娘吓跑了!后来小动物又想了种蘑菇的好办法来请小姑娘,最后在蘑菇的指引下,小姑娘来到了老奶奶家,吃到了包有故事的粽子,并给它们讲故事的情节。
《端午节的故事》内容简介:这套幼学启蒙丛书的内容涵盖了大家所熟悉的民俗故事、神话故事、节日故事、名胜传说与古代名医、贤哲、智通、帝王、科学家、诗书故事等,共计二十卷,每卷分为若干册。本书为中国民俗故事(第三册),以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插画呈现了“端午节”的故事。
《神鱼驮屈原》内容介绍: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巨蟒和神鱼绝战,其它江里的鱼虾蚌等给神鱼助战,由此引出端午节来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这一天,人们都会赛龙舟,投粽子纪念屈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风格,颜色对比强烈,拥有浓郁的楚文化氛围,画面非常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那些父辈的端午童谣1端午节,艳阳照,
家家门上插艾蒿。
挂丝线,戴香包,
娃娃乐得蹦又跳。
吃粽子,划龙船,
纪念屈原永记牢。
2棕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
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
3五月节,天气热,
放下锄头歇一歇;
山上清风爽,
杨梅红彤彤。
4五月五,是端午,
背个竹篓入山谷;
溪边百草香,
最香是菖蒲。
5五月五,是端阳;
龙船双双闹长江。
两边坐着划船手,
中间坐着打鼓郎。
咚咚锵,咚咚锵,
咚咚咚咚锵。
6雄黄酒,洒庭户,
小孩头上画老虎。
一二三四五,
家家户户过端午。
7五月五,是端阳,
满树满街包粽忙,
粽叶宽,粽梭长,
包起四角不四方。
大米江米白如雪,
艾叶箬叶绿油油。
8端阳节,食五黄;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蘸白糖;
天中五瑞虎称王。
钟馗挂在大墙上,
蝎子蜈蚣无处藏。
编辑:彭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