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风俗各不同,小年何必一天过

元旦后、春节前的这段日子,一贯被人称作垃圾时间。通常情况下,二者相距只个把月,元旦三天法定假期,春节有七天,两个长假之间,很容易人心惶惶,干不了什么正事,好像一直在期盼、准备、筹划一个辉煌的大日子,心里毛躁躁的。

小年究竟是哪天

小年这一天实际是不确定的。宋朝时指的是立春前三日,文天祥诗云: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他说的春节是农历立春,我们今天说的春节(农历新年)是民国初孙中山定的,长度不过百年。

小年实际上是过年的前奏,自古以来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这一天随意,清代以后,民间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皇亲贵戚腊月二十三,百姓平民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腊月二十五,各自都视这一天为小年。另外还有把腊月二十九视为小年,小年夜后面紧跟着大年夜。

小年的活动一般两项,祭灶及清扫。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中,多富裕吃也是大问题,解决了吃就解决了一切,所以祭拜灶王爷算是对吃的尊重。清扫是为了去晦气,过去人忙忙碌碌的,平时注意不上的环境卫生,集中在这一天解决,故有“大扫除”之说。

还有一种小年的说法是区域性的,比如江浙有些地区称正月初五日为小年,还有地方把元宵节称为小年,这些小年都是大年之后的,所以过了元宵节才算将年过完,正式开始新的一年。这一习俗也来自农耕民族,因为这段日子本来闲着也没事,索性把年拉长些,让日子多红火几天。

我们小时候过节感受是年的气氛,到了年根,视觉里一天比一天红,听觉里一天比一天响,嗅觉里一天比一天香,尤其香啊,满街飘着炒栗子花生瓜子之香,炖肉炖鱼炖鸡的香气不定从哪家哪院窜出,鼻子告诉你,离放开腮帮子大吃大喝的日子不远了,那久违的“过年”是不顾忌胆固醇,血脂以及减肥这些概念的,可惜一去不复返了。

——马未都

北方

腊月二十三小年

《燕京岁时记》是一部记叙清代北京岁时风俗的杂记。从中可以看到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腊月止春节风俗。

◎祭灶

二十三日祭灶,古用黃羊,近聞內廷尚用之,民間不見用也。民間祭灶惟用南糖、關東糖、糖餅及清水草豆而已。糖者所以祀神也,清水草豆者所以祀神馬也。祭畢之後,將神像揭下,與千張、元寶等一並焚之。至除夕接神時,再行供奉。是日鞭炮極多,俗謂之小年下。

祭灶

謹按,《日下舊聞考》:京師祀灶仍沿舊俗,禁婦女主祭。其祀期用二十三日,惟南省客戶用二十四日,如劉侗所稱也。

◎春聯

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或用朱箋,或用紅紙,惟內廷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紙,緣以紅邊藍邊,非宗室者不得擅用。

◎門神

門神皆甲胄執戈,懸弧佩劍,或謂為神荼、鬱壘,或謂為秦瓊、敬德,其實皆非也。但謂之門神可矣。夫門為五祀之首,並非邪神,都人神之而不祀之,失其旨矣。

◎畫兒棚子

每至臘月,繁盛之區,支搭席棚,售賣畫片。婦女兒童爭購之。亦所以點綴年華也。

◎除夕

京師謂除夕為三十晚上。是日清晨,皇上升殿受賀;庶僚叩謁本管,謂之拜官年。世胄之家,致祭宗祠,懸掛影像。黃昏之後,合家團坐以度歲。酒漿羅列,燈燭輝煌,婦女兒童皆擲骰鬥葉以為樂。及亥子之際,天光愈黑,鞭炮益繁,列案焚香,接神下界。和衣少臥,已至來朝,旭日當窗,爆竹在耳,家人叩賀,喜氣盈庭。轉瞬之間,又逢新歲矣。

◎踩歲

除夕自戶庭以至大門,凡行走之處遍以芝麻秸撒之,謂之踩歲。

◎年飯

年飯用金銀米為之,上插鬆柏枝,綴以金錢、棗、栗、龍眼、香枝,破五之後方始去之。

◎唐花

凡賣花者,謂熏治之花為唐花。每至新年,互相貝*贈。牡丹呈豔,金橘垂黃,滿座芬芳,溫香撲鼻,三春豔冶,盡在一堂,故又謂之堂花也。

謹按,《日下舊聞考》:京師臘月即賣牡丹、梅花、緋桃、探春諸花,皆貯暖室,以火烘之。所謂唐花,又名堂花也。其法自漢即有之。漢世大官園冬蔥韭菜茹覆以屋廡,晝夜難煴火得溫氣,諸菜皆生。召信臣為少府,謂此皆不時之物,有傷於人,不宜供奉,奏罷之。唐人詩曰:“內園分得溫湯水,二月中旬已進瓜。”亦是此法。

◎藏香

所謂藏香,乃西藏所製。其味濃厚,得沉檀芸降之全。每屆歲除,府第朱門,焚之徹夜,簷牙屋角,觸鼻芬芳,真香中之富貴者也。

◎搖錢樹

取鬆柏枝之大者,插於瓶中,綴以古錢、元寶、石榴花等謂之搖錢樹。

◎壓歲錢

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

◎紅票兒

錢肆取錢之帖謂之票子。每屆歲除,凡富貴之家以銀易錢者,皆用彩箋書寫,謂之紅票兒。亦取其華美吉祥之意。

◎掛千

掛千者,用吉祥語鐫於紅紙之上,長尺有咫,粘之門前,與桃符相輝映。其上有八仙人物者,乃佛前所懸也。是物民戶多用之,世家大族鮮用之者。其黃紙長三寸,紅紙長寸餘者,曰小掛千,乃市肆所用也。

◎天地桌

每屆除夕,列長案於中庭,供以百分。百分者,乃諸天神聖之全圖也。百分之前,陳設蜜供一層,蘋果、幹果、饅頭、素菜、年糕各一層,謂之全供。供上簽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寶等,謂之供佛花。及接神時,將百分焚化,接遞燒香,至燈節而止,謂之天地桌。

◎辭歲

凡除夕,蟒袍補褂走謁親友者,謂之辭歲。家人叩謁尊長,亦曰辭歲。新婚者必至嶽家辭歲,否則為不恭。

◎迎喜神

除夕接神以後,即為新年。於初次出房時,必迎喜神而拜之。

再:此記皆從實錄寫,事多瑣碎,難免有冗雜蕪穢之譏。而究其大旨,無非風俗、遊覽、物產、技藝四門而已。亦《舊聞考》之大略也(又記)。

南方

腊月二十四小年

《吴郡岁华纪丽》清元和袁学澜(原名景澜)文绮撰。取吴中岁时风俗,拉杂记之,编成十二卷,是一部记述江苏地区清代中后期风俗民情的作品。此书在建国初期在苏州发现,今藏南京图书馆,为江苏地方文献中之珍品。从中可见南方过年时的一些习俗。

◎岁猪

乡人豢养于栏,极其肥腯。俟腊月宰之,充年馔祭神享先之用。

苏轼《与子安兄书》之一:“此书到日,相次岁猪鸣矣。”陆游《北园杂咏》之七:“林际已看春雉起,屋头还听岁猪鸣。”陆游《岁未尽前数日偶题长句》之二“釜粥芬香饷邻父,阑猪丰腯祭家神”自注:“蜀人豢猪供祭,谓之岁猪。”

◎送时宪书

吴郡新颁时宪书,例由理问厅署刊行,民间或依样梓印,然后分售于市。各都邑地保,争于岁晚置买,逐户分送。人家必酬以钱米,如市价倍之,号为送历本。

◎扫尘

腊月二十四日,扫舍宇。凡有所为,不择宪书,多嫁娶,谓之乱丝日,也谓之无忌日。俗于是日袚房尘,谓之除残。以竹枝缚帚,洒埽门闾,去尘岁,净庭户,谓之扫尘。

◎封井

旧时家家都饮井水。很多人家有水井,户外还有公井。除夕白天,家家都要把家里的水缸、盆、桶都盛满水,备三五日之用,至除夕晚“封井”。据《白泽图考》载:“并之精名观,状如美女,好吹箫。”呼如“吹箫女子”,苏州称“井泉童子”。除夕夜,置并泉童子于竹筛内,供糕、果、茶、酒,再用两条红纸作封条封井口,到年初三或初五开井。开井,吊起的 桶水,蘸水拭目,可以眼目清亮。而今封井、开井也成为历史。

◎锻磨

腊月将残,诸寺院作锻磨斋。比户亦唤石工锻磨。因为年底蒸糕、做团子等必需用石磨磨粉。石磨磨爿的纹“钝”了,必须“锻”一下,使之“锋利”,易把米磨散、磨细。

◎二十四日夜送灶

《风俗通》“月令孟冬之月,其祀灶,灶为五祀之神,有功德于民,故 所祭也。”

吴俗,以腊月二十四日夜,比户祀灶,以胶牙锡、糖元宝、米粉裹豆沙馅为饵,名谢灶团。祭时妇女不得与,以僧尼所送灶经,焚化禳灾。编竹为舆,中载灶马,盆中置冬青松柏,举火焚送门外,稻草寸断,和青豆俱撒屋顶,为神秣马,送灶上天,少长罗拜,祝曰:“辛甘臭辣,灶君莫言。”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祭品用花饧米饵,谓胶其口,使不得言。

《坚瓠集》“宋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节夜,三十日为大节夜。今称小年夜,大年夜,古今语大略相同。”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祭灶词》宋·范成大

◎口数粥

腊月二十五日,吴人以赤豆杂米煮粥,亦有以赤豆作糜,合家同食。若家有外出之人,亦必为其留份。虽襁褓小儿、猫、犬之属亦必数口备之,名曰“口数粥”,以避瘟气。或杂豆渣食之,谓能免人罪过。亦有将此粥奉献异居异性尊长,示一家之意。

旧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以冬至日死为疫*,畏赤小豆,故作豆粥以禳之。

家家腊月二十五,

淅米如珠和豆煮。

大构镣铛分口数,

疫*闻香走无处。

锼姜屑桂浇蔗糖,

滑甘无比胜*粱。

——范成大《口数粥》

元旦后、春节前的这段日子,一贯被人称作垃圾时间。通常情况下,二者相距只个把月,元旦三天法定假期,春节有七天,两个长假之间,很容易人心惶惶,干不了什么正事,好像一直在期盼、准备、筹划一个辉煌的大日子,心里毛躁躁的。

对于绝大多数平头百姓而言,是垃圾时间;但对某些人来说,正是总结过往、铺展来年事业之关键所在。这些人,大致也分正邪两大类。正的一类,年终总结、述职、结算,以及来年计划、调整、预算……诸多宏观掌控类的事情,都在这个时间段进行。邪的一类,为过往的一年催款了债,为新的一年请客送礼。有个朋友,与当地一个小权贵住对门,据他说,一到这段日子,邻居家门口的礼物简直堆到水泄不通,而他,因为做着对外联络的生意,送礼本是日常业务,好不容易到了这垃圾时间段,更是不容错过。可是,每天一出自家门,看看自己是拎东西的,对门儿是收东西的,心头无数不平衡忍不住要往上蹿,气不打一处来。

垃圾时间段里,北京的道路最拥挤,也不分什么周末、节假日了,也不管什么限行不限行了,有路必有送礼车。各单位的院子里,平时懒懒停放着的车,此刻全被派了活儿,在大街小巷奔波不息……说来这些也都是人之常情,不奇怪,旧时老北京的这段日子,也是垃圾时间,也有不少人在忙乎这些事,只是那会儿往来送礼收礼,没有汽车而已,心思一模一样。因此,先别冒失地叫“垃圾时间”,其实垃圾时间的含“金”量 呢。

不一样的,倒是平头百姓在这段时间的生活内容。

《燕京岁时记》里,记述了老北京人在这段垃圾时间里都在忙活些什么,从中可以看出,那时候的人们,期盼、准备、筹划的这个过程很有形式感,有一系列规矩、老礼儿可供遵循。

明清之际,逢腊八那天,百姓家家要熬粥,与此同时,雍和宫的喇嘛们也在熬粥供佛;各级衙门开始封印,颁示天下,一体遵行。“每当封印已毕,万骑齐发,前门一带,拥挤非常,园馆居楼,均无隙地矣。”衙门封了印,各大戏园也要暂时封台,只等春节那天开始,再重打锣鼓另开张。再往下,该学生娃们高兴了,衙门封印后,各大私塾学堂也开始放假,憋屈了一年的孩子们迎来一年当中最自由散漫的日子。腊月二十三,小年到了,家家户户要准备南糖、关东糖、糖饼及清水草豆,祭灶。南糖用来祀神,清水草豆者用来祀神马。“祭毕之后,将神像揭下,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至除夕接神时,再行供奉,是日鞭炮极多,俗谓之小年下”……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忙碌而有序的一阵紧锣密鼓,从容不迫地来到年根之下。

现在的北京老百姓,虽说这段垃圾时间也兴奋,也期盼,但是往往都在心里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瞎兴奋,瞎期盼,完全没有什么形式感的兴奋、期盼,其实没多大乐趣呢。

——杨葵《北京岁时杂咏》

点击阅读读书专栏

一个华人和他在西方世界创造的“上流社会”

翟永明专栏·清水混凝

我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对你的感情,但……

严彬专栏·诗人来信

走在美的历程上——与李泽厚往事

李辉专栏·藏与跋

一件书的奇事——坡州记

刘苏里专栏·成府街58号

巴黎笔记

于坚专栏·暗盒笔记

多情人偏遇薄情人,尾生却是枉死的

赵志明“新世说”专栏

为什么这么多人追怀西南联大?|谢泳专栏

我已许久不问孩子,你是哪里人

[台湾]吴钧尧专栏

它们引诱我,让我把这庸常的日子维系下去

余秀华专栏·荒野上自燃

鳳凰讀書文字之美精神之渊主编:严彬()责编:Choq

赞赏

长按







































成都治疗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小偏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yx/101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