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岁月不肯住,看看又小年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简介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在汉族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节日由来

一般来讲,小年是相对于大年而言的。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关于祭灶,还有一个传说有关,由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炉灶,玉皇大帝在每家都派驻一位灶神来监督考察这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小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年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所以每家每户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了,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习俗

01

祭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小年的重头戏。人们要给灶王“送灶”,在灶王像的面前摆上糖果、对联、清水、料豆、秣、草等,后面几样据说是给灶王升天时所坐的坐骑备料用的。祭灶时还要给灶君吃糖瓜、饴糖,或者把关东糖用火溶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黏住他的嘴,这样他就无法告状。这时候,家里还会吃饺子,取义“送行饺子迎风面”。在北京,给灶王爷、灶王奶奶奉上的供品,只须一些“糖瓜“(用麦芽糖制做的像鸡蛋大小的瓜状糖块)就可以了。稍讲究一点的人家,再供上一碗用糯米蒸熟的莲子八宝饭,还要供以香糟炒豆和清水。

而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又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02

扫尘土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03

剪窗花

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

04

贴春联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

05

洗浴、理发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

06

婚嫁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小年美食

1

吃灶糖

灶糖,外面有一层芝麻

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

传说

“小年”是上古神兽“年”的伙伴

喜吃灶糖

2

吃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

意为给灶王爷送行

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3

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

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

的说法

节日禁忌

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

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台湾则忌春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

古诗词精选

《祭灶诗》

[宋]范成大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醉眠》

[宋]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小年》

[宋]文天祥

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

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

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

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

小年农谚

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二十四写大字,

二十五扫尘土,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年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贴道友,

三十粳米干饭炖胖头鱼。

小年已至,离春节也还有7天,现在的您应该备好年货,腰包鼓鼓回家过年,在此,祝福您真真诚诚祈平安,开开心心过小年。

                







































治疗白癜风有好办法么
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zy/140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