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烂漫色彩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民俗节日“端午节”,走过了浩瀚历史的烟云,传承着一种歌唱民族和爱国诗章的文化气息,在风风雨雨的岁月洗涤中,如一道绚丽的彩虹,映照着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等,这些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都少不了植物的参与,涉及到的花花草草很多:蜀葵、石榴花、艾蒿、菖蒲、芦苇、槲树、箬竹、苍术、白芷、佩兰等等,想知道这些植物和端午节的故事吗?看我一一道来。

端午花——蜀葵

蜀葵,别称一丈红、大蜀季、戎葵。二年生直立草本,高达2米,茎枝密被刺毛。花呈总状花序顶生单瓣或重瓣,有紫、粉、红、白等色;花朵硕大、色彩明艳的蜀葵花,在院落和路旁,很容易织就繁华似锦的绿篱和花墙,为原本“绿肥红廋”的端午节,增添了几分活泼与喜庆。只是,好多人可能不知道,蜀葵还是端午节的标志性植物,人称“端午花”。

蜀葵开花的时候,空气中也会弥漫淡淡的粽叶清香,因为,端午节就要到了,这便是称其为“端午花”的缘由。而学名“蜀葵”,则是因为其原产地在中国四川(蜀)。“文君惭婉娩,神女让娉婷。烂熳红兼紫,飘香入绣扃。”是唐代诗人徐寅眼中的蜀葵形象。

五月花——石榴花

五月正是榴花吐艳之时,所以榴花又称五月花。早在唐朝,就有以榴花辟邪的习俗。《酉阳杂俎》说:“北方妇人,五日进五时图、五时花,施之帐上。”石榴花之成为端午节驱邪吉祥物,可能主要因为它为五月之花。明朝以后,女子多以榴花饰发以辟邪。由于有此俗,端午节又有“女儿节”之称。《帝京景物略》说:“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驱虫、避邪——艾蒿艾蒿,又名加艾、艾草。褐色或灰黄褐色,并有白色腺点。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产生奇特的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是菊科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略微长成灌木状。是一味最亲民的药材,采来即可应用:温经止血、散寒、除湿、止痛。一些地方还将艾叶引入食品中,制作成艾叶汤、艾糕和艾叶粑粑等绿色食品。

从端午节开始,天气渐渐炎热,百虫孳生。民间流传有“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故在农村,端午节时几乎家家门头插艾蒿,因为艾蒿不仅可以驱虫,还有驱邪避恶的古老传统。现在看来,插艾辟邪,更多的是带来心理上的安慰。

水中的香草——菖蒲菖蒲喜欢涉水而居。多为红、黄、白或粉红等色,江南水多,所以,每逢端午时节,江南人家会把菖蒲和艾蒿组合,一起悬挂于门窗上。据说蒲叶为剑,艾蒿扎束似虎,以祛避邪疫。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将菖蒲称为香蒲。

菖蒲有香气,是提取芳香油的原料,它也是一味中药,具有开窍、行气止痛、祛风湿的功能,也可作芳香健胃剂。菖蒲入药自古有之,历代中医典籍均把菖蒲根茎作为益智宽胸、聪耳明目、去湿解毒之药。还有一种说法,古人夜晚读书、做活,经常会在油灯下放一盆菖蒲,因为菖蒲叶有吸附空气中微尘的功能,这样就不至于熏到眼睛了——如果家里在装修,可以拿菖蒲来一试。

粽叶——芦苇、槲(hú)树、箬竹的叶子

箬竹芦苇

碧绿的粽叶配上晶莹剔透的糯米,宛如江南雨后浣纱的佳人,清新温婉,惹人无限的怜爱。

槲(hú)树

包粽子的叶子,是什么植物的叶片?

答案五花八门,因地域不同植物会有所不同,因为大家都喜欢就地取材。但无论哪种植物叶子,包在粽子上,就称为粽叶。

陕西关中、北京等地用来包粽子的叶子,一般是芦苇的叶子,芦苇叶清香,渗透到糯米里,有一种淡淡的植物香味。

广州人包粽子多用箬竹的叶子,人们选择表面光滑、韧性较好的箬竹叶,包出的粽子有竹叶的清香。上海人包粽子时,会选用大伏天从安徽黄山采下的箬竹叶,这种箬竹叶子的香味更地道,俗称“徽州伏箬”。

香包里的芳香植物——川芎、白芷、甘松、佩兰……川芎

小时候,端午节时佩戴妈妈用花花绳串起的香包,是我童年里最美的装饰。那些散发着浓浓草药味的香包,连同故乡和亲人,永远氤氲在记忆里。

和粽叶一样,不同地方的人缝制香包时选取的植物香料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这些香料在中医看来,都是芳香避秽的中草药,都具有安神开窍、祛除暑湿的功效,从而应对从端午节开始,变得暑湿而炎热的气候。

相传,“川芎”这个名字源于药王孙思邈。

因为药王在四川的青城山采药时,亲眼目睹了罹患急症的大雌鹤,在食用了一种植物的花叶后,逐渐康复的过程。孙思邈从大雌鹤嘴中拣拾起草药,经过反复试验,发现有活血通经、祛风止痛的作用。药王于是让徒弟采集此药下山,用它为病人对症施治,疗效果然很棒。孙思邈兴奋地赋诗一首:“青城天下幽,川西第二洞。仙鹤过往处,良药降苍穹。这药就叫‘川芎’吧”!川芎,由此也声名远扬。

白芷芷,是一个形声字。“止”的意思是“停步”,“艹”指草本植物。“艹”与“止”联合起来就表示“令人止步的草”,什么让人止步呢?是它散发出来的独特的香味。白,是指这种植物入药部分的颜色。从白芷的别名中,我们似乎也能感受到它的芬芳:《本经》中称白芷为“芳香”,《吴普本草》中称它为“泽芬”,《夷坚志》里称白芷为“香白芷”……

白芷,是一种大型的香料植物,高1米到2.5米。根粗大,茎叶有细毛,伞形的花朵也不起眼,夏天开白色小花,果实椭圆形。白芷的根部入药,气味芳香,味辛、微苦,简称“芷”,也叫“辟芷”。据《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记载,白芷具有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除湿通窍,消肿排脓的功效。白芷还可以作香料调味品,入菜肴可以去腥增香。端午时节,用艾叶、苍术、白芷等中草药在室内煨烧,可以辟秽、消毒、驱灭蚊虫,净化居住环境。

甘松传说,如果一只凤凰感觉自己接近死亡时,它就会搭建一个巢穴,并四处收集甘松铺在巢中,之后,凤凰会点燃巢穴,让自己在火焰中燃烧。当火焰燃尽时,凤凰即可获得新生,凤凰因此成为“不死鸟”,甘松也由此给人留下能“起死回生”的印象。

甘松,其实是一种矮小的、全身散发着松脂样香气的植物。花粉红色,开花时的甘松,看起来也很美。虽然它不能像传说中一样拥有“起死回生”的功效,但的确有益于人的生命健康。

最初,人们只把甘松当作一种香料,但通过长期接触和使用后发现,甘松的根茎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能够理气止痛、醒脾健胃,还可以缓解乃至消除心慌、失眠、头痛等症状。端午时分,把甘松的根茎研磨成粉,装在香包里,就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另外,甘松还是调制卤汁的常用香味料,特别是它可以用来针对牛羊肉的除异解骚。

苍术中药苍术是菊科植物茅苍术或者是北苍术干燥的根茎。因其根皮苍黑,故取名苍术。茅苍术,也叫南苍术,主产我国的华东和中南。茅苍术气味特别芳香,含有浓烈的挥发油,北苍术香气较淡。

据《本草纲目》记载:“苍术,山蓟也,处处山中有之。苗高二三尺,其叶抱茎而生,梢间叶似棠梨叶,其脚下有三五叉,皆有锯齿小刺。根如老姜之状,苍黑色,肉白有油膏”。这段话,很形象地阐述了苍术的生境以及根、茎、叶的形态和色泽。

《本草纲目》记载了苍术可以治疗大风痹,筋骨软弱,散风除湿解郁。汁酿酒,治一切风湿筋骨痛;《本草从新》中说,苍术燥胃强脾、发汗除湿,能升发胃中阳气,止吐泻,逐痰水。

佩兰和前几种植物以根茎入药不同,佩兰以全草入药。

佩兰大多生于路边灌丛或溪边,靠横走的根茎繁殖,。伞房状花序开在茎顶,花朵白中带红,很香。目前,野生佩兰很少,栽培者多。

佩兰在古时被称为“醒头草”,《本草纲目》将佩兰列入芳草类。古人将佩兰置于枕芯做内枕,便可以起到芳香行散、开窍提神的功效。

在端午节佩戴的香包里,很早就有佩兰的身影。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内装佩兰的香囊。那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佩兰具有解暑避浊、化湿、芳香辟秽的功效。

有报道说,像沏茶那样以佩兰代茶沏水喝,一天一两次,可有效治疗口臭,还有助于治疗鼻塞、神经性头痛和感冒性头痛;用佩兰叶子搓出汁,搽于蚊虫叮咬处,可立止瘙痒。

花花草草的世界,绚烂多彩,总是这么的神奇,等待着你来探索!

来自黑龙江大山里的山野菜——刺嫩芽

传统炭火烘制野生石笋干

平人农场简介

                







































白癜风规模化治疗
白癜风治疗医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zy/140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