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专栏合香七要

合香,也寫作和香。按照一定的香料配伍原則,將多種香料按照不同劑量調和在一起,使氣味融合,滿足合香者身心訴求,從而形成的一種獨立香品,這樣的方法就稱作合香。

南宋陳敬《香譜》裏說:“合香之法貴於使眾香咸為一體。麝滋而散,搗之使勻。沉寶而腴,碎之使和。檀堅而燥,揉之使膩。比其性,等其物而高下,如醫者之用藥,使氣味各不相掩。”

將這樣的香料調和方法記錄下來,就稱作和香方,也簡稱香方,或者合香的處方。

相傳南北朝時期已經出現了和香方。范晔《和香方序》:“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知,盈斤无伤。灵霍虚燥,詹糖黏湿。甘松苏合,安息郁金,奈多和儸之属,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又枣糕昏钝,甲煎浅俗,非惟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增于尤疾也。”(宋书《范晔传》)

至隋唐時期,和香方法大興於世,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和香方。如:唐開元宮中香、江南李主帳中香、唐化度寺衙香法、後蜀孟主衙香、錢塘僧日休衙香、楊貴妃帳中香等。

合香一直是中國古代用香的主流,直到明代中葉以後,單品香的品鑒才逐漸取代了和香。但和香的方法得到保留,特別是在綫香製作方面。

明代周嘉冑《香乘》共收錄古代合香方四百三十七種,所列舉香材約四百二十種。分爲法和衆妙香、凝合花香、熏佩之香、凃敷之香、口脂之香、印篆諸香等六大類,其中十七種屬於印篆香方。

我們今天提倡中華香道文化,重現古人焚香、煎茶、撫琴、插花的風雅,就一定要研讀典籍,謹尊古法,這樣才能有所成就。宋人黃庭堅有《香十德》:

1感格鬼神

2清净心身

3能除污秽

4能觉睡眠

5静中成友

6尘里偷闲

7多而不厌8寡而为足

9久藏不朽

10常用无障

這十種香德其實就是坐香人的學養品德在香道文化中的體現。正如《尚書·君陳》裏所說:“黍稷非馨,明德唯馨。”真正好的香味並不是香料的芬芳氣息,而是我們的道德學養。《大學》開篇即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至善就是明德之香,是中華香道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如果沒有這樣的明德之香,所謂香道,不說也罷。

南山子如濟有感於此,作《合香七要》,長養香德,滋養身心。不僅用來自勉,兼且利益他人。

合香七要

1、嚴格按傳統合香方和合香品;做到貨真價實;

2、根據古方,酌情加減香料配方,以達到最佳效果;

3、不可虛妄誇大合香醫藥作用;

4、香料炮製、粉碎、合和、熏燒等程序,可借鑑現代工藝;

5、香丸、香餅是傳統合香成果,可以借鑑;

6、單純的末香(無論粗、細)窨制後用來熏焚效果更佳;單一品類香材,熏燒、炙烤效果也很好,不僅簡便易行,而且有益身心健康;

7、香材無論貴賤、香器無論精粗,縂以長養香德為要。

附錄:

五種合香方

雪蘭香歌曰:十兩笺香一兩檀,楓香兩半各秤盤。更加一兩元參末,硝蜜同和號雪蘭。

荀令十裏香沈谱丁香半兩強 檀香一兩   甘松一兩零陵香一兩 生龍腦少許 茴香五分略炒

右為末,薄紙貼紗囊,盛佩之。其茴香生則不香,過炒則焦氣。多則藥氣太少,則不類花香,逐旋斟酌,添使旖旎

菊香雪白蕓香以酒煮,入元參、桂末、丁皮,四味和勻焚之

梅花香陳譜卷二四十五甘松一兩 零陵香一兩檀香半兩茴香半兩(二百枚)丁香一百枚龍腦香少許(別研)

右為細末煉蜜和合爇之

隋梅香(據陳譜梅蘂香、勝梅香)

歌曰:沉檀一分丁香半,松炭篩籮一兩灰。煉蜜和勻入龍腦,東風吹綻古隋梅。

推荐







































鍖椾含涓鏇濆厜
鐧界櫆椋庤兘涓嶈兘娌荤枟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zy/10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