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存世的《永乐大典》残卷中,于“花”、“妆”、“油”等条目下保留了相当一部分美容用医方。这些医方不仅体现了中医药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方面,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
《永乐大典》残卷中所记载的美容医方按作用大致可分为养发类、美颜类、香药类及治疮疡类。
1.养发类
这一类的医方有宫制蔷薇油、香发木犀油、洁鬓(又作发)威仙油、惜发神梳散、擦头竹油、乌头麝香油、金主绿云油、生秃乌云油等。顾名思义,多有养护头发,黑发防秃,使头发易于梳理的功效。其制作除惜发神梳散外,皆以麻油为溶媒,入降香、柚花、桂花等香花药物,浸制而成。如洁鬓威仙油以威灵仙、侧柏叶、牙皂、黑牵牛、黄柏皮入真麻油浸收,有除垢腻、洁鬓长发之效。金主绿云油用蔓荆子、南没石子、柯子肉、踯躅花、白芷、沉香、附子、卷柏、覆盆子、生地黄、茯苓香、芒硝、莲子草、丁皮、防风等药物切细炒黑,清香油浸七日,用以按摩头皮,可黑发生发。而惜发神梳散是用上当归、荆芥、黑牵牛、白芷、威灵仙、侧柏叶、柯子等药物研末,隔夜糁发中,可去风屑、除垢腻、解毡结。养发类方剂在全部美容医方中约占三分之一,与唐代方书相比,比例大大增加,体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养发护发的重视。
2.美颜类
面脂或面油是美颜的基础用品。《永乐大典》“油”条目下载有一般面油的制法,即以腊鹅脂、藿香、茯苓香、三柰、甘松、黄腊、干胭脂粉、麝香,熬三五沸后,用纱帛滤过,洗面后擦用,可使肤色光腻。此种面油为宋太宗时初制,以白玉盒盛装,因此又名玉龙膏。可见面油当时已不仅是妇女的专利,男性亦在使用以润泽肌肤。又有内宣黄芪膏,以麻油浸黄芪、防风、赤芍药、天麻、地黄,慢火熬香后入黄蜡收膏,可御风露、悦颜色,较一般面脂更佳;太真红玉膏,用杏仁、滑石、轻粉、脑麝,以鸡子清调匀擦面,可使“色如红玉”。亦有以黄柏皮、土瓜根、大枣所制的孙仙少女膏,可洗面、洗浴通用。除清洁、滋润用品外,即是有修饰作用的粉妆类。最简单的如唐宫迎蝶粉,即是净粟米研粉,用时以水调之,亦可掺和花粉香料,作香熏用。又有玉女桃花粉、钱王红白散。前者用益母草烧灰火煅,调和煅石膏、滑石粉、蚌粉、胭脂和麝香,可去风刺、滑肌肉、消瘢点;后者用白及、石榴皮、白附子、冬瓜子、笃耨香,法酒浸后涂面,可使面容盈润。书中还载有画眉集香丸,即用麻油浸灯芯烧后凝烟,调入麝香,用以画眉。
3.香药类
据应劭《汉官仪》所载,汉代郎官口含鸡舌香奏事,为使口气芬芳,可见香药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永乐大典》“闺妆”条目下记有熏衣、擦齿、含咽等不同用途的香药方。熏衣笑兰香即是用藿香、茯苓香、甘松、白芷、木香、茴香、丁香等十余种香料所配,可熏衣,亦可常带。牢牙榄香散以香附子烧灰存性,研末擦齿,可愈牙宣、辟口气。透肌五香圆用丁香、麝香、陵香、木香、藿香、白芷、当归、桂心等分为末,炼蜜为丸,常含咽,可使口体俱香。另有唐代以来妇人用来贴面装饰的“面花”,亦有用香药所合,如“面花”条目下载“蔷薇面花子”,即用甘松、零陵香、藿香叶、丁香、白芷香、黑茴香,入黄丹、蜜,脑麝为衣而制成,既可饰面,又可留香,一举两得。
附子
赞赏